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酝酿新世纪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持续发展中,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沿海集装箱深水港的建设,而对于内河集装箱运输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目前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的集疏运系统中,通过公路、长江与沿海、铁路的集装箱集疏运量分别占总运量的48%、51%和1%,而通过江、浙、沪地区内河集疏运集装箱量的比例甚微,与国外著名的集装箱内河港和河口港的内河集装箱运输相比,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落后了近一个世纪,这种状况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的要求是极不相称的,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刘荣群  代猛 《中国水运》2014,(1):39-40,43
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不断深入,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的不断增加凸现出集疏运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文中通过对上海洋山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洋山港集疏运体系应由公路运输向水路运输与铁路运输转移,优化集疏运体系结构,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3.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点在集疏运一体化、优化航运金融环境、建立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等方面。 形成综合集疏运体系: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对上海港集装箱的集疏运输系统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偏重于公路运输的集装箱集疏运输方式已不能满足上海港发展的需求,优化集疏运体系建设将在继续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提出集装箱集疏运体系结构不合理、公路比例偏高成为制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认为无论是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客观要求出发,还是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可持续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出发,都要求集疏运体系由公路向水路与铁路转移,优化集疏运体系结构,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海国际集装箱运输体系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港外国际集装箱场站业也随之高速发展,为上海口岸进出口贸易、港口国际集装箱集疏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相同腹地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港口群的角度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进行研究,解决港口腹地重叠情况下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问题。通过分析港口吞吐量影响因素,建立广义费用函数,构建集装箱的广义费用最小模型,最后通过软件STAN计算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该方法应用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货运集疏运系统集成优化研究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优化方案研究,预测其中3个港口在2015年和2020年的集装箱吞吐量。  相似文献   

7.
洋山港区集装箱水水中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青革 《中国港口》2010,(10):22-24
<正>2008年7月上旬,温家宝总理就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作了重要指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进一步优化集装箱集疏运体系,要求上海港充分利用长江水道,积极推进"江海直达",大力发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两大战略实施过程中,长江航运企业具有特殊的地化。提高水水中转比重,是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减轻道路交通压力、减少城市污染的重要一环。长江航运企业承担着大量的运输任务,面对金融危机负面影响相当严重,积累已久的长江航运企费收负担进一步突出。  相似文献   

9.
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体系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港集疏运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上海港集疏运体系的现状,并与国外著名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装箱集疏运体系进行比较,找出上海港集疏运体系中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体系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锦平 《集装箱化》2002,(2):25-27,46
随着国际航运业集装箱运输的迅速崛起,以及人们对这一运输方式的认同,集装箱运输以经济、快速、便捷的优点赢得了市场和货主们的青睐.这一运输方式的形成,是航运业适应国际经济大循环,实现自我完善的重大变革.面对着这一不可逆转的航运市场发展趋势,按照国家关于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决策,担负着上海港水上货物位移基本职能的上海集海航运有限公司,必须紧紧把握机遇,从建成上海港绿色通道、确立上海港集装箱枢纽港经营地位的战略高度出发,根据航运业市场变化的特征,大力发展长江集装箱内支线运输,努力提高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能力.  相似文献   

11.
顾家骏 《集装箱化》1998,(4):6-8,32
上海要建立国际航运中心,通畅的集疏运条件是必须具备的要素之一。其中内河集装箱航班尤其具有重要的地位。这方面鹿特丹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快捷高效、结构优化的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以及国际航空枢纽港.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明确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第一位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陈德明 《集装箱化》2001,(11):24-26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现党的十四大"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伟大战略决策的客观需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随着国际航运市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际枢纽港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上海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同样面临新的国际竞争环境,而研究、分析上海枢纽港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显然对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张永兰 《集装箱化》2010,21(7):18-21
<正>0引言200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高达2615万TEU,超越香港港成为世界第2大集装箱港口;2009年,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500.1万TEU,连续3年居世界第2位。预计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2500万TEU。随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进一步增长,集装箱集疏运体系成为制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上海港集装箱集疏运体系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事》2013,(1):10-13
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战略的大力推进,进出洋山深水港的集装箱船舶数量增长迅猛。为主动提升上海港集疏运体系能级,上海海事局立足洋山深水港实情,逐步推出了“双档”靠泊、“双套”作业及指定水域“双向”试通航的“三双”服务举措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首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装箱化》2011,(1):36-36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召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工作会议。据悉,201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在优化航运集疏运体系、完善航运服务功能、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等方  相似文献   

17.
简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目标和进程及船舶工业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从船舶融资业务、国际航运主业发展、港口基建和集疏运体系建设进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以及邮船产业发展趋势等方面分析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为船舶工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对船舶工业发展提出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功能性的综合概念,是集良好的港口条件、完善的港口设施、丰沛的国际物流、众多的国际航线航班、四通八达的集疏运交通网络、发达的航运市场于一体,一般以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中心为依托的国际航运枢纽。文中通过分析其他国际航运中心的服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情况,并结合上海航运中心发展模式和目标,提出如何通过信息化路径来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实现现代集疏运体系和航运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上海洋山港建设和营运的快速发展,后方集装箱“集疏运”问题已日益凸现。如何有效地、根本性地解决这一瓶颈环节,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进一步发展的战略重点问题之一。谋求根本性解决,必须综合考虑问题的各方因素和要求,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①该  相似文献   

20.
车军  陈虹 《水运工程》2012,(12):17-20
内河航运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和城乡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本规划以《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主要依据,以内河集疏运体系建设为重点,在分析内河航运发展阶段性特征并衔接相关行业规划的基础上,明确了“十二五”内河航运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主要内容涵盖了内河航道、内河港口、内河船舶和支持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