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研究目的:隧道洞口段施工是整个隧道工程施工的关键。针对隧道洞口的特点,如何做到超前思维,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进洞施工方案,使其既能减少隧道洞口边坡开挖和防护工程量,又能维护洞口的原生植被,同时也能加快洞口段的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安全,对此进行施工技术研究。研究结果:隧道洞口施工应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水文条件,从环保角度出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进洞方案,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法和步骤开展施工。本文阐述的隧道大跨施工应选择变大跨为小跨的施工方法(如CD法、CRD法等)和辅助施工方法(如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前置式洞口工法等),有效地解决了隧道洞口施工的安全隐患和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2.
渝怀铁路彭水隧道是全线十大关键控制工程 ,该隧道集长隧、大跨、岩溶、瓦斯、暗河、突水、涌泥、断层破碎带、洞口顺层滑坡等众多工程结构与不良地质特点于一身 ,最大涌水量达到 3 6万m3/d。介绍该隧道洞口段施工中遇到的不良地质及灾害的防治 ,包括进口突水整治、出口浅埋富水大跨顺层滑坡体进洞技术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隧道洞口段施工是整个隧道工程施工的关键.针对隧道洞口的特点,如何做到超前思维,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进洞施工方案,使其既能减少隧道洞口边坡开挖和防护工程量,又能维护洞口的原生植被,同时也能加快洞口段的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安全,对此进行施工技术研究.研究结果:隧道洞口施工应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水文条件,从环保角度出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进洞方案,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法和步骤开展施工.本文阐述的隧道大跨施工应选择变大跨为小跨的施工方法(如CD法、CRD法等)和辅助施工方法(如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前置式洞口工法等),有效地解决了隧道洞口施工的安全隐患和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4.
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规模大、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为实现车站及大跨过渡段的安全建设,八达岭长城站建立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隧道围岩及结构安全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在围岩和结构中预埋传感器,监测地下车站和大跨过渡段的围岩,以及锚杆、锚索等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并进行自动化采集、实时传输和处理,实现隧道围岩及结构力学状态的可视化实时显示与预警。超大跨隧道结构安全智能监测系统确保了复杂围岩条件下长、大隧道及隧道群的施工期和运营期安全,体现了现场监测信息对施工与设计的指导意义,为类似工程的施工和监测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跨度(大断面)隧道的增多,特别是在软弱围岩中修建大跨交通隧道的几率增大,国内外都把大型洞室的修建技术列为重大研究课题予以实施。乌蒙山2号隧道是改建铁路贵昆线六盘水至沾益段增建2线工程,出口段扒挪块车站伸入隧道内547 m,为4线大跨车站隧道,最大开挖跨度达28.42m,开挖面积354.30 m2。以此车站隧道为依托,按洞口段、浅埋段、深埋段3部分,分别从开挖稳定性、施工工法、支护措施3方面对特大跨隧道的修建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向莆铁路戴云山隧道长15 617 m,是全线结构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特长隧道。进口段处于车站内,设计为大跨度燕尾式隧道,由双线隧道过渡到两条单线隧道,双线段最大开挖宽度为21.01 m,断面254 m2,燕尾端部左右线隧道间开挖后岩体柱最小剩余1 m。地质穿越小型紧闭褶皱、尖棱褶皱、倒转褶皱和平卧褶皱较发育区段,粉砂质泥岩夹煤层或煤线的瓦斯地层、断层、富水、软岩大变形等不良地质,通过对该隧道大跨度燕尾段的施工方案制定和实施,介绍在复杂条件下大跨度燕尾隧道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根据大(理)丽(江)铁路禾洛山车站隧道实际工程,对大跨度铁路隧道(洞口段跨度20m左右)施工过程的塑性区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的有限元数值分析。分析在隧道不同施工工序中塑性区的分布形态,通过大跨度隧道塑性区的分析,指出在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应力危险区域,指明围岩支护及监控量测的重点和难点,为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提出警示信息。研究成果对大跨度铁路车站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浅析隧道洞口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简要介绍隧道洞口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技术,隧道坍塌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总结隧道洞口不良地质段施工的一些体会。研究方法:通过对洞口不良地质段地质条件的分析,提出不同的施工方法并简要介绍其施工技术特点,同时对隧道坍塌的危害及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研究结果:在隧道洞口施工方案制定时,应充分考虑现场地质条件,施工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可能突发的情况做好必要的准备,并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研究结论:山区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合适有效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法,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及运营。  相似文献   

9.
浅埋、偏压及残坡积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洞口段施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隧道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良地质段的隧道施工,尤其是隧道洞口段,很多都是浅埋、偏压段,且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处理不好就容易发生塌方、支撑变形及衬砌开裂等现象,严重影响到施工进度、质量及安全,甚至对后期运营都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结合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第25合同段普安2号隧道右线进口段施工,对浅埋、偏压及残坡积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洞口段施工提出相应的加固措施,顺利通过该地质段。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车站(大跨暗挖车站)下穿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施工在国内属首次。通过多次论证、试验探索及工程实践,车站终于在满足既有线结构和运营安全的条件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山岭隧道因地形地貌条件限制,洞口往往不可避免处于半明半暗、偏压等不利地形中,给隧道洞口施工带来很大安全风险和技术难题。传统施工方法采用大开挖刷坡及加强洞口支护设计,不仅使洞口上方围岩受扰动程度大,还额外增加很大的工程量及成本。本工程通过优化设计,采用一种浅埋偏压地形中非对称式护拱进洞开挖方法,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不对称护拱基础、施工护拱、暗洞开挖、洞口衬砌施作、洞顶反压回填。非对称式护拱减少了对隧道洞口的开挖,洞口无需进行大量边坡防护,大大节省施工工期及成本。半明半暗盖挖进洞施工方法适用于公路与铁路山岭隧道进出口、浅埋段及偏压部位的隧道洞口施工。  相似文献   

12.
山岭隧道建设条件复杂,洞口段不确定因素较多,在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安全风险事件。为降低和控制施工风险,有必要对洞口段施工风险进行评估。以宝汉高速公路梁山2号隧道洞口段施工为研究对象,根据隧道洞口段地质与地形条件、设计图纸以及施工方法等进行风险辨识,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风险源进行重要性排序。同时,采用专家调查法对洞口段施工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等级进行调查统计,并确定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集团公司渝怀线管段22座隧道在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洞口段采用喷锚支护进洞的施工方法,均取得成功,现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类似条件下隧道进洞的施工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某隧道洞口段岩性为全风化石英片岩夹变粒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质地较软,洞身稳定性差,易坍塌。针对该隧道洞口段的具体地质条件,对隧道支护设计参数及施工方法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开挖过程中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特征,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隧道喷锚支护的冬季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达岭高速公路隧道北洞口的施工,正值冬季,环境所温低达-10℃ ̄-20℃,风力5 ̄6级。由于采用了新型材料和施工工艺,使洞口段的喷锚支护达到设计要求,实现了安全顺利进洞。  相似文献   

16.
大跨度隧道塌方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家伟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5):86-88,94
研究目的:大跨度隧道洞口地形地质情况复杂,围岩完整性差,易出现塌方,对隧道施工进度和质量影响较大,本文结合大丽线禾洛山隧道出口段塌方的处理,对复杂地形地质情况下大跨度隧道洞口段的施工进行总结。 研究方法:针对禾洛山隧道出口段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塌方情况,采用工程类比、数据分析和优化方案的方法,确定经济合理的处理措施,并对围岩、结构变形等进行了量测和分析,对主要结构进行了必要的检算。 研究结果:针对禾洛山隧道出口段具体的地形、地质以及塌方情况,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结论:大跨度隧道洞口段地形、地质情况复杂,围岩软弱,有效预防和处理隧道塌方,顺利通过洞口段是隧道施工成败的关键。本工程采用大管栅、小导管注浆联合超前支付、预留核心土开挖塌体的处理方法,使塌方得到了有效控制和处理,保证了安全顺利通过塌方段,解决了隧道施工进洞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FLAC在宜万铁路某隧道洞口段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浪波  王鹰 《铁道勘察》2009,35(5):77-80
拉格朗日元法(FLAC)是一种新的数值分析方法,特别适合于求解非线性的大变形问题,在岩土力学中有重要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并利用FLAC程序,对宜(昌)-万(州)铁路白龙坝Ⅱ线隧道洞口边坡,分别在两种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稳定性分析。以模型中出现的位移云图及跟踪节点位移来分析其稳定性,得出在考虑开挖爆破等动荷载的影响下,隧道洞口段边坡是不稳定的(与实际相符),这对隧道的设计施工无疑具有指导意义。另外,利用FLAC对隧道洞口段边坡进行动力分析的文献较为鲜见,该方法为解决此类边坡动力条件下的稳定问题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8.
武隆隧道进口堆积体段浅埋动载条件下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武隆隧道进口堆积体段在洞口浅埋、洞顶动栽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技术,重点对洞口段的地表加固、大管棚施工、堆积体段的开挖与支护等技术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对大跨大断面隧道,特别是在浅埋且围岩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为保证隧道衬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尽可能采用整体衬砌。以位于贵昆线六盘水至沾益段增建二线工程上的乌蒙山二号隧道出口四线车站隧道为例,结合现场实际施工,对山区软岩大跨大断面四线隧道整体二次衬砌进行了研究,所得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段的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浅埋、偏压、围岩破碎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洞口段施工,经常会出现洞口坍塌,甚至造成洞顶山体滑坡,主要原因是对地质情况认识模糊,施工方法不当,机具设备、材料选用达不到质量要求.以楚雄至大理高速公路九顿坡隧道上行线进口为例,对复杂地质条件下洞口段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