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中以某项目5×30 m先简支后连续小箱梁为研究背景,借助midas Civil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分析了无支座简支转连续梁桥固有频率及振型,并与相同状态下有支座简支转连续梁桥的固有频率相比较,分析有无支座的桥梁结构在固有频率上的差异,运用现场实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吻合性。结果表明,无支座简支转连续梁桥的固有频率略大,随着阶数的提高,有无支座对成桥自振频率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
叶章旺 《路基工程》2009,(3):112-113
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中的非线性边界单元,模拟了活动支座摩擦力在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分析中的作用。以一座四跨连续梁为例,通过改变其计算模型的参数得到不同的计算模型,对各计算模型分别进行地震时程反应分析,对比分析活动支座摩擦力及其它计算参数对连续梁桥地震反应结果的影响。对于连续梁桥,在地震反应分析中应考虑活动支座摩擦力的影响,并对连续梁桥的支座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简支转连续梁桥支座更换新方法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支转连续梁桥是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被广泛采用的桥型之一,随着桥梁运营期的增加,必然面临着支座更换的问题。笔者针对水麻高速公路上山区高墩简支转连续T形梁桥,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提出了纵向单点逐墩、横向同步顶升的支座更换新方法。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纵向单点逐墩、横向同步顶升的支座更换方法合理可行结构安全得到保证,为同类桥型支座更换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先简支后连续梁桥同时具有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的特点,也因为其施工便利,以及良好的使用性能已在公路及市政桥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现首先介绍简支转连续梁桥的一般施工工艺,然后推导出简支转连续梁桥温度效应的计算公式。其研究内容可为简支转连续梁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露晔  张仁根  雷波 《公路》2011,(8):84-88
针对山区高墩简支转连续梁桥支座更换这一问题,就其顶升过程的施工方法、梁体自身力学行为及动力监控系统展开深入研究,重点对顶升施工工艺、主梁安全评估及同步顶升人工控制提出了新的方法、新的指标、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建立简支变连续双支座组合箱梁桥空间模型,分析支座受力,判定其支座在施工和使用阶段均不脱空。  相似文献   

7.
史先飞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2):130-132,166
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转动会造成支座竖向高度的变化,对连续梁桥内力造成影响。为了研究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转动中的竖向位移,在分析了纯转和伴随水平位移的转动两种转动情况的转动过程基础上,建立了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转动简化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支座转动竖向位移公式。同时分析了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转动中竖向位移的影响因素,为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设计和连续梁桥内力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减隔震支座连续梁桥的可靠度,采用双过滤地震动模型模拟地震地面加速度功率谱,运用功率谱法进行减隔震支座连续梁桥的动力反应分析,得到各个减隔震支座的响应峰值统计量;以减隔震支座的相对位移作为控制指标,建立极限状态方程,依据JC法用MATLAB编程计算各减隔震支座的失效概率,并根据串联模式计算减隔震支座连续梁桥的总体失效概率。某4×25m减隔震支座连续梁桥设置板式橡胶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采用该法进行随机地震动作用下桥梁可靠度分析。结果表明:在Ⅰ~Ⅳ类场地结构响应的变异系数只与结构本身有关;随着场地类别的逐渐不利,结构响应的离散程度越来越大;铅芯橡胶支座的抗震性能明显优于板式橡胶支座。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绍了双排支座方案在先简支后连续梁桥施工的应用。某工程原设计方案是在桥墩上设置临时支座,中间保留永久支座,永久支座暂不受力,由临时支座参与结构受力,临时支座每跨之间为简支体系,待一联全部吊装完成后,使结构连成整体的连续结构体系,再将临时支座取掉,使永久支座参与结构受力,完成结构体系的从简支到连续的转换。临时支座施工工艺繁琐,操作麻烦,且施工安全方面存在隐患。双支座法是在墩顶中心线两侧对称布置两排永久支座,直接参与结构受力,通过现浇连续段和墩顶负弯矩施工形成结构连续。双支座法并没有改变结构连续的性质,且施工较方便,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现浇连续段的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在徐变作用下,超静定结构发生支座沉降时引起的次内力,以1座5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采用换算弹性模量法对连续梁的次内力及最终内力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次内力对连续梁内力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超静定连续梁发生支座沉降时,会在结构中产生显著的次内力,在徐变作用下,由支座沉降产生的弹性内力会随时间的变化而有所减小,徐变对由支座沉降产生的弹性内力具有卸载作用,结构上的最终内力大小约为弹性内力的45%。在满足连续梁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改变截面尺寸以降低桥梁刚度,有利于节约造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采用在连续梁上施加压重或者平衡重的方式来调整结构上的内力分布,进一步降低徐变产生的次内力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讨论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桥的病害及成因,介绍联合应用改造多跨简支梁为桥面连续简支梁体系、增大构件截面、粘贴钢板加固等加固技术进行加固的过程,借助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实桥检测来验证改造多跨简支梁为桥面连续简支梁体系和粘贴钢板加固法的可靠性、可行性及加固效果,对中小跨径简支体系桥的加固和承载力提高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桥梁工程的高速发展,桥梁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更多的高墩桥梁被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以某实际工程中的高墩桥梁为例,提出了基于拉索减震支座的抗震设计策略,对比研究了常规体系、采用摩擦摆支座的减隔震设计方案,分析了不同方案在E2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桥梁结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高墩桥梁中采用拉索减震支座、摩擦摆支座都能有效地降低结构地震内力响应。摩擦摆支座与常规体系都可能导致较大的墩梁相对位移;拉索减震支座可有效控制墩梁相对位移,有利于防止落梁灾害的发生,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抗震设防策略。研究内容可为高墩桥梁抗震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支座作为桥梁结构的重要构件,发挥着承重、抗震、抗击水平荷载、辅助梁体正常工作等的重要作用,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普通橡胶支座良好的耐久性、安装简易性、与稳定性能,以及"低廉"的价格,使之成为桥梁支座的首选构件.普通板式支座在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简支、连续、刚构)用得较多,支座病害也较多.由于人们对此病害的认识的深度不足,导致了很多梁式桥支座在投入运营前就处于带病状态,桥梁过早进入维修周期.现通过多年对梁式桥出现的支座病害情况的调研,总结分析了支座病害的成因、病害对桥梁整体寿命的影响;对工程常用的、数量较多的普通板式支座五种病害类型的危害特点进行论述;提出了有针对性防治措施;同时针对现浇梁式桥危害最大的支座剪裂病害提出两种解决方法,通过在兴延高速公路六环路立交的成功应用,为解决支座剪裂病害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广东韩江特大桥为超长多跨连续梁桥,场址地震烈度较高,抗震设计对结构体系方案的影响较大。从抗震设计的角度对韩江特大桥的结构体系设计进行了比选,对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减震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介绍了速度锁定器支座的应用,以期为同类桥梁的减隔震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大跨连续梁桥在不同支座体系下的地震响应及阻尼器参数对主梁位移的影响,以某座大跨(70+110+70)m连续梁桥为例,分别采用盆式支座、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和摩擦摆减隔震支座+阻尼器支座体系,通过有限元软件Sap2000模拟分析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特性。结果表明:1)在地震作用下,采用摩擦摆减隔震支座体系能有效降低桥墩的地震响应;2)在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增设阻尼器可减小主梁位移,但桥墩内力随之增大;3)阻尼器的参数应依桥梁的特性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6.
沈阳市二环快速道路工程揽军高架桥桥墩盖梁为倒梯形隐式盖梁。部分盖梁出现大量裂缝及露筋、锈蚀等现象,且病害不断发展,结构耐久性和承载力逐渐下降,已严重影响到行车安全。对该桥病害盖梁采用增设预应力及粘贴钢板等技术措施,对该桥进行维修加固,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研发的一种新型减隔震装置,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具有构造简单、承载力大、耐久性好和可以提供可靠的自恢复能力等优点。对采用该新型减隔震支座的一大跨径连续梁桥的抗震性能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支座具有十分稳定和高效的减隔震效果,为桥梁设计人员提供丰富的减隔震参数选择空间,非常适用于高烈度区大跨径连续梁桥的减隔震设计。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双曲拱桥作为早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桥型暴露出来的不足和缺陷已不能满足现代交通发展的需要。结合工程实例对危旧双曲拱桥病害特点进行分析,对荷载试验方法在双曲拱桥承载能力评定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着重对如何建立合理的有限元模型正确评价结构实际承载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支承条件、桥型各异的3座单箱多室连续梁桥,采用有限元平面杆系程序和有限元空间架格程序分别加以计算,结果发现单箱多室连续梁桥内外肋纵向内力的强度沿截面分布很不均匀;且由于单点支承或相邻支承条件的不同,截面横向发生的沉陷较大,其纵向内力出现重分布。梁纵向内力与通常的平面杆系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出入,误差之大,若仅采用杆系程序计算结果,再提高10%的“安全”系数,一方面造成材料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将导致设计不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