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3.
德国柏林铁路客运枢纽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剖析柏林铁路客运枢纽,分析了该枢纽的客流集散特征、列车开行方式、与城市交通的结合及土地利用效率;综合分析结果,得出了对我国城市铁路客运枢纽规划设计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福建双永高速公路龙岩段路堑高边坡滑坡痛害为例,通过对滑坡机'理、发展趋势、稳定性分析,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案.可为类似滑坡治理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结合李坎公路滑坡工程实例,分析了滑坡产生的原因、机理以及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锚索框架和抗滑桩进行加固与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路基滑坡是高速公路中最为突出、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为了提高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防止路基滑坡,首先分析高速公路路基滑坡成因与特征,其次简述抗滑桩施工工艺及开挖孔桩,提出抗滑桩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措施,仅供相关施工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工程概况说明了边坡二次滑塌的情况,进行稳定性计算,得出边坡在开挖之前和开挖之后,剖面分别在各工况下的稳定系数,以判定边坡的稳定性,并对处治方案进行相关计算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以尼日利亚现代化铁路项目阿布贾至卡杜纳段铁路铺架工程施工为实际工程背景,针对项目的具体特点,以价值工程为理论基础,对适用于上述项目的"先架后铺"和"边铺边架"两种轨道铺设、桥梁架设的施工方案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初步确定"先架后铺"的施工组织方案为最佳方案;在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和减小劳动强度的前提下,对初步确定的... 相似文献
10.
以龙岩靖永高速公路K3+430~K3+650段滑坡为研究对象,结合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滑坡体特性和滑坡病害发生的原因,根据滑坡的岩土体特性、变形要素及破坏特征,定性评估了滑坡的稳定状态,并进行定量的稳定性计算,根据滑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边坡卸载整修、边坡防护加固、边坡排水治理的综合工程治理措施。该边坡经治理后,经监测及外观巡查,目前状况稳定,取得了预期效果,为今后此类富水滑坡的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考虑地下水渗流对滑坡治理设计的影响,提高滑坡治理的有效性,依托某省道富水滑坡治理工程,根据现场调查和勘察资料,详细分析了滑坡产生的原因,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结合平孔排水的方式对滑坡进行综合治理后,进一步采用基于渗流的方法计算了不同降雨历时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验证了滑坡治理措施的合理性;对类似滑坡工程的治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西嘉会-龙虎关二级公路滑坡段的治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地质水文条件及滑坡的基本特征,分析造成广西嘉会-龙虎关二级公路滑坡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计算,提出了滑坡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以铁路客运站为主的综合客运枢纽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区位态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论证了枢纽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圈层影响模式以及对城市区位态势的双向影响作用,提出需要从系统平衡的角度对枢纽的规划建设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YL二级公路滑坡段为例,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出抗滑桩参数的情况下进行了锚索设计计算,并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探讨,分析表明,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受力结构更为合理、材料利用率更高,在公路滑坡治理方面技术优势更为明显,但设计和施工过程较为复杂,为确保设计及施工质量,必须从支承支挡结构地质及受力模型出发,通过解... 相似文献
15.
以某高速公路滑坡为例,通过地调、钻探及位移监测等方法,分析该滑坡体类型、滑动破坏模式及滑面位置。采用简化Bishop法和传递系数法,计算该滑坡体的稳定安全系数及剩余下滑力,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制定了清方+挡土墙+骨架护坡的治理方案。对清方后的滑坡体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治理后滑坡稳定,运营过程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17.
以某山区公路边坡为例,重点分析边坡滑坡区域的地质水文环境和结构特点,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明确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基于FLAC3D模拟连续降雨渗流对滑坡稳定性产生的影响;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防止不稳定边坡进一步变形发展的治理方案和治理效果,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奉节一云阳高速公路杏花村滑坡由于开挖、降雨及地下水等因素影响,随时有滑动破坏的可能,将直接危及公路施工及正常运营而造成重大的损失。文章结合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形态特征,分析了滑坡形成的原因及稳定状态,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站在运输服务设计的角度,以增强旅客换乘出行体验为目的,提出“人、行李分离”的换乘服务理念,并基于该服务理念设计铁路客运枢纽内同站和异站换乘的方案。异站换乘方案设计时,提出铁路专用车的概念,打造一种全新的换乘模式,满足旅客换乘出行的多元化需求,吸引旅客主动换乘。最后,从心理和生理舒适性两个角度对换乘服务理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人、行李分离”服务创造了旅客换乘出行附加价值,提高了旅客的换乘出行体验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