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兴义  王瑞 《商用汽车》2012,(20):18-21
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汽车产业进入规模增长期,尤其是2009-2011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分别达到1364万,1806万和1850万辆,连续3年蝉联全球第一,成为名符其实的汽车产销大国。但汽车产业大国并不代表汽车强国,与欧美日等汽车产业强国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
工信部:推动新能源汽车爬坡过坎新能源汽车的4项重点工作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近年来,工信部和国家有关部门一同联合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和举措,约60多项。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基础材料、基础零件、电机、电控、电池以及整车各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超过550万辆。  相似文献   

3.
<正>回顾2022年中国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各项关键技术获得有效突破;自主品牌竞争力也大幅上涨。  相似文献   

4.
正如今,中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新车销量已连续数年蝉联全球第一,汽车产业是中国实体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当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消费水平得到提高,汽车市场将保持更加稳定的前进步伐,由此,人们越发旺盛的汽车需求会推动汽车金融产业进一步发展。如今,中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新车销量已连续数年蝉联全球第一,汽车产业是中国实体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当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消费水平得到提高,汽车市场将保持更加稳定的前进步伐,由此,人们越发旺盛的汽车需求会推动汽车金融产业进一步发展。放眼当前的汽车金融市场,可以发现,汽车金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53.3%。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达到180万辆,占全球市场50%以上。2017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到了成长期。中国已形成了基本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球市场50%以上。全国共建成公  相似文献   

6.
姚兰 《汽车纵横》2024,(2):106-107
<正>随着消费需求释放以及利好政策等因素的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2023年产销距千万辆规模仅有“一步之遥”,为汽车行业提供了重要增量。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2023年,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销量突破90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30%,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浅议汽车产业物流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我国汽车总产量为888.3万辆,2008为934.5万辆,连续3年超越美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汽车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汽车产业在我国迅猛的发展的同时,作为支撑汽车产业主要构成的汽车物流业也跟随同步发展,物流行业应该寻求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企业、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田雨金 《上海汽车》2015,(2):1-2,25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分工格局的不断深入,世界主要汽车厂商不断将本国的汽车产业价值链向全球延伸,于是形成了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我国经过近10年来高速发展,已成为汽车生产与消费世界第一大国,汽车产业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和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长期处于中低端,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加快我国汽车产业升级发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雷丽 《时代汽车》2011,(7):88-91
连续蝉联了两年产销全球第一后,2011年的中国汽车产销量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从年初的乐观估计到年中的市场下滑,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让大家着实坐了一次"过山车"。  相似文献   

10.
我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市场规模连续3年全球第一,汽车金融服务却一直低速增长。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汽车金融服务能够为整个汽车产业提供强大的推动力。本文先从分析欧美国家汽车金融发展入手,再从市场供需因素的角度分析我国汽车金融现状及发展,最后提出适合我国现阶段汽车金融服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黎迅 《时代汽车》2012,(12):33-33
连续几年“井喷式”发展的汽车产业正逐渐冲破理性的藩篱。还记得否,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后的第一个年头汽车市场火爆异常,形成“井喷”现象,在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大环境下,整个汽车行业健康发展产销两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汽车自主零部件企业发展的机遇 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有三个机遇,第一个机遇是国内汽车市场高速增长,这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最大机遇。过去十年,汽车市场几乎超出所有人预期的步伐,产销跃居全球第一,2010年是1830万辆。从全球经济发展和国内经济发展来看,特别是乘用车在全社会普及.中国汽车产业还会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这段期间,我们测算中国汽车的增长速度相当于GDP增长速度的1.5倍。  相似文献   

13.
王晶 《上海汽车》2009,(11):1-2,7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在近期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仍逆势增长,显示“中国例外”效应,令世界惊叹。展望未来,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发展重心逐步转移,中国汽车产业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将扮演全新的、更加重要的角色。转型期的中国汽车产业将登上新一轮发展高峰。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良好的宏观经济背景以及刺激政策的惯性作用下,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延续了2009年的良好发展势头,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进一步稳固了我国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市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汽车产业作为我国支柱性产业,已连续多年蝉联全球产销第一。然而,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众多的社会问题,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前行。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汽车社会悄然到来,民生改善和产业发展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在眉睫。新型城镇化建设下,汽车产业如何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未来大众购车、用车、出行等方面会发生哪些变化?汽车产业已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系到今后的国计民生。笔者认为,打造  相似文献   

16.
刘宇 《天津汽车》2012,(9):13-17
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于经济的带动作用很明显,我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2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汽车产业却存在着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低端、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下、产业集中度低、国际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为了促使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急需对我国汽车产业进行升级,而产业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故文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对我国汽车产业进行系统思考,并分别提出相应的建议,从宏观层面应加强对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支持和加强标;住建设;从中观层面应调整产品结构、改善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和加强行业服务:从微观层面应从技术升级、制造升级、营销升级、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升级做起。  相似文献   

17.
《时代汽车》2010,(2):34-36
2009年,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前,中国的汽车产业一枝独秀成为了全球第一,并出现了一系列的海外并购案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吉利收购VOLVO一事。不久前,吉利掌门人李书福直面记者,畅谈了吉利收购VOLVO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8.
啸霖 《时代汽车》2010,(2):28-30
始于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汽车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全球汽车市场全面下跌。美国三大汽车企业中,通用和克莱斯勒全新重组,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引发了新一轮企业破产重组浪潮。而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在历经30多年的发展之后,虽然从规模上看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但大而不强却依然是中国汽车产业显著的特征。由此可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就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于是乎,广汽战略整合长丰、腾中收购悍马、吉利收购沃尔沃等事件在跌宕起伏的2009年接连出现。  相似文献   

19.
正8月2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在北京发布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1)"。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内外汽车市场、产业发展等维度开展政府研究,将为全行业发展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年报中指出,2020年汽车市场总体保持稳定,销量2 531万辆,同比下降1.9%,连续12年蝉联全球第一。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美国、日本、德国汽车销量分别为1 445万辆、460万辆、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汽车社会悄然而至。汽车社会的行进过程中,民生改善和产业发展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汽车产业如何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笔者认为,打造我国汽车社会健康生态链要在五个方面狠下功夫。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已连续多年蝉联全球产销第一。然而,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前行。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新注册汽车2188万辆,保有量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