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三元材料Li(Ni1/3Co1/3Mn1/3)O2为正极活性物质,人造石墨与硬碳为负极材料制成26Ah的锂离子单体电池,试验表明,单体电池的安全性能完全满足QC/T-743标准的要求。充放电性能测试表明,制备的三元材料车用动力蓄电池,具有较宽的使用温度范围和较长的循环寿命,且具有快充能力。  相似文献   

2.
水系钠离子电池具有安全、环境友好及成本低的优点,是下一代储能装置的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制备和表征碳纳米管复合的Na3V2(PO4)3和NaTi2(PO4)3两种材料,并作为正极和负极组装了水系钠离子全电池.对全电池进行充放电及循环性能测试,重点分析了循环衰减变化规律.循环寿命分析结果表明,电池衰减在两个不同循环区间内分别...  相似文献   

3.
以一辆国六重型柴油车为研究对象,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等速和调整的国家对世界重型商用车辆瞬态循环(C-WTVC)工况,通过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和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设备检测尾气中的NH3和NOx排放。结果表明,等速工况下,每个速度点的NH3排放浓度峰值出现在提速后的阶段,各速度点的平均NH3排放浓度是随速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平均NOx排放浓度随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C-WTVC工况下,高速阶段的NH3平均排放浓度最大,市区阶段NH3平均排放浓度最小;NOx的平均排放浓度在市区、市郊和高速阶段均较低;NH3排放因子与其平均排放浓度有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氧化亚氮(N2O)与CO2、CH4组成三大温室气体,其全球增暖潜能是CO2的310倍,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之一。目前工业应用的N2O分解催化剂技术掌握在国外供应商手中,国外催化剂的使用给我国N2O排放相关企业带来较高的成本压力。本文以Fe/Beta分子筛为催化剂,考察了在不同温度、不同模拟气的条件下,NO、水汽、NH3等对反应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NO、NH3可促进N2O分解,提升催化剂的性能;水汽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在同时存在NH3的条件下阻碍作用不明显。Fe/Beta分子筛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相关性能的测试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5.
杨坚 《上海汽车》2023,(2):33-37
文章基于自主设计的CO2热泵系统,对影响热泵采暖功耗和COP的相关参数进行试验研究。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调节压缩机转速、膨胀阀开度和鼓风机电压,对比热泵系统性能,整理出最优参数,以进行CO2热泵系统的精确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6.
梅杨 《中外公路》2023,(2):213-218
为了揭示大掺量矿渣碱激发机理,该文立足于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同时结合宏微观性能测试和微结构分析,通过探究Ca(OH)2、Na2SiO3、Na2SO4、CaSO4以单掺、双掺形式得到不同类型的激发剂对混凝土初、终凝、孔溶液pH值、强度的影响,可得如下结论:(1)对复合胶凝材料硬化浆体强度影响程度为:激发剂类型>掺量>双掺比例;(2)双掺最佳掺量4%,最佳组合为Ca(OH)2和Na2SiO3,最佳比例为5∶1;(3)激发剂作用下复合胶凝材料的初、终凝时间均缩短,孔溶液pH值均大于空白组,宏微观结果表明:龄期28 d时激发剂类型为Ca(OH)2和Na2SiO3、掺量为4%、双掺比例为5∶1时硬化浆体的水化结晶相紧密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海拔下SCR系统性能,分别在80、90、100 k Pa大气压力下对一台满足国五排放标准的高压共轨柴油机进行性能与排放试验,以研究排气温度、排气流量和海拔变化对NOx转化率和NH3泄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排气流量为350 kg/h情况下,NOx转化率随排气温度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温度下NOx转化率最大差值为43.4百分点;NH3泄漏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大体上呈下降趋势,不同温度下NH3泄漏量最大差值为328×10-6;NOx转化率随排气流量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250℃时,不同排气流量下NOx转化效率最大相差21.5百分点;NH3泄漏量随排气流量的增大而增加,在250℃时,不同排气流量下NH3泄漏量最大差值为90.8×10-6。相同工况下,海拔越高,NOx转化率越高,NH3泄漏量越小,大气压力为80和100 k Pa下NOx转化率最大相差20.1百分点,NH3泄漏量最大相差54.6×10-6。  相似文献   

8.
PEM电解水阳极面临高电位强氧化的环境,同时受限于金属铱的高昂价格,开发低成本、高活性与稳定性的析氧电极面临巨大挑战。本文通过操作简单的浸渍法在WO3阵列表面进行铱负载,得到的Ir@WO3电极在PEM电解水析氧电极中具有较高的活性与应用化价值。通过优化铱前驱体的浸渍量,当载量为0.15 mgIr·cm-2时,电极呈无序多孔结构,铱在电极表面均匀分布。单电解池测试膜电极2.0 V下性能达到2.3 A·cm-2,此时铱质量比活性提高至15.5 A·gIr-1,传质极化区域tafel斜率降低至360 m V·dec-1;相比商业化铱黑喷涂电极,WO3阵列载体的电极在提高催化剂质量活性与降低电极的传质极化方面具有优势。本研究提供的电极制备方法与性能研究思路对于发展低成本高活性PEM电解水膜电极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汽油在发动机上的压缩燃烧,在一台4缸四冲程压燃式发动机上使用不同掺混比的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3-4)-汽油混合燃料,探究了在不同负荷下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小负荷工况(0.13,0.38 MPa)下,掺混PODE3-4使缸内燃烧压力和放热率升高;在大负荷工况(0.88,1.13 MPa)下,放热率随掺混比增加逐渐降低;对于排放特性,随着负荷的增加,NOx和Soot排放逐渐升高,当负荷大于0.38 MPa时,CO和HC排放均保持在较低水平;随着掺混比的增加,Soot、CO、HC、苯和甲醛等污染物排放呈现出降低的态势,而NOx排放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
张鹏  李晨迪  王娟  亢洛宜 《公路》2021,(2):271-275
为研究纳米SiO2和PVA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工作性试验和抗压试验,测得了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以及硬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结果表明:在一定掺量范围内,纳米SiO2和PVA纤维的掺入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力学性能均有较大影响;随着纳米SiO2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逐渐降低,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先增大后减小,在纳米SiO2掺量为5%时达到最大值;随着PVA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掺纳米SiO2混凝土的坍落度逐渐降低,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PVA纤维体积掺量分别为1.5%和1.0%时达到最大值。纳米SiO2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PVA纤维提高了纳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降低了纳米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1D/3D耦合仿真的手段对某PHEV车型电池包热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1D建模方法用于建立电芯的等效电路模型,模型用试验数据标定,能预测电芯的发热量,并为3D仿真提供输入。3D仿真能够计算电芯内部的温度分布,而温度会影响1D等效电路的模型参数,进而影响发热量,以这种方式建立了仿真模型的1D/3D双向耦合。利用此模型,以一组高温恶劣工况下实测电池电流和电池包进口处冷却液温度为边界条件进行了瞬态分析,并将冷却液出口水温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平均偏差在1℃以内,体现出较好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还显示,电池包外表面空气对流传递的热量在总散热量的5%以内,对结果影响不大。研究证明1D/3D耦合仿真是新能源车型电池包开发过程中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模拟Q1黄土直剪受力状态的硬化响应,提出单屈服面扩展模型。以典型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滑带土附近Q1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固结排水直剪试验获得一系列硬化响应,并获得模型常数;运用MATLAB实现模型数值计算,并模拟验证试验结果;同时,对模型屈服面的敏感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单屈服面扩展模型可准确描述Q1黄土直剪硬化力学响应;Q1黄土硬化参数为0.35~0.02;含水率和硬化参数影响屈服面大小和弯曲状态;随着含水率增加,逐渐出现较低硬化参数的屈服面,而较高硬化参数的模型屈服面逐渐消失。单屈服面扩展模型丰富了岩土接触面本构模型,并为接触面滑坡的变形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乳化沥青存储性能不足一直是影响其应用的较大问题,中国已有将纳米SiO2粒子作为添加剂来改善乳化沥青稳定性的研究,但其效果不明显。该文基于Pickering乳液原理将表面改性后的纳米SiO2作为乳化剂直接乳化基质沥青,探究是否比纳米SiO2作为改性添加剂对乳化沥青的稳定性改善效果更佳。首先分别制备了普通改性乳化沥青A、纳米SiO2做改性添加剂的乳化沥青B和基于新型纳米SiO2Pickering乳液乳化的乳化沥青C共3种乳化沥青,然后通过光学显微镜与SEM,探究纳米SiO2粒子分别作为乳化剂和改性剂时乳化沥青表面结构的微观形貌差异,分析3种乳化沥青中乳液颗粒的不同形态;最后通过室内乳化沥青试验和乳液颗粒粒径分析,进一步论证纳米SiO2分别作为乳化剂与改性剂对于乳化沥青存储稳定性的差异及差异机理。微观与宏观试验均表明纳米SiO2作为乳化剂比作改性剂能使乳化沥青具备更好的稳定性。该文的研究说明纳米SiO2  相似文献   

14.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获得低温等离子体,开展了含氧气氛中利用低温等离子体转化NO的实验研究,研究了放电环境和添加C3H6对NO/O2/N2气氛中O3生成浓度与NO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环境有利于O3的生成和NO转化率的提高;激励电压峰峰值升高时,O3生成浓度和NO转化率随之升高;添加C3H6有利于NO转化率的升高,且NO...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将纳米CaCO3、5%的SBS以及基质沥青进行不同剂量的调配,并使用常规的试验方法对配制成的几种改性沥青测量其各项宏观性能指标。对比评价纳米CaCO3/SBS复合改性沥青的常规技术性能,确定纳米CaCO3的最佳含量,同时通过粘度和共混机理对纳米CaCO3/SBS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与改性机理进行研究与探讨,得出结论:总体上纳米CaCO3/SBS改性沥青的一些性能,如温度敏感性、低温等与纳米CaCO3的剂量呈正相关关系。尤其是5℃延度表现的比较明显,最高达到了40cm以上。然而,纳米CaCO3/SBS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则伴着纳米CaCO3剂量的增加而有所下降,但变化甚微,因此认为其高温性能变化不大。综合考虑确定SBS和纳米CaCO3剂量均在5%的情况下,纳米CaCO3/SBS改性沥青的性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当前低浓度甲烷催化氧化存在起燃温度高、贵金属用量大等问题,为探索低成本、清洁高效的甲烷去除技术,基于臭氧的强氧化性和Fe/SSZ-13分子筛优异的吸附性,探究了在臭氧(O3)气氛下Fe负载量、n(CH4)∶n(O3)以及空速对甲烷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Fe负载量为1%,n(CH4)∶n(O3)为1∶6,温度为200℃的条件下,甲烷的转化率可达80.8%。通过BET,XRD,NH3-TPD,H2-TPR,UV-Vis以及XPS表征手段,证明了适量的Fe负载可以提高催化剂比表面积,促进更多酸性位点的形成,调节催化剂表面铁元素的价态分布和种类,从而促进甲烷催化臭氧化反应。基于原位红外试验发现O3可以活化活性位点,进而促进甲烷吸附和催化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汽车环保与安全要求的提高,汽车车身板件越来越薄,但安全性能却越来越好,普通钢材已不能适用于现代汽车车身制造的需要。为此,当代汽车车身采用了大量高强度和超高强度钢板,这些材料的大量使用使车身板件的性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进行车身维修需要更换板件时,传统的氧-乙炔焊,由于其温度高,热影响范围大,极易引起板件变形和强度下降,已不能适应当代汽车车身焊接的要求。隋性气体保护焊焊接速度快,操作灵活方便,可全位置焊接,特别是焊接薄板时热输入低,可避免薄板变形及扭曲。目前车身焊接一般用CO2或CO2和Ar的混合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插电式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的经济性和燃料电池耐久性,在构建燃料电池衰退模型的基础上,制定等效氢气消耗最小(ECMS)的反馈优化控制策略。ECMS反馈优化控制策略中目标价值函数的等效氢气消耗除包括燃料电池氢气消耗和动力电池等效氢气消耗外,还将燃料电池开路电压衰退转化成等效的氢气消耗加入到目标价值函数之中,以电机需求功率Pm、动力电池SOC值为状态变量,动力电池目标功率为控制变量,取使目标价值函数最小的动力电池目标功率作为参考动力电池目标功率输出,并根据反馈的燃料电池电压衰退速率对燃料电池系统输出功率限制变化值ΔPf进行动态调整,最终得到燃料电池目标功率。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插电式燃料电池汽车前向仿真模型,采用城市道路循环(UDDS)工况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电量保持(CS)阶段采用ECMS反馈优化控制策略,氢气消耗量降低2.6%,同时燃料电池的开路电压衰退降低4.1%,基于ECMS的反馈优化控制策略相比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在高效区间的工作点占比更高;与ΔPf分别为1,2,3 kW时相比,采用燃料电池系统电压衰退速率反馈调节ΔPf策略的氢气消耗量为0.105 3 kg,相比ΔPf为1,2 kW的氢气消耗量(0.121 3,0.110 2 kg)有明显优化,接近ΔPf为3 kW的氢气消耗量(0.102 9 kg),同时燃料电池电压衰退速率有明显的减小,整车经济性与燃料电池耐久性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腐蚀环境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侵蚀性能的演变规律。首先,以3%的Na2SO4和NaCl溶液模拟腐蚀环境,然后通过掺入不同含量的聚丙烯纤维分析混凝土在腐蚀环境下的性能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当聚丙烯纤维的掺量为0~3%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逐渐增加,其最大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在Na2SO4和NaCl溶液中分别为50.2 MPa和48.3 MPa、6.2 MPa和5.8 MPa;而当聚丙烯纤维的掺量为3%~5%时,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折强度逐渐减小;(2)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逐渐降低,在腐蚀14 d后,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在Na2SO4和NaCl溶液中分别为45.3 MPa和42.6 MPa、5.6 MPa和4.9 MPa;(3)距离表面30 mm处,不掺入纤维的混凝土的SO42-浓度为1.4%,Cl-浓度1.6%;而掺入3%聚丙烯纤维的混凝...  相似文献   

20.
将模板技术和溶胶凝胶法相结合,制备SiO2/K-M复合陶瓷膜管负载型SiO2-Fe2O3膜.采用XRD、SEM、IR、氮吸附和气体渗透性能测试等手段对该膜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构、孔径分布和气体渗透性能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制膜条件对成膜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Fe2O3膜成膜情况良好,过渡层SiO2与SiO2-Fe2O3膜结合紧密;在SiO2-Fe2O3膜中,Fe2O3和SiO2都是以晶体形式存在,Fe2O3已进入SiO2骨架内部,与SiO2发生键合,形成Si-O-Fe结构;Fe2O3-SiO2膜孔径分布集中于4 nm,气体的渗透属于Knudsen扩散控制区;Fe2O3-SiO2膜对HCl/N2和HCl/C2H4的分离因子分别达到2.55和1.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