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现代汽车制动主要包括传统的车桥制动、发动机制动及缓速器制动等三种形式。车桥制动的缺点是在车辆频繁制动以及下坡长制动时都会产生制动器过热现象,导致制动效能衰减,甚至制动失效。缓速器是一种辅助刹车系统,可以不必使用主制动器就能减缓车辆行驶速度,增强车辆的安全性。其作用原理与传统制动方式不同,有延长传动系和制动系寿命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商用汽车液力缓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驶在矿山或山区公路上的商用汽车经常要下长坡,要对汽车进行持续制动,从而使汽车速度稳定在某个安全值.此外,经常在行车密度很高,交通情况复杂的城市街道上行驶的汽车(如城市公共汽车),为避免交通事故,单靠行车制动系是难以有效地完成制动任务的.因为制动器长时间频繁地工作将使得其温度大大升高,以致制动效能衰退甚至完全失效,所以在这种行驶条件下运行的汽车,有必要增设辅助制动系.辅助制动系的作用即是在不使用或少使用行车制动器的条件下,使车辆速度降低或保持稳定,这种作用称为缓速作用,但不能将车辆紧急制停.辅助制动系中用以产生制动力矩对车辆起缓速作用的部件称为缓速器.产生缓速作用的缓速器主要有两类:即液力缓速器和电磁缓速器.  相似文献   

3.
缓速器是车辆传动系统中重要的辅助制动系统,利用缓速器制动可以减少行车制动器磨损,防止行车制动器失效,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由于液力缓速器具有高速制动力矩大、制动平稳、噪声小、寿命长及体积小等优点,它在现代车辆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国山区多,下长坡陡坡一直是威胁大型客车及重型卡车安全的重要问题,车辆在配备液力缓速器后恒速下坡功能一直被驾驶员所青睐,它能让驾驶员更专注于路况,显著提高了大型客车及重型卡车的安全性,车辆使用缓速器时的持续制动能力对车辆的安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液力缓速器属于一种车辆辅助制动系统装置,它的作用是在不使用或者少使用车辆行车制动系统的条件下,使车辆速度降低或保持稳定。在重型卡车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装配液力缓速器。本文以采埃孚(ZF)液力缓速器为例,阐述该装置相关系统的工作原理。1液力缓速器的结构液力缓速器的主要机械部件包括定子。  相似文献   

5.
电涡流缓速器作为车辆安全制动的辅助系统,能缓解制动蹄片磨损、发热,增强制动效能,减少制动距离,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特别适用于城市客车和货车。然而,由于对车辆操作使用维修不当,造成缓速器早期损坏、失效,起不到增强制动效果。l电涡流缓速器的工作原理电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的车辆制动缓速装置——发动机缓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速装置是用以使行驶中的车辆,特别是下长坡的车辆速度减低或稳定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但不是用以使用车辆停驶的机构。它与传统的车辆制动系统配合使用,组成了现代车辆的制动控制系统,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车辆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在以柴油机为动力的中、重型车辆中,通常使用排气缓速器、电机缓速器以及发动机缓速器。本文重点介绍了康明斯公司与杰克毂公司共同研制的发动机缓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其在车辆制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型车辆的行驶速度在不断提升,对制动系统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制动辅助装置——缓速器应运而生。在缓速器的使用方面,电涡流缓速器又当首选。作为汽车制动辅助系统,电涡流缓速器可使车辆得到平稳、可靠的制动、减速效果,但在维修方面却有许多问题需要努力突破。下面就通过2例特尔佳缓速器维修案例,分析缓速器的检查、维修方法,以期对缓速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1电涡流缓速器 装配电涡流缓速器是为了改善车辆制动性能以代替行车制动系统频繁的制动。在行车制动系统起作用之前,消耗车辆行驶动能,从而使制动系的磨损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稳定车速、缩短制动矩离,提高车辆行驶的平稳性、舒适性及安全性,尤其适用于各种客车及中、重型载货车和专用车辆等。  相似文献   

9.
缓速器作为车辆的辅助制动系统部件,又称第三制动系统,它通过作用于传动系统而减轻原车制动系统的负荷,使车辆均匀减速,以提高车辆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延长制动系统的使用寿命,并能由此而大幅度降低车辆使用成本。缓速器的维护和保养必须定期进行,是保证缓速器良好运行的关键,是保证缓速器安全和良好运行的必要条件。文章以Telma电涡流缓速器为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孙毅 《汽车运用》2011,(12):24-25
我们平时所接触的车辆,大都是依靠摩擦材料之间的机械摩擦力使其从飞奔状态中停下来,本文所介绍的车辆制动技术,却不需要有实际的摩擦,而是通过电磁的方式产生制动力,从而实现制动的效果。涡流制动技术涡流制动通常与传统制动搭配使用,在大多数商用车上担任控制车速的作用,所以通常也称为涡电流缓速器。  相似文献   

11.
正电涡流缓速器是一种完全独立于车轮制动器的车辆缓速装置,它采用驱动车轮共控式,能缓和传统制动左右轮制动差的问题,车辆能获得更好的转向操作性,还能有效避免热衰退和高温爆胎现象,能分担车辆制动器的工作量。随着电涡流缓速器技术成熟和市场的发展,产品质量趋于稳定且性价比更好。电涡流缓速器系统成为城市公交车辆提高车辆制动性能以及制动经济性的选装功能系统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铰接车辆主制动系统的制动力不足和制动稳定性差的问题,将液冷式电涡流缓速器与车桥融合设计,构建了一种电涡流缓速车桥,以避免重载挂车的制动出现"冲撞"和"折叠"现象。对电涡流缓速车桥进行了台架试验,对比分析了空载和满载时安装于牵引车和挂车上的缓速器的制动稳定性。结果表明:车辆在空载,尤其是满载时,安装在挂车上的电涡流缓速车桥比安装在牵引车上的缓速器更能使车辆有良好的制动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对运输车辆的运营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匹配的发动机功率不断提高。由于传统制动系统受多重因素的限制,制动功效无法提高到同步水平,这对商用车自身的制动性能是非常大的考验。液力缓速器最高能吸收制动能量的90%,可以有效地辅助行车制动系统,故液力缓速器作为商用车制动辅助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和接受,已逐渐成为重型车辆主流配置。文章以某重卡车型匹配液力缓速器案例为背景,对缓速器布置形式、扭矩大小、冷却水路布置方式的选取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计算。  相似文献   

14.
为避免制动盘或制动鼓因过度磨损而造成制动失灵,文章建立了客车液力缓速器、行车制动器、行驶阻力及整车制动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组建了客车制动性能仿真模型。仿真内容包括客车在平路和长下坡路上制动时,行车制动器单独作用,液力缓速器与行车制动器联合作用和液力缓速器不同充液率下单独作用的制动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和未使用液力缓速器相比,使用液力缓速器在平路和长下坡路上,可以减少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在下坡过程中,单独使用液力缓速器可以使客车最终保持在某一较低稳定车速;液力缓速器的制动作用随着充液率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5.
车用电涡流缓速器在重型车辆上的使用效果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车用电涡流缓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制动力矩特性,说明了缓速器作为辅助制动系统对车辆制动性能的影响,从当前缓速器技术状况预测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当前重型商用车辆应用多种辅助制动装置成为提高行驶安全的主流方案,但是对于驾驶员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也存在一些使用不当可能造成的风险。文章对采用发动机缸内制动和液力缓速器两种辅助制动装置的联合制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车辆动力学理论和实际使用工况等内容找到一种合理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7.
姜杨林 《汽车电器》2007,(10):38-39
1电涡流缓速器作用 当前市场上豪华大型客运车辆因为车辆自身吨位的增加,当突遇紧急情况时,紧急制动效果差,制动距离远。尤其在山区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在连续下长坡时,车辆制动毂与制动片摩擦产生高温,容易引起制动失效。因此普遍安装电涡流缓速器,提高了客车行驶的安全系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电涡流缓速器和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优点,提出了能量回收式电涡流缓速器制动补偿策略。利用再生制动系统提供的制动力矩为电涡流缓速器在持续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力矩热衰退予以补偿。以GB12676-2014政策法规为验证标准,车辆在满载情况下在7%的坡道上保持以30km/h的车速匀速行驶5km为仿真目标,对某商用车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策略使得实际产生的总制动力矩始终能满足驾驶员的制动需求,可以延缓电涡流缓速器温升,保障车辆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朱华 《城市车辆》2007,(9):61-63
电涡流缓速器是一种完全独立于制动器的车辆缓速装置,它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强大的非接触式制动效能,能承担制动系统30%~90%的负荷,大大提高了车辆的舒适性、安全性、环保性和经济性.电涡流缓速器作为一种高效的汽车制动辅助装置,在大型客车、城市公交车辆和载重货车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永磁式涡流缓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以广州五十铃客车有限公司的GLK6121D5W型客车为例,对其装备永磁式涡流缓速器在平直路面和坡道上的制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永磁式涡流缓速器能够提高车辆制动性能,在平直路面上能缩短减速距离,在坡道上能保证车辆在较大坡度范围内以经济的速度匀速行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