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Wiedemann模型为基础,提出并建立了 一种基于生理-心理类模型的有轨电车运行仿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校正和实际验证.该模型主要针对现代有轨电车司机驾驶行为和有轨电车牵引制动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实际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模拟有轨电车的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2.
针对有轨电车运行效率受城市道路交叉口影响的问题,在分析交叉口多种交通方式混行的复杂性基础上,考虑有轨电车特性、道路环境以及交叉口信号优先控制等因素,以减少有轨电车交叉口的停车延误为目标,构建有轨电车车速引导控制模型,并提出对应的实现方法。通过VISSIM及对COM口的二次开发,将提出的模型嵌入仿真系统,并对实际控制效果进行仿真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减少有轨电车交叉口的停车比例和停车延误,对社会车辆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半独立路权现代有轨电车线路运行的能耗,基于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运行特性和线路特征,提出了半独立路权现代有轨电车线路的区段划分方法;并结合现代有轨电车列车运行模式,推算出了单区段现代有轨电车能耗优化速度曲线。在沿线交叉口已经考虑被动信号优先配时策略的基础上,以区段运行时间、距离、限速及交叉口信号状态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站间协调控制的现代有轨电车全线能耗优化模型。选取国内某城市实际现代有轨电车线路为例,对比分析仿真速度曲线与模型求解速度曲线,结果显示该能耗优化速度曲线能有效降低现代有轨电车运行能耗。  相似文献   

4.
研究基于"接触网+超级电容"为动力源的储能式有轨电车运行仿真系统。通过对超级电容储能式有轨电车进行建模、计算及运行分析,给出了仿真系统软件架构及各功能模块,并利用Qt软件开发该储能式有轨电车运行仿真系统,通过现场实验数据对仿真结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车载储能装置与接触网搭配的混合供电方式已成为有轨电车供电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有轨电车线路实际条件与列车特征参数合理设计地面充电方案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储能式有轨电车充电站布局优化方法。建立了有轨电车运行模型,结合列车的区间运行过程对充电站布局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充电站布局的优化目标和优化约束条件,推导得到充电站布局的优化评价函数,并结合实际有轨电车线路数据进行充电站布局优化仿真计算。在保证列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优化后的充电站数量仅为优化前的一半。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优化方法能够极大地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6.
引入V2X(车路协同)技术,提出基于该技术的自动驾驶有轨电车路口通过系统和方案。该方案可以改善有轨电车在通过平交路口时,依靠目视驾驶或视觉信号检测导致视距受限而降低有轨电车通过效率和舒适性的问题。实际运行线路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道口整体延误损失为目标函数,在利用遗传算法优化干线道口之间相位差的基础上,结合道口信号优先控制方法以及有轨电车滞站调度,提出了基于干线协调的有轨电车信号相对优先控制方案,并设计模型进行仿真,证明该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干线上的车辆延误,并实现有轨电车的准点运行.  相似文献   

8.
优化有轨电车运行状态是一种简单、可靠、有效降低有轨电车能耗的方法。鉴于有轨电车站间红绿灯对其运行状态的影响,以及通过优化有轨电车的速度轨迹使其在不停车的前提下顺畅通过交叉口等仍缺少研究的现状,以储能式有轨电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场景的环境模型和列车运动学模型。以有轨电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总能耗为优化目标,根据其出站时和到站时的状态以及红绿灯的配时信息建立模型约束,采用Radau伪谱法优化有轨电车的速度轨迹,实现行驶过程中的总能耗最小。仿真验证表明,该算法能使有轨电车平顺地通过信号交叉口,避免因在红灯时间窗到达停车线造成的急加速、急减速等行为,总能耗减少了23.45%。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有轨电车系统的规划缺少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而地铁或常规公交规划方法难以适应有轨电车的特点.基于以人为本的公交优先理念,在深入分析乘客出行过程的基础上,以乘客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乘客出行时间与站点方案的数学关系模型.同时,依托东莞市有轨电车首期线路规划研究课题,将模型应用于实际规划案例中.应用结果表明,该有轨电车站点规划模型可有效缩短乘客平均出行时间,提高有轨电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有轨电车路口的空间利用率,减少有轨电车对社会车辆的影响,提出允许机动车在平交路口进口道借用有轨电车轨道空间排队的交通组织模式。分析了该模式对机动车通行能力和延误的改善及对有轨电车运行的影响,并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有效提高平交路口机动车通行能力,降低延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