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物业开发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国内外众多地铁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的物业开发案例,结合作者在设计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车辆段开发进行归纳总结,提出3种模式:地毯模式、地下掩土模式及高架模式.从投资决策与收益、土地性质与使用权属以及消防3个方面,对车辆基地物业开发在我国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以翔实的数据和图片,介绍国内外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的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2.
徐州轨道交通1号线杏山子车辆段上盖开发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铁车辆基地进行上盖物业开发,但在物业开发的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杏山子车辆段周边规划、地理位置和人口需求等因素,确定以特色商业街作为杏山子车辆段的上盖开发业态。结合车辆段总图、建筑、消防、站段关系和道路5个方面,介绍杏山子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方案。并结合设计与运营,归纳总结物业开发对车辆段自身的影响和相应的应对措施,为后续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TOD(公交引导发展)上盖物业开发是当前车辆基地最重要的一种建设模式,目前我国尚无针对此类建筑消防设计的相关规范,需要对TOD上盖物业开发消防设计进行研究。以广州槎头车辆段TOD上盖物业开发消防设计项目为研究对象,对盖下车辆基地消防车道设计、防火分隔、建筑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类别、安全疏散设计及上盖物业开发消防设计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车辆基地与上盖物业开发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 h的防火分隔楼板,形成二个独立空间,盖上汽车库、民用建筑分别执行相应规范,以满足消防要求;盖下车辆基地消防车道上方开设不小于消防车道地面面积25%的自然排烟口,同时在消防车道和库区之间设置深度不小于空间净高30%的挡烟垂壁,保证盖下消防车道的消防安全和人员的安全疏散要求;盖下建筑火灾危险性类别应不超过丁类,盖下建筑耐火等级相较普通建筑提高一级,按照一级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4.
苏州太平车辆段上盖开发消防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大大提高土地利用价值,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国内没有该类建筑的现行规范,通过对苏州太平车辆段上盖综合物业开发项目的消防专项研究,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设计和技术措施,满足该项目的消防要求,为类似工程消防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通过对苏州太平车辆段上盖综合物业开发项目的消防专项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苏州轨道交通太平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项目从总体、车辆段和物业开发三个方面考虑消防设计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满足消防要求;(2)车辆段与物业开发之间防火完全分隔,消防控制系统各自独立,但在消防控制中心信息相通;(3)车辆段中规模大、人员多或危险性高的建筑应设直通室外(或二层平台)的安全出口;(4)满足大型满足大型消防车承重、扑救和转弯要求的二层平台可作为室外安全区;(5)二层平台上的建筑可将二层平台面作为室外地面,按现行消防设计规范设计.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占地面积一般有20~40 hm2.从目前很多车辆段的运营实际看,其雨水排水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车辆基地的正常运营.在总结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车辆段排水系统设计的经验基础上,从总体的角度提出解决雨水排水系统设计方案、方式和方法,值得轨道交通车辆基地排水系统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消防、结构及预留接口设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设计理念及方法。对开发模式进行了概念性阐述,指出消防设计可参考的设计思路,总结结构设计中设计要点,提出上盖物业不同步开发时的部分预留措施,为后续城市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曹克非 《铁道工程学报》2008,25(2):94-96,103
研究目的:以我国第一座跨座式单轨车辆段为例,研究单轨车辆的维修工艺,为今后新建单轨车辆段的工艺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结论:在跨座式单轨车辆段的工艺设计中,要了解单轨车辆、轨道梁、道岔等构成跨座式单轨交通主要要素的结构.车辆段的厂房结构设计、车辆运用及检修设备 的配置等,都应以满足单轨车辆维修要求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车辆基地是地铁车辆的维修保养基地,其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在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设计要在充分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控制车辆基地的占地及规模,节约用地和投资.从广佛线夏南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图布置、站场线路设计、房屋建筑设计、空调系统设计、给排水设计、电力设计等不同角度,探讨压缩车辆段建...  相似文献   

9.
北京焦化厂车辆段作为北京第一个大型轨道交通地下车辆基地,在提升土地价值、协调城市面貌、改善周边交通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阐述了北京焦化厂车辆段的设计模式与特点,并分析了建设地下车辆基地的制约因素与解决方案,提出地下车辆基地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与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进行建设,且应与物业开发同步设计、建设,才能达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BIM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勘察设计公司的关注,国内知名设计院也都纷纷成立BIM技术团队,但BIM技术在轨道交通车辆基地领域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在武汉地铁2号线常青花园车辆段的设计中引入BIM技术,摸索了轨道交通车辆基地BIM设计的流程及软件解决方案。采用协同设计方式建立常青花园车辆段BIM模型,并利用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测,最后将BIM成果输出。提出一套轨道交通车辆基地BIM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