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复兴号动车组于既有普速铁路开行时,由于动车组运行功率大、追踪间隔短,首先遇到的是牵引供电能力不适应,经运行部门多专业与动车生产厂合力探索了普速铁路开行复兴号动车组的供电能力适应方案,既有具体线路、车型的应对措施,也积累了具有普遍意义经验和方法,为普速铁路进行入动车时代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铁路选线决策模型中未考虑决策者风险偏好行为对决策结果产生的影响,以及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难以综合评价的系统量化问题,选用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施工及环境影响和社会政治经济意义4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建立铁路选线决策指标体系,并采用九级标度语言评价值对定性指标进行评价,再将定性指标转换为直觉模糊数带入计算;然后定义效用函数表达决策者风险偏好行为,采用两次改进熵权法确定指标客观权重;最后结合基于对称交互熵的多属性决策排序法,构建一种新的考虑决策者风险偏好行为的铁路选线决策模型。根据该模型,通过选择不同的风险偏好因子k得出与其对应的最优方案。通过案例分析,该模型具有更好的实践性和可靠性,为今后类似风险偏好铁路选线决策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是铁路勘察设计的重要技术标准之一.普速客车上客运专线运行,将对列车之间的最小追踪间隔影响较大;本文重点分析旅客列车的类型、编组辆数、列控系统,提出动车组与普速客车间最小追踪间隔的计算方法与模型,为客运专线勘察设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研究结论:基于客运专线采用CTCS-2级列控系统和机车安装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系统(LKJ系统)+地面信号机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最小追踪间隔的计算方法与模型,并以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的运城北站为例进行分析检算,经检算普速客车与动车组列车之间的车站到通间隔、到到间隔和动车组列车与普速客车之间的车站通发间隔均可实现3 min,动车组列车与普速客车之间的车站发发间隔可实现5 min.  相似文献   

4.
在时速160km动力集中动车组技术装备特性分析基础上,在车体系统、内装系统、设备系统等方面对比时速160km动车组与25T型客车,研究其旅客运输服务提升效用。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在普速铁路开行时速160km动车组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对策及目标市场,提出在普速铁路开行时速160km动车组,将有利于提高既有线旅客列车装备水平和服务品质,形成新的客流增长点,增加普速铁路客源,提高普速铁路客运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铺架方案是铁路设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案的选择直接影响施工总工期。采用天水至平凉铁路、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及兰州至合作铁路三个普速铁路建设项目的工程数据,按目前的铺架技术装备标准及进度指标来研究不同铺架方案的铺架工期及施工总工期。提出普速铁路铺架方案设计思路,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因素,以量化指标反映不同铺架方案对工期的影响,据此得出推荐铺架方案。论述分析普速铁路铺架方案设计过程中需把握的主要原则及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分析普速铁路雨量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工程设计的角度,提出普速铁路雨量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系统功能、系统设置及设备配置、监测信息传输及网络设置、系统供电等方案,可作为今后普速铁路雨量监测系统设计及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境外普速铁路所处社会、经济等外部环境各异,结合项目所在地特点开展中小跨度桥梁的结构选型,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通过梳理不同国别普速铁路中小跨度桥梁结构形式,分析其施工、材料、工期、场地等制约因素,以便提炼桥梁选型的基本思路.研究表明:境外普速铁路桥梁结构选型更加注重结合施工方案,桥梁长度短、分布分散、长度占比低等特点,决...  相似文献   

8.
<正>因高速铁路具有高安全性、高速度、高计划性、集中调度的特点,相比普速铁路来讲,对通信通道种类、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多,如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应急处理、运行监测和控制等各项信息传送均需通过通信传输网进行传输,通信传输网的组网方案直接决定各项信息传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我国高速铁路通信传输网络从设计源头和相对普速铁路相比,比较完善且具有  相似文献   

9.
津保铁路分为2个区段,天津西—霸州西区段为250 km/h客运专线,分相地面磁感应器及标识按高铁标准设置;霸州西—徐水区段按国铁Ⅰ级200 km/h客货共线设计,分相地面磁感应器按普速铁路设置,分相标识按高铁标准设置。在津保铁路联调联试期间发生动车组通过霸州西—徐水区段3处分相时无法自动断电的问题。概述高速铁路、普速铁路、津保铁路分相地面磁感应器和标志设置的特点。结合试验列车的表现,分析、计算受电弓、地面磁感应器和标志位置不同动车组过分相的反应时间。结果表明,在客货共线区段,虽然动车组在车头到达断电标前未能自动断电,但动车组在车头越过断电标一段距离后均可实现自动断电,此时受电弓并未进入分相中性区段,不会因主断路器未断开引起拉弧放电,也不会带来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目标决策模型的铁路主要技术标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铁路主要技术标准是铁路建筑物、设备类型、能力和规模的基本标准,所以铁路主要技术标准选择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本文针对铁路主要技术标准选择这一多目标决策难题,依托几内亚西芒杜矿山铁路主要技术标准选择的生产实践,通过多目标决策模型来实施辅助决策,以求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地解决铁路主要技术标准选择这一多目标决策难题的技术可行性思路。研究结论:(1)铁路主要技术标准是制约铁路线路方案选择和铁路设计的基本约束条件;(2)将铁路主要技术标准选择定义为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具有科学性、合理性;(3)基于线型加权和法多目标决策模型的铁路主要技术标准选择是一条科学合理解决铁路主要技术标准这一多目标决策难题的技术可行性思路;(4)基于多目标决策模型的铁路主要技术标准选择的技术路线可应用于国内外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和货运铁路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