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在浅埋暗挖条件下,采用源于盖挖逆作法与施工优化的PBA工法有机结合创新的暗挖逆筑法修建大跨度双层地铁车站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盖挖逆筑法由于能有效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影响、缩短工期、施工质量控制度高、施工安全性大、结构沉降小等特点,在国内外大中城市繁华城区段地下工程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国内对这种方法的使用主要局限于高层建筑地下结构以及地铁车站的建设,很少用于地铁区间施工。文章以深圳地铁五号线上水径-下水径区间隧道建设项目为依托,对地铁区间盖挖逆筑法施工中的几个关键性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深圳地铁车站盖挖顺作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深圳地铁科学馆站工程为例,介绍了盖挖顺作法施路面系统的施工、交通疏解以及车站主体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4.
针对深圳地铁岗厦站的周围环境及设计要求,在车站结构设计中采娶先进措施,保证彩田路半幅施工,半幅通车,对横穿车站的11万伏高压电缆实施原地保护,在车站中部设计了两个中庭,车站围护采用矩形人工挖孔桩,并兼作车站主体结构侧墙,采用车站中部逆筑,其它为顺筑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风化板岩强度较高、围岩稳定的特点,大连地铁在国内首次创新采用了拱盖法施作浅埋暗挖大跨车站并取得了成功。文章根据大连地铁中山广场站的设计施工情况,通过与PBA工法的对比,阐述了拱盖法的核心思想及其优缺点;并对拱盖法暗挖地铁车站初期支护扣拱后,全逆作、半逆作半顺作以及全顺作三种施工顺序在安全、质量、进度以及附加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指出,在没有成熟经验和相关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全逆作方案无疑是稳妥可靠的;针对大拱脚施工、扣拱施工、钻爆法施工、中板施工,以及钢管柱保护与高边墙围岩支护等关键技术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拱盖法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地铁四号、十号线的换乘站--海淀黄庄站为工程背景,对车站端头竖井采用盖挖与暗挖两种工法施工进行了经济、技术和工期等方面的综合对比分析,探讨了交通繁忙地段城市地铁车站端头竖井施工工法的优劣选择,其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铁六号线东山口站为国内首例在周边环境复杂条件下实施"先隧后站、盾构隧道扩挖"修建地铁车站的工程。文章介绍了该站左线站台隧道在盾构隧道的基础上扩挖形成地铁车站的主要修建技术及施工特点和难点。实践证明,采用盾构与明(暗)挖法相结合修建地铁车站的施工技术,是城市繁华地区修建地铁车站有效解决区间盾构隧道与车站施工相互干扰难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单洞双线盾构隧道基础上通过浅埋暗挖等工法扩挖形成地铁车站可以解决车站段与区间段施工工期的矛盾,避免盾构机拖拉过站,减小车站施工对周围环境的扰动。文章依托北京地铁机场线西延北新桥站工程,开展了盾构隧道扩挖地铁车站方案研究,设计了采用PBA工法扩挖形成两连拱车站和三连拱车站两种方案。采用MIDAS对两种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推荐采用三连拱扩挖方案作为最优方案,并对三连拱车站结构合理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于盖挖逆作法地铁车站,其施工期间的竖向支撑系统由周边的基坑支护结构和中间立柱及柱下桩基础共同组成,竖向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是工程成败的关键。中间桩基础承载着顶板覆土、顶板及中楼板结构自重、道路车辆荷载及施工荷载等,应结合工程地质情况、柱网布局、中间立柱型式、施工要求等条件进行中间桩基础的选型、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文章以武汉地铁中南路站为例,对盖挖逆作法车站竖向支撑系统的柱下桩基础的四种方案进行了比选研究,通过分析中间桩基础的承载力、沉降、工期和经济性要求,最终确定采用全液压可控旋挖扩底灌注桩方案施工。现场试桩、施工反馈以及变形监测结果表明:采用全液压可控旋挖扩底灌注桩工艺,各桩桩顶沉降不超过3.7 mm,施工期间地面沉降为6.45 mm,能够很好地满足桩身及周围建筑沉降控制要求;同时,全液压可控旋挖扩底灌注桩方案,造价相对较低,施工工期最短,是武汉地铁中南路站的最佳选型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地铁车站盖挖顺作法钢支撑架设和土方开挖,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