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意向调查数据的非集计运量预测模型估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喜 《铁道学报》2000,22(2):10-15
如何利用假设意向调查数据SP(Stated Preference data)构造非集计模型,是运量预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新运输方式的运量转量转换率预测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假设意向调查误差项构造了新的效用函数模型,并对基于SP与RP(Revealed Preference data)组合数据的模型参数估计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利用日本关于磁悬浮列车新交通规划的RP和SP调查数据进行了  相似文献   

2.
基于RP/SP联合数据的非集计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际调查RP数据(Revealed preference Data)具有可靠性,而意向调查SP数据(Stated preference Data)具有灵活性。为了更好地将两类数据结合起来对新的交通方式进行预测,以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方式划分为例,介绍了数据的调查方法,利用正交设计法对SP调查表格进行了设计。分别建立基于RP和SP数据的Logit模型,鉴于RP与SP模型中随机项的差异性,通过引入SP比例参数,构造RP/SP联合数据模型,并利用3种模型对未来的交通方式分担量进行了预测,最后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实例结果表明,基于RP/SP联合数据的logit模型能够平衡两类数据之间的误差相互影响,并能够得到更为合理的交通方式划分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分局级乘车证管理出发,详细地描述了计算机管理乘车证总帐、分帐及分发乘车证的整个过程,为计算机在乘车证管理方面展示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华  季令 《中国铁路》1998,(3):28-30
详细分析了客运径路,描述了在我国铁路客票系统中,将路网规模缩小后,以距离与换线数结合为单目标的中转换乘经由的求解算法,该算法通过编程实现,文中举例分析了该算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输通道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综合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距离长、频率低的特点,基于非集计理论和纯选择行为抽样调查法建立综合运输通道内旅客选择行为的Logit模型.对京沪运输通道内旅客选择行为随出发时间和出行距离变化情况的模拟表明,中长距离的旅客对综合运输通道内客运产品的选择受出发时间影响较大,客运需求结构在不同时段存在显著差异,而短距离旅客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受出发时间影响较小,此外各种运输方式的典型客运产品均存在优势运输距离范围.与京沪运输通道客运产品结构现状对比的结果表明,由综合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模型得到的结果能够反映通道客运需求结构的现状,并且能够解释由客运供需矛盾引发的购票困难等现象,从而为综合运输通道客运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和客运产品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Logit模型的客运专线旅客选择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铁路旅客为研究对象,模拟客运专线建成后的情景,调查旅客在客运专线建成后对高速列车和高频率列车换乘方式的选择偏好.介绍了非集计模型的特点、意向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的实施方法.基于2008年6月旅客调查的样本数据,分析影响旅客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利用非集计理论和方法,构建旅客的选择行为模型,包括旅客对高速列车的选择行为模型、旅客对高频率列车换乘模式及直达列车的选择行为模型,进行了参数标定和分析,量化影响因素对旅客选择行为的影响程度.利用所建模型对旅客选择行为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两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5.27%和81.18%.所得结论可为快速客运网络条件下客运服务产品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铁路客运的价格需求弹性,分析了在铁路客运中实施差别定价策略的市场基础与优点,论证了按淡、旺季细分市场来实施差别价格策略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分析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实行差别定价法能增加铁路客运的总收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统计资料数据,分析了北京市公共交通运输的发展,提出地铁应在城市交通中发挥骨干作用,并对建好地铁、用好地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北京货运发展质量,在阐述北京公铁货运量比例变化、货物周转量比例变化和里程变化等交通结构演进概况的基础上,从政策、资源结构、经济发展、交通科技进步、技术经济性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分析北京公铁交通结构演进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影响因素权重,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表明,北京公铁货运...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以便为决策机构优化运输结构、改善供需结构适应关系提供参考。本文运用信息熵理论,以客运供需结构适应性为研究对象,找出目前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与现实的不适应性,分析客运需求、供给结构的影响因素,分别建立客运需求和供给结构熵模型;构建供需结构适应性熵评价模型,提出适应性评价标准和方法。研究表明:客运供给总量不仅要适应客运总需求,而且结构也需要适应要求;两者熵值大小须一致,熵函数变化趋势、变化速率也须一致;熵函数值相对离差系数要趋于0,适应度要趋于1。  相似文献   

11.
智能语音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服务仍以人工现场操作为主,存在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内容重复率高、工作质量难以把控等问题.将智能语音技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服务中,可以取代部分人工服务的工作内容,从而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梳理了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客运服务方面的应用情况.以上海轨道交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技术在车站客运服务和热线服务中的功能需求.介绍了车站语音购票机、车站智能服务终端、智能语音热线系统等示范项目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服务仍以人工现场操作为主,存在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内容重复率高、工作质量难以把控等问题.将智能语音技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服务中,可以取代部分人工服务的工作内容,从而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梳理了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客运服务方面的应用情况.以上海轨道交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技术在车站客运服务和热线服务中的功能需求.介绍了车站语音购票机、车站智能服务终端、智能语音热线系统等示范项目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加强市郊铁路客运发展构筑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上海铁路局总工程师室和同济大学运输管理工程系共同撰写的《上海地区国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可行性研究》,在借鉴国外发达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在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构造合理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市郊铁路客运的作用及发展。结合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针对现有铁路枢纽线路实际情况,分别从改革管理体制、多元化筹资渠道以及全方位扶持政策方面提出了中国如何发展市郊铁路,如何充分利用既有设备和进行必要的配套完善等课题展开研究。目标是充分利用国铁交通优势与资源,构筑一个城市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互相联通,安全、便捷、准点、高效的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受版面限制,本期发表的仅是其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4.
线性异步电机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舒适、速度快、运量大的特点,但由于工程造价昂贵、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环境控制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采用线性电机驱动的轮轨车辆可有效低车体高度,减小隧道断面面积,从而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另外,结性电机的电磁力可直接作用于线路产生牵引力,牵引力不再受粘着系数限制,车辆爬坡能力强,选线自由度大,轮轨磨耗和噪声小,有利于采用高架线路结构。因此,采用结性电机驱动的轨道交通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5.
随着LTE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推广应用,授权频谱资源不足与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间数据传输需求的矛盾制约着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建设方案的选择,利用非授权频谱实现LTE的LTE-U新兴无线技术有望缓解甚至解决该问题。通过对LTE-U的技术研究,分析其在城市轨道交通应用中的技术优势:移动和切换性能优异、传输时延小、抗干扰能力强、覆盖半径大、QoS保障好、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等特点。通过搭建LTE-U测试网络,在实验室进行120 km/h、140 km/h、160 km/h典型速度下加载CCTV和PIS业务测试;在80 km/h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上,采用 A、B冗余组网测试,A网承载CBTC业务,B网综合承载CBTC、CCTV和PIS业务;选择在80~170 km/h的速度下搭建LTE-U网络,并进行CCTV和PIS业务测试。测试结果显示,LTE-U具有对城市轨道交通CBTC、CCTV、PIS业务的承载能力。同时,LTE-U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LAA技术的TAU有待开发、Standalone技术的多载波聚合产品不成熟以及其他非授权频谱产品的竞争等,最终提出在城市轨道交通中部署LTE-U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钢筋混凝土桩网结构作为桩承式路堤的一种结构形式,在国内应用较少。客运新线部分路段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桩网结构对既有路堤进行加固处理,并进行静载试验,结合该试验段施工及试验情况,对钢筋混凝土桩网结构加固既有路堤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对静载试验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非接触智能卡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介绍了非接触智能卡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非接触智能卡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阐述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及两种主要数据结构,简要介绍几种地形分析的算法,并以具体项目为背景,对数字高程模型在铁路交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介绍IC卡的分类、非接触IC卡的标准及特点,提出了IC选型应注意的问题,并指出非接触IC卡在城市轨道交通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客流预测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营等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依据灰色系统理论,本文提出了由多个灰色Verhulst模型组成的灰色动态模型群,以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例进行短期客流的预测分析.实例计算证明了采用动态模型群的预测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