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连拱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广州地铁三号线一工程实例对连拱隧道段施工工法进行探讨,提出将连拱隧道改为两个单洞隧道的施工技术,并对单一式中墙和分离式中墙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比选,获得满足结构安全、施工安全的经济效益较好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SMW工法是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较广泛应用的地下工程围护结构施工方法。由于此类工法施工周期短、工程造价低、抗渗能力较强,在基坑围护中具备技术和经济优势。基于北京地铁某区间隧道明挖基坑这一具体工程,进行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SMW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支护结构,能满足基坑施工规程中桩墙内力、变形及坑边地表沉陷等要求。  相似文献   

3.
鉴于传统中墙连拱隧道在结构受力性能、防排水效果等方面的缺陷,认为复合式曲中墙为深埋软弱煤系地层下双连拱隧道理想的中墙结构形式。另外,该结构施工过程中隧道衬砌台车和模板利用率高,能简化施工工序,可大大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成本。对江西向(塘)至福建莆(田)准高速铁路戴云山隧道连拱段的设计进行介绍,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通过对优化后的大断面黄土隧道开挖工法进行基于有限元理论的实际施工过程仿真计算,分析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应力场、位移场、支护结构强度变化等规律,并结合工法的资源配置、施工进度和监控量测结果来综合确定各种工法的适用范围,从而选择合理的超大断面黄土隧道开挖工法。研究结论:结合超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围岩地质条件,研究了隧道开挖工法CRD法、短台阶七步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在进度指标、下沉量、施工工序、资源配置、施工风险、施工成本等方面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对传统的开挖方法进行了工序和支护方法的优化,提出了优化后各工法的适应范围和优缺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大跨度偏压连拱隧道现场监测与受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宛坪高速公路六车道大跨度双连拱隧道具体条件,通过埋设量测元件对隧道结构进行施工全过程的监测,获得了在施工偏压条件下,各施工阶段的围岩应力、变形、中墙内力及其变化情况。在监测基础上,考虑不同施工阶段的相互影响,对中墙内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中墙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力学特征,并对该隧道中墙进行了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6.
兰新第二双线兰州枢纽引入工程孔家营和东坪村等隧道穿越黄河Ⅲ级阶地,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涉及黄土隧道、圆砾土隧道、泥岩夹砂岩隧道、二元(三元)地层组合隧道。结合阶地地质条件的特点,选择孔家营隧道不同软岩地层断面对施工进行全面、系统监控量测,以对比分析不同地质条件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结构和应力状态的变化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评价和修改隧道的初期支护参数,进行力学分析以及为二次衬砌施作时间提供信息依据,同时深化工法的适用性,并对其进行优化,提出适用于该类地质条件隧道施工的工法参数。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连拱隧道跨度大,在洞口边坡偏斜地段,为了避免高挖深填,保护自然环境,在埋深较大的一侧采用暗挖结构,埋深较浅的一侧修筑路基,中间是可以抵挡边坡推力同时兼作隧道边墙的耳墙,仍与中墙连成整体,即半隧半路的结构形式。半隧半路特殊隧道形式新颖,施工难度大,受力复杂,采用数值分析和现场测试开展了半隧半路特殊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研究结论:暗洞开挖后,耳墙基础底部右侧围岩出现较大拉应力,形成弧形滑移带,实际施工中对耳墙基础底部采用锚杆+注浆进行加固。耳墙外侧在高8.5 m处出现较大拉应力,但小于混凝土抗拉设计值,经实测,耳墙水平位移值很小,表明耳墙的强度和稳定性都处于安全范围。暗洞的支护结构受力较小,施工完成后二衬应力变化较小,表明施工前对左侧边坡的加固处理作用明显,从而验证了半隧半路特殊隧道设计、施工的合理性,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就某电力隧道临近既有地铁区间施工为实例,对其施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地铁结构变形情况、内力变化、变形缝沉降等,分析评估其对既有地铁结构的影响,并对施工工法提出一定的建议,以保证地铁结构的安全可靠,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拱盖法的超大断面暗挖隧道洞内逆作工法是借鉴"明挖逆作"的施工理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或其他分部开挖工法完成隧道拱部开挖与二衬拱盖施工,在拱盖形成后,隧道中下部断面通过永临结合的支锚体系和合理的施工组织,通过开挖支护与衬砌结构的逆作法施工减小工程风险,降低施工难度;在隧道中下部断面施工阶段,沿隧道纵向、横向、竖向进行三维空间施工组织,为隧道施工提供了充足的施工作业空间.目前,该工法已成功应用于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民安大道站主体隧道工程建设.通过工程实践证明,该工法在降低工程风险、减小施工难度的同时,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工程投资、节约工期.  相似文献   

10.
依据某大断面隧道工程在富水软弱地层中下穿地铁及地下商业街,通过Midas-GTS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先墙后拱交叉中隔壁法(即PBCRD工法)进行近接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工法能够有效控制位移,保证运营地铁及地下商业街安全,且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临时支撑与二次衬砌内力在安全范围内。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施工对策:应采用高压水平旋喷桩改良地层;及时封闭掌子面,并及时施作初期支护;针对桩基侵入新建隧道的情况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采用PBCRD法施工的结构整体性较强,受力转换过程较少,施工空间较大,导洞空间大,二次衬砌工序减少。同时在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快速的前提下,也能够保证近接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