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立体交通网络发展方向和行动时间表,新时期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更加明晰。航海保障是海上运输安全高效的重要支撑,履职质量直接关系水上交通运输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十四五"开局、新征程起航的重要时间节点,  相似文献   

2.
(一)上海 现代物流业是上海着力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上海发挥综合优势,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选择。物流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高。随着立体化交通网络的初步形成,物流规模不断扩大,货运总量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3.
正4月21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公布,规划期限至2035年,并展望本世纪中叶发展远景。《纲要》对新区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等进行规划,提出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构建新区便捷交通体系、打造绿色智能交通系统,还明确指出,加强新区与天津港、黄骅港交通联系,畅通新区出海通道。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纲要》指出,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要求,加快建立连接雄安新区与京津及周边其他城市、北京新机  相似文献   

4.
选取十种世界主要国家目前装备十种无人机和九项无人机主要指标,首先建立了三层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不同类型指标的特点选择隶属度函数并计算隶属度;最后计算模糊关系矩阵并进一步得到作战效能综合评价结果及十种无人机的最终排序结果.  相似文献   

5.
今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机警区发展规划》,这为广西交通建设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最近,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今后5年,广西将投入3000亿元以上的资金,力争2012年前形成区内综合交通网络主骨架,简称通向周边省区与东盟国家的高速通道,让沿海现代化港口群初具规模,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基本建成,南宁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建立,西南出海大通道进一步完善,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初步建立,广西在全国交通网络中通向东盟的枢纽地位初步确立。  相似文献   

6.
京生 《港口科技》2011,(8):46-46
<正>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潮州提出"立足打造亿吨大港,给力潮州跨越发展"适逢其时。确立潮州港是未来潮州市交通网络体系中的重要枢纽和龙头地位,以大港口带动大交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好服务港口的资源,着力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加快通道和站场建设,形成内外运输的铁路、公路、机场运输方式的空间布  相似文献   

7.
一、海南港口物流发展评价 1. 港口物流发展基础 综合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公路方面,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丰"字型高速公路网加快推进.截至2019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38107 km,公路网密度达到 112.4 km/100 km2.铁路方面,形成了"一环一线一渡二支"的铁路网络布局.航空方面,形成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三峡水库蓄水后,万州区交通网络功能的恢复和完善并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和落实城乡统筹目标浅谈库周交通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正>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和生态涵养与生态保护的支撑区,是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河北港口集团必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重要战略部署上来,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步伐,引领河北港口群,不断增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沿海经济强省建设的能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港口绿色崛起提供新机遇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的生  相似文献   

10.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将着力推进11个国际枢纽海港建设的发展目标,由此为沿海港口的分层次优化发展提出了具体方向。作为更高层次的主要港口,国际枢纽海港肩负着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和全球竞争力、引领区域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区域港口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基于我国沿海港口的分层次发展特点以及国际枢纽海港提出的时代背景,研究提出国际枢纽海港建设的战略要求、具体内涵和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更好地指导、推动国际枢纽海港的分类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联合作战战场上如何实现情报的综合处理和全域共享,满足信息化战场态势感知对电子侦察情报的需求,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论文对目前我军无人机情报处理与共享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尝试性地构建了适应我军无人机未来发展需要的情报处理与共享体系,并提出了对无人机情报处理与共享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2.
<正>张德江副总理到长江考察调研,对加快内河航运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张德江副总理强调,内河航运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下决心把内河航运搞上去,努力实现新跨越。把内河航运搞上去,关键要把长江航运搞上去,必须坚持科学规划、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增强长江航运发展的硬  相似文献   

13.
<正>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是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而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编制好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相关编制办法或编制指南,规划编制工作无据可依,某些成果没有很好体现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应具有的地位和功能,不利于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发挥支撑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14.
郭旭 《珠江水运》2022,(23):32-34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下的无人机应用越来越广泛。较之以往的作业模式,无人机在巡查、巡检、应急、监测、测绘等海事应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海事系统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总的要求,开展了构建无人机海事业务体系研究。研究中确定了业务体系构建的目标、方法,搭建了无人机海事业务体系架构,论述了构建业务体系的关键技术和路径。无人机海事业务的构建将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发挥研究、培训、维保、管控作用,优化完善无人机作业流程,提升作业人员技能、作业装备健康水平和巡检作业规范性,加快推动海事服务和航海保障工作从聚焦港内近海水域迈向深远海。  相似文献   

15.
<正>《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构建互联互通、面向全球的交通网络,《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智能航运技术创新和船舶智能航保体系建设。国际上,IMO研究制定相关公约以规范解决水面自主无人船安全环保等问题,多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无人船发展和应用;国内,无人船及其智能航行研究正如火如荼,中国船级社率先发布了智能船舶检验评估指南等。可以预见,随着智能技术发展,智能航运是当今全球航运发展的前沿趋势,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作为智能航运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如何构建适应并满足智能航运发展要求的智能航保体系是我们亟需研究并加快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观点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着力发展现代物流,着力提升服务供给质量,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着力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好先行,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无人机航迹规划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其自身的物理限制条件、安全因素和海事巡航监控任务条件,建立无人机空间巡航模型、综合染色体编码、适应度函数以及遗传因子分析等模型,推算出海事无人机海上巡航整体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一、关于加快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问题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加快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航运业快速发展对海事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介绍港口海事动态监管体系现状,针对无人机监管能效高、实用性强、费效比高、使用风险低、取证能力强、操作维护要求低等优势,对无人机在海事监管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对于无人机存在的日常使用、信号传输、安全、使用寿命、使用法律等问题,提出建议:建立和完善无人机系统顶层设计;建立合作机制,妥善解决空域管制问题;制定符合海事应用技术指标;构建基于无人机的立体监管体系;建立海事无人机管理部门;推进解决无人机所产生的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无人机集群作战是未来空战的主要模式,论文首先介绍无人机集群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特点及优势;然后,研究无人机集群在反舰作战中的应用,一方面为反舰弹道导弹提供目标信息和毁伤评估,另一方面对舰艇编队实施电子干扰与攻击,掩护反舰导弹等武器突防;最后,提出敌方舰艇编队可能采取的反集群作战策略,给我军无人机集群作战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