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装箱化》2007,18(8):9-9
2007年7月23日,新版国家标准《内河交通安全标志》通过审查。内河交通安全标志是保障内河航道安全的重要设施,1992年版国家标准《内河交通安全标志》发布14年来,对内河交通安全做出重大贡献,尤其是苏、浙、沪水网地区结合航道改造,大规模地运用《内河交通安全标志》,使该地区水上交通秩序明显改观,水上交通事故下降,向交通安全管理现代化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2.
《珠江水运》2007,(7):4-4
这个夏天,对于内河水运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内河水运新的发展时代已经来临。这个新时代是随接踵而至好消息而来的。6月,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和《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随后翁孟勇副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我国水路交通到2020年,将实现水运业的现代化,实现由航  相似文献   

3.
尽管《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和新《水污染防治法》已相继颁布实施,但我国内河船舶防污染工作成效有限并难以取得突破。作者通过走访船舶、航运企业、港口码头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分析了从业人员防污染意识不强,海事部门调查取证困难,以及缺乏便利的设施和服务等导致内河船舶防污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的三大症结,提出了强化船员环保意识,提供便利的设施和服务,加强船舶污染监管的震慑力,立法规定内河船舶污染物全面禁排等四大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称《内河条例》)对船舶和浮动设施遇险后的救助活动,作出了系列规定.分别明确了遇险船舶或浮动设施及其人员、海事机构、险发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救助活动中的责任。本文意在进一步贯彻《内河条例》,结合管辖水域特点和实际工作,阐述非水网地区水上应急救助体系的基本要素及结构,并探讨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运》2007,(7):10-12
今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联合编制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这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指导我国内河水运建设和健康、有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此规划将全国内河航道划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高等级航道和其它等级航道;将全国内河港口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本项规划的重点更加突出了内河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今年4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改委、交通部联合编制的《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这项规划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中长期规划,是全国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公共安全系统的重要内容。今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中资国际航运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自今年7月1日起实施。鼓励悬挂外旗的中资船舶回国登记,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悬挂五星红旗航行。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定》(交通部12号令)已正式实施,它的实施将规范内河水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这将使内河水上交通安全法规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使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畅行西江     
邓敏  范斌  童鲲  杨瑜 《中国海事》2014,(10):18-19
佛山海事:推行"3+1"海事转型新标签佛山海事辖区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特点,拥有可通航江河里程1350公里,年进出港船舶约40万艘次,进出港船舶种类齐全,具有典型的内河水网区域特点,人均监管河段8.5公里,人均每年监管船舶2600多艘次,水上安全形势严峻,海事现场监管压力大。为加强水上监管力度,佛山海事局坚持用信息手段强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8.
国内信息     
《中国海事》2006,(4):66-70
交通部加速推进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正式颁布;李盛霖主持专题会议要求进一步抓好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交通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切实加强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交通部海事局下发《关于落实2006年全国船检工作要求的通知》……  相似文献   

9.
内河船舶GPS监控系统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涛 《中国水运》2009,(9):35-36
从内河船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角度,结合南京市地方海事局内河船舶GPS系统的应用,对内河船舶GPS水上交通安全监控系统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周伟  宋军  成旭 《水运管理》2012,34(4):11-13
为更有效地发展监管救助飞机,满足"空、海、地"三维立体化巡航需求,将国内现今无人机的最新发展与海事监管救助实际工作相结合,并参考国内无人机研制机构的产品,选取总参第六十研究所生产的WD-50型固定翼无人机和Z-3型无人直升机为代表,阐述这两种无人机分别在海上监管救助和内河水上救助中的适用性和优势,认为这两种无人机较适用于我国沿海和内河的海事监管和救助工作,并将在水上交通监管、水上应急搜救和海洋权益维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邓敏 《珠江水运》2010,(7):28-29
<正> 编织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新网络打造水上搜救应急反应新格局构建水上溢油应急反应新平台我国首个由地级市政府批准颁发的水上安全监管总体规划——《佛山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与应急反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在广东佛山市正式颁布实施,该《规划》重点构筑三大安全体系:一是以加强船舶动态管理为主的水上安全监控体系、二是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主的水上搜救应急  相似文献   

12.
内河水上服务区对于提升内河航运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船民生活质量,推动水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重点介绍了内河水上服务区的分类、功能配置及陆域建设规模计算方法。通过新汴河航道(宿马)水上服务区案例进行分析,按"水陆一体、服务两民"的创新运营管理模式,科学合理确定了建筑规模及功能设施配置,为其他内河水上服务区陆域设施及建设规模的确定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完善交通安全生产体系”“强化交通应急救援能力”的要求。随着内河货物运输市场由陆路逐步转为水路的绿色发展趋势,内河水上运输船舶的迅速发展与海事安全监管及救助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导致发生水上交通事故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一旦发生事故,对内河海事救援形式与救援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内河海事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及救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安全监管及救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内河船舶持假《内河船舶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适装证书》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海事部门实施有效监管带来不利因素。同时,假证的存在也给内河水上交通安全、污染防治带来隐患。为此,笔者从假证的成因、危害、识别及取缔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以期为海事管理提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罗迅 《水运管理》1999,(5):31-34
在我国整个水上安全管理工作中,港务监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条例》的有关条款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航)监督是对我国沿海和内河水域交通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相继批准了《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和“中资国际航运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6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交通部翁孟勇副部长和徐祖远副部长一起回答记者的提问,从他们的回答中,一幅水上交通运输和谐发展的蓝图跃然而现,令媒体和国人欣喜异常。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航运企业风险辩识和隐患排查,确定企业风险点,制定风险类别、风险等级和重大隐患判定标准,编制《南京市内河水上交通运输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和《南京市内河水上交通运输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引》,采用分类分级的方式,构建内河水运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8.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到2035年我国基本建成陆海空天立体协同的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体系。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提出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到得了、看得见、传得回、管得住",全面保障国家海洋权益和战略利益。以装备设施建设为主线,提出水上交通安全设施装备深度融合发展的构想,探讨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在"陆海空天"一体化要求下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海事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从呼伦贝尔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设施现状出发,分析了呼伦贝尔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设施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需求,提出了呼伦贝尔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设施发展思路,为呼伦贝尔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设施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才志  付欧阳 《水运工程》2017,(11):141-145
针对上海内河跨航道桥梁水上防撞设施,对桥梁防撞体系、船撞力计算方法进行论述,结合内河跨航道桥梁自身特点和最新防撞理念,对适合内河跨航道桥梁的防撞方案和设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合上海内河跨航道桥梁水上防撞的防撞设施主要有固定或浮式防撞装置和桩基防撞墩两种类型,若这两种类型防撞设施不具有施工条件,一般采用小规格缓冲材料对桥墩进行防护;对于与黄浦江直接连通的支流桥梁,除小规格缓冲材料,一般采用防护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