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挤实砂桩加固饱和软粘土岸坡地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实际工程现场原位试验观测,对于挤实砂桩加固饱和软粘土岸坡地基的效果进行了多方法的研究,并对观测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挤实砂桩加固饱和软粘土岸坡的作用效果明显,形成砂桩复合地基,提高了岸坡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了地基的抗滑能力。  相似文献   

2.
水泥搅拌桩是加固软基岸坡的一种常用处理工艺,通常采用复合地基综合强度指标设计方法进行岸坡稳定性分析.但在某些情况下,采用该方法核算整体稳定满足规范要求却发生了滑移事故,因此须进一步分析该方法在岸坡设计中的适用性.基于Plaxis 3D软件,针对某失事工程,分别采用复合地基综合强度指标以及桩体和桩间土的强度指标进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振冲碎石桩处理砂土液化地基的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通 《中国水运》2007,5(4):59-61
振冲碎石桩处理砂土液化地基,通过挤密增加土体密实度以及依靠桩体的排水减压和桩体减震共同作用来减轻或消除砂土液化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沉降,取得较好效果.对振冲碎石桩处理砂土液化形成复合地基的工程设计及其应用作了分析,得出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中要突出提高地基承载力、抗液化能力和减小沉降为主的设计思路.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处理砂土液化地基更为经济合理,便于施工.  相似文献   

4.
李世强  周俊青 《水运工程》2021,(10):376-381
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环保的要求愈加严格。港口工程中处理深厚软土地基传统上采用开挖换填方案,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与传统方案相比,旋喷桩复合地基对原状土扰动程度低、对周边水质影响微弱、施工时占用海域面积少、对周边船舶通航影响较小。但是目前旋喷桩复合地基在新建直立式水工结构特别是防波堤结构中应用较少,且多采用块式满喷基础。介绍旋喷桩复合地基在大连獐子岛直立式防波堤中的应用,分析旋喷桩复合地基的结构特点和承载力,为旋喷桩复合地基在港口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碎石桩复合地基布置对岸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数值建模分析及现场试验。采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结合某碎石桩复合地基岸坡工程实例进行模拟计算的方法,分析不同碎石桩间距、施打范围以及周期性潮位变化对岸坡稳定的影响,同时开展海侧前沿增加碎石桩的试验段对比监测。结果表明,碎石桩间距变化对岸坡稳定性影响较小,周期性潮位变化下海侧安全系数的浮动区间较陆侧大,岸坡前沿增大碎石桩施打范围有利于护岸整体的稳定。在不改变桩径及桩间距的条件下,在岸坡海侧前沿加宽一定的碎石桩范围,可增强滑动面内的复合地基整体抗剪强度比例,达到提高海侧岸坡稳定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因拟建码头前沿线与陆域红线之间距离很近,为保证岸坡稳定和使用期码头结构的正常使用,驳岸段地基处理,设计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和抗滑桩结合的方式.介绍地基处理方案构想和驳岸前沿线I段地基处理方案.该方案可保证安全,造价最优.  相似文献   

7.
回填土区深层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的静承载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实际工程现场静载试验,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了桩长和桩土模量比对深层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在回填土中的桩体承载特性、荷载传递及复合地基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回填土区,深层搅拌桩以桩体上部破坏为主,增加桩长不能有效地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增加桩体强度尤其是上部桩体的强度则能够较大地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高压旋喷桩可有效增强回填土地基的承载力。提出的桩体弹性模量取值范围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原体试验是检验地基处理方法对场地条件的适应性及实际效果、优化桩设计重要手段。通过对试桩的桩身完整性、单桩承载力、桩体试块强度、桩间土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等多项试验分析,比对了地基处理前后地基土工程指标变化、承载力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测试结果差异;研究了复合地基桩土应力变化;验证了地基处理方案的可行性,为工程桩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东营软土地基上,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5万m3储罐软土地基。对储罐加水试压期间的竖向土压力及环墙基础沉降的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CFG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及荷载分担比规律;从平面倾斜和非平面倾斜两方面进行不均匀沉降控制分析,并计算复合地基最终沉降量。分析结果显示,CFG桩复合地基中,CFG桩的桩体作用明显;储罐的竖向位移累计沉降量、沉降速率、平面倾斜以及非平面倾斜都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在外海、深水、厚软基地质条件下沉管隧道基础沉降及差异沉降控制技术问题,对传统桩基与复合地基方案进行对比,提出港珠澳沉管隧道采用PHC刚性桩、高喷柔性桩、挤密砂桩散体桩复合地基逐步过渡到天然地基的地基及抛石+碎石垄的组合基床方案。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分析及观测数据证明提出的新型复合地基及组合基床方案控制沉降及差异沉降的效果显著。提出沉管隧道基础沉降主要组成及复合地基建议的沉降计算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变形协调条件,运用力学理论,对带台柔性单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到了桩土应力比、桩身轴力分布及荷载-沉降关系等系列解析算式.计算表明,柔性桩在更多的情况下不可能像刚性桩那样将荷载传递到桩端,而存在一个有效桩长;同时,桩土应力比随荷载变化的趋势与桩体刚度、桩侧剪切刚度及桩端土的抗压刚度有很大关系.计算还显示,如果以相对变形s/b=0.004~0.01所对应的承载力作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话,当桩体刚度增加一倍,复合地基承载力将增加1/3~1/2.为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将模型实验的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表明,该方法对柔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大粒径碎石桩对码头岸坡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地质条件适宜时,这种方法尤其适合于工期较紧,没有时间堆载预压的工程。本文通过两个工程实例,论述了大粒径碎石桩在码头岸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检验,并对设计计算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继才  曹军  丛建 《水运工程》2018,(11):156-161
在深厚软土地基(fak≤100 kPa)上建造储罐等建筑物,承载力要求高、不均匀沉降变形要求严,若采用单一CFG桩复合地基加固,可能导致桩距过小或桩长太长,需要采用组合型复合地基,CFG桩+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是组合型复合地基的一种。根据CFG桩+碎石桩组合型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分析了其受力特性以及CFG桩和碎石桩的作用,研究表明CFG桩对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起控制作用。基于优化理论,建立了组合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工程实例讨论了组合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沉降量和经济效益均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港口堆场改造工程中,当上部荷载较大或对地基沉降控制要求较高时,需要对硬壳层下的软土地基进行加固.以轨道式龙门起重机地基加固为例,采用沉管碎石桩穿透较厚硬壳层的方法,在其下卧软土层中快速地形成强度较高的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的整体承载能力并减少沉降.  相似文献   

15.
复合地基由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上部荷载作用,处理后的地基具有良好的工程特性和经济优势。在淤泥质土中常用水泥搅拌桩、碎石桩等柔性桩作复合地基,采用预制管桩等刚性桩作复合地基的案例较少。以丹金船闸航道驳岸软基处理方案研究为例,论述了驳岸软基处理及桩基选型的思路、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并结合现场试验与观测情况对参数选择进行分析,与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比选,对类似工程项目的建设和标准规范的完善均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焰 《水运工程》2002,(5):52-53
结合1项住宅楼的地基处理工程,阐述了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特点,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对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论述了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地基处理方面的技术经济优势,对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用1个软土地基加固工程实例,对于天然地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三种地基处理方案的不同基础形式进行了承载力、沉降以及经济造价分析对比,详细地比较了各种方案强度的提高、抵抗变形的能力、施工的难易程度以及工程造价方面的优缺点。通过分析得出,相对于其它两种地基处理方案,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高,沉降小,工程造价不高,施工容易控制,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针对路堤荷载作用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地表沉降、下卧层沉降、桩体上部、下部的刺入变形、地基土侧向变形等进行系统研究,探讨桩体和土工格栅的应力变化规律,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述了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特性及其原理,以某建筑地基设计为例,综合考虑后确定采用沉管夯扩桩复合地基方案,对其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沉降进行了计算分析,实现其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简述了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其工程特性,探讨了将其应用于水工工程驳岸地基处理中的设计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工程实例;成功地将碎石桩和钻孔工艺结合起来,介绍了钻孔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