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十三五”期全国重点水运工程项目,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于2020年6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利用南槽6 m航道基建性疏浚工程现场资料分析表明,工程实施过程中南槽6 m航道基建性疏浚取得预期效果,主要呈现5个特点:1)疏浚施工方案合理可行,基建期疏浚工程量与设计预期基本相当;2)新航槽尺度如期实现疏浚贯通,沿程成槽效果有所差异;3)疏浚施工过程管控规范,克服作业水域通航密度高等多项施工难点;4)疏浚土处置合规且部分用于整治建筑物袋装砂充填料,弥补短时用砂不足;5)南槽5.5 m临时航道及时疏通,确保施工期船舶通航安全。同时展望南槽6 m航道运行维护管理要点和后续进一步开发治理设想。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的长江口深水航道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确定在长江口北槽采用双导堤、丁坝结合疏浚的工程措施,分期将原依靠疏浚维护的7m航道增深至12.5m。一期工程整治建设物采用了袋装砂堤心斜坡堤和半圆体混合堤等新型结构,开发了专用软体排铺设船和抛石整平船等新型作业船舶,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实施了严格的动态管理,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南槽航道疏浚工程2013—2015年现场实测资料表明,工程实施后南槽5.5 m航道实现了疏浚贯通,航槽稳定运行且易于维护,达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并为南槽航道进一步开发创造了条件。同时,提出南槽航道后续开发建设应着重遵循的原则。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口航道体系建设、上海市滩涂围垦和长江口综合整治等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为例,分析了其施工中的技术难点,通过高克重布料制备大型砂袋、疏浚土再生利用以及水下可视化监测,构筑了袋装砂斜坡堤施工关键技术创新体系。工程应用表明,新研制的大型砂袋突破原充填高度只有1 m的限制,疏浚土再生较好地解决了长江口禁采期内砂料来源的问题,同时水下可视化实时监测大幅提升了施工精度;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环保、经济与社会效益,具有适用性与先进性,可为类似项目提供技术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整治建筑物区域局部冲刷修复工程开工。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整治建筑物工程施工内容包括护滩堤和南线堤,总长约16 km。工程完工后,长江口将在现有12. 5 m深水主航道的基础上,新增一条水深6. 0 m、宽600~1 000 m的优质辅助  相似文献   

6.
<正>12月29日,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南槽一期工程位于长江口南槽航道上段,上游顺接长江口深水航道分流鱼嘴南线堤,堤身沿江亚南沙南缘向下,总长约16 km,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沿江亚南沙南缘向下游建设1条护滩堤,以及护底、堤身范围的灯桩基础(不含灯桩)。工程主要采用半圆形混合堤、袋装砂斜坡堤、抛石斜坡堤3种堤身结构形式,工程合同总额约为10. 2亿元。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回淤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回淤预测和减淤措施问题,是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根本性问题.对于影响深水航道回淤的二个主要因素(长江口特别是北槽的长期演变趋势,以及航道所在水域的地形及水、沙运动情况)应及时加以分析和控制.在确保总体河势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正确预测航道的回淤量及其分布,是工程建设方案论证和制定疏浚维护方案的重要依据.通过一期治理工程的实践,在8.5m航道的成槽及维护方面积累了经验,航道的减淤措施也可基本概括为两大部分,一是通过整治建筑物稳定北槽的河势,调整并稳定流场和地形,并挡沙入北槽;二是正确确定航槽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航道通航标准和施工工艺,提高维护疏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回淤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回淤预测和减淤措施问题,是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根本性问题。对于影响深水航道回淤的二个主要因素(长江口特别是北槽的长期演变趋势,以及航道所在水域的地形及水、沙运动情况)应及时加以分析和控制。在确保总体河势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正确预测航道的回淤量及其分布,是工程建设方案论证和制定疏浚维护方案的重要依据。通过一期治理工程的实践,在8.5m航道的成槽及维护方面积累了经验,航道的减淤措施也可基本概括为两大部分,一是通过整治建筑物稳定北槽的河势,调整并稳定流场和地形,并挡沙入北槽;二是正确确定航槽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航道通航标准和施工工艺,提高维护疏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分析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资源量和上海市滩涂造地需砂量,掌握疏浚土资源的供需关系。结果表明:1)深水航道疏浚土是可用于吹填造地的清洁泥沙资源;2) “十三五”期,深水航道疏浚土总产量约3.15亿m3,不能完全满足上海市吹填造地约4亿m3的疏浚土实际需求量;3)深水航道北槽段的疏浚土可满足横沙东滩圈围工程需要,土质较好的南港圆圆沙段航道疏浚土可供应至长兴岛、浦东机场的建设用地圈围工程,尚有富余的深水航道疏浚土可作为南汇东滩圈围工程的补充砂源。  相似文献   

10.
李波  付桂  高梁 《水运工程》2022,(11):178-183
结合近年来长江口航道维护疏浚土利用现状,从疏浚土的处理模式、实施过程及取得成效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实践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3方面:分期实施,适应不同工程阶段的航道疏浚土特点;权责明晰,创建疏浚土利用的沟通协调模式;合作共赢,探索疏浚土利用的长效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今后一段时期长江口航道疏浚土利用的发展方向及建议,针对“十四五”及以后长江口航道疏浚土利用的可持续问题,提出实施横沙浅滩(N23潜堤以东)滩涂整治、横沙六期至八期加高整治工程,以及在深水航道南北坝田区修建大泥库等疏浚土利用的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对上海市滩涂资源整治与保护等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可为我国海洋疏浚土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整治建筑物工程,位于长江口南港北槽段水域,工程主要由分流鱼嘴、潜堤3.2公里、南导堤20公里、北导堤12.72公里和总长9.17公里的6座丁坝等组成。一期工程结束后,长江口通航水深可达8.5m,便于集装箱船舶进港,促进上海国际经济、贸易、商业大都市的建设,带动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分析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资源量和上海市滩涂造地需砂量,掌握疏浚土资源的供需关系。结果表明:1)深水航道疏浚土是可用于吹填造地的清洁泥沙资源;2)"十三五"期,深水航道疏浚土总产量约3.15亿m~3,不能完全满足上海市吹填造地约4亿m~3的疏浚土实际需求量;3)深水航道北槽段的疏浚土可满足横沙东滩圈围工程需要,土质较好的南港圆圆沙段航道疏浚土可供应至长兴岛、浦东机场的建设用地圈围工程,尚有富余的深水航道疏浚土可作为南汇东滩圈围工程的补充砂源。  相似文献   

13.
楼飞  季岚  李蕙  丁洁 《水运工程》2023,(1):75-81
针对长江口北港、南槽生态航道的建设问题,通过分析区域环境特点和航道发展需求,梳理已建的长江口深水航道生态化建设情况,提出长江口生态航道建设的核心和模式。结果显示:1)南槽和北港生态航道的建设需以确保河势格局稳定为基础;2)需与滩涂保护、生态功能区域保护形成联动布局;3)需积极研发和应用生态结构,构筑“人工生态礁体”群,优化河口综合环境;4)需结合滩涂泥沙资源需求和航道建设自身筑堤用沙需求,实现航道疏浚土的资源化、生态化利用;5)需强化建设运营中科学的管控体系、生态补偿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3月29日,随着长江口南槽航道96座导助航标志调整和设置工作的结束,该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的第一阶段航海保障工程圆满收官,这是继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后,按照长江口"一主两辅一支"航道体系的总体规划实施的又一重大航道整治工程。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水工整治建筑物工程基本建成,开始发挥"固滩、稳槽、导流、增深"的整治作用。3月15日开始疏浚施工,预计2014年6月底前一期工程将全部建成,12.5 m深水航道有望比原计划提前14个月从太仓贯通至南通。  相似文献   

16.
正10月11日—13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在上海调研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边坡自然水深提升通航效率等相关工作。11日晚,何建中和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到上海海事局吴淞VTS指挥中心现场察看了极端天气下深水航道超宽交会实船试验。12日上午,何建中乘船考察了长江口深水航道重要水域航段,听取了长江口深水航道维护、疏浚土综合利用以及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前期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并赴横沙东滩现场考察了疏浚土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多层复合砂袋在斜坡堤结构中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中,部分采用了袋装砂堤心斜坡堤结构,由于施工水深大,传统的袋装砂筑堤施工工艺已不适合,经技术攻关,研制了袋装砂充灌专用船及袋装砂堤心水下充灌及铺设工艺;采用GPS定位技术,解决了远离岸线的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技术难题,并将袋装砂铺设动态定位监控软件应用于工程中。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评价长江口不同疏浚吹填工艺的特点及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疏浚土资源供需关系和圈围工程现状条件,提出"十三五"期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造地利用的初步技术方案。结果表明:1)长江口航道常用的"挖运抛+挖吹"和"挖运吹"工艺仅适用于较短运距的疏浚吹填工程;新研制的"耙吸装驳"工艺能适用于长运距的疏浚吹填工程,"十三五"投入应用后可显著拓展深水航道疏浚土的利用空间。2)"十三五"期间,横沙东滩七、八期圈围工程可利用深水航道北槽段疏浚土,采用"挖运抛+挖吹"和"耙吸装驳"的"挖+运+吹"工艺实施疏浚吹填;南汇东滩圈围工程N1库区可部分使用深水航道疏浚土,采用"耙吸装驳"工艺实施吹填;其他零星建设用地圈围工程可使用深水航道南港圆圆沙段疏浚土,采用"挖运吹"工艺吹泥上滩。  相似文献   

19.
整治与疏浚相结合的航道治理特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阮伟  季岚 《水运工程》2006,(1):47-52
主要阐述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中整治建筑物与疏浚两种治理手段相结合的航道治理特色,一期、二期工程实施过程中两种治理手段不断动态优化联合实现营运目标水深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影响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使得南港北槽开通12.5 m水深航道,长江口河势及不同汊道动力条件随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完工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前后地形资料,分析出工程对长江口各汊道的地形变化的影响,同时应用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自主开发的平面二维模型模型计算了长江口流场变化,给出南北港、南北潮涨落潮分流比的变化,并分析了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