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上通常采用成型活性炭用于SO2的脱除及硫资源回收,在这一过程中SO2的吸附脱附特性对于系统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文中采用适于工业应用的大颗粒活性炭,研究了SO2在其表面的吸附脱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吸附特性受烟气组分、空速及再生的影响,在O2和H2 O存在条件下,低空速有利于SO2的吸附,而SO2的浓度则对活...  相似文献   

2.
为了回收利用核聚变反应堆排出的托卡马克废气,将含有氧、氮杂质的氢同位素混合气,通过催化剂脱氧,低温(77.4K)吸附的方法,进行了净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净化后的氢同位素产品气含氧量小于0.1ppm,含氮量小于1ppm。通过理论计算发现,采用此方法净化氢同位素时,氢同位素的损耗量只有氮杂质含量的10%~30%。因此,采用本方法回收处理核聚变反应堆中的托卡马克废气完全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3.
Tenax TA对甲苯吸附脱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苯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吸附实验研究Tenax TA的吸附性能,考察进口浓度、流量和湿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热再生法研究Tenax TA的脱附性能,考察温度和再生次数对脱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enax TA的抗湿性能和再生性能突出,相对湿度90%的吸附能力为干燥时的85%以上,再生200次后再生效率在95%以上。实验结果表明,Tenax TA可用于高湿度且对再生性能要求高的特殊环境中有机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4.
利用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NaHCO3溶液中氨基乙酸(GLY)在A3钢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其对A3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GLY在试样表面形成了多层吸附,且存在脱附过程,其缓蚀机理为"几何覆盖效应",其浓度为100 mg/L时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氢燃料电池用钒基固溶体合金的充放氢性能及其吸附热力学、等温线及等温模型进行研究。采用P-C-T测试仪对钒系储氢合金进行活化并测试其充放氢性能,验证压力和温度对钒系储氢合金充放氢性能的影响,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其充放氢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吸脱附等温模型、热力学模型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钒系储氢合金在673 K、4 MPa的条件下可实现完全的活化,属于易活化类型储氢合金。在吸附反应第一阶段的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从相关系数来看,钒系储氢合金的吸氢类型更接近Freundlich模型,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钒系储氢合金的放氢过程为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6.
氟化钠(NaP)是一种很好的吸附剂,有着吸附氟化氢(HF)的特性,在电子气体的生产中经常被用来吸附HF,在含氟电子气体的纯化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本文通过正交实验测定氟化钠在不同的吸附条件下吸附氟化氢杂质的吸附效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并评价了各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NaF对HF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在最佳的操作条件下,几乎可实现完全吸附;适合的吸附温度为20℃-80℃;吸附率随气体流量的增大而降低;压力对吸附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氟化钠吸附氟化氢最佳工艺参数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化钠(NaF)是一种很好的吸附剂,有着吸附氟化氢(HF)的特性,在电子气体的生产中经常被用来吸附HF,在含氟电子气体的纯化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本文通过正交实验测定氟化钠在不同的吸附条件下吸附氟化氢杂质的吸附效果,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并评价了各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NaF对HF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在最佳的操作条件下,吸附率达100%;适合的吸附温度为20 ℃~80 ℃;吸附率随气体流量的增大而降低;压力对吸附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二茂铁为催化剂和碳源,硫粉为辅助剂,采用催化分解技术,在500°C时制备碳纳米片,成炭率高达95%左右.结构测试结果表明:酸处理后的主要产物为非晶碳纳米片,其厚度约为40 nm.氮气吸附脱附结果表明:合成的碳纳米片为介孔材料的特征吸附脱附等温线,比表面积为41.1 m2/g,孔径主要集中在3.5~5 nm.  相似文献   

9.
刘锐  沈妍  周聪聪  姚寿广 《船舶工程》2020,42(12):113-118
针对电容去离子(CDI)海水淡化单元,建立了单元内吸、脱附过程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通过模拟分析了吸附及两种脱附方式(电压断开和电压反接)下,操作参数(工作电压、入口流速)和几何参数(电极厚度、流道间距)对CDI单元吸附脱盐及脱附再生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吸附效率随入口流速及流道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多孔电极厚度及极板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吸附过程中,最小出口浓度随入口速度和流道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工作电压增加而减小,与电极厚度无关;与脱附方式为电压断开相比,脱附方式为电压反接时,脱附完成所需时间较小。  相似文献   

10.
吸附空调系统船用的关键是其供冷量能否适应船舶空调舱室热负荷的变化。在实验室中建立了由锅炉低压蒸汽驱动的五吸附床,制冷系统使用氨-复合吸附剂。根据夏季典型空调工况下计算的热负荷,实验研究了制冷系统供冷量与空调负荷变化之间的适配性。结果表明:系统供冷量除受循环冷却水和蒸汽的流量、温度的影响外,还受吸附床加热和冷却时间的影响;必须通过优化吸附床结构、调整吸附床的吸脱附时间,才能使蒸汽驱动的吸附制冷系统实用化。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适用于船舶含油污水处理的吸附剂,研究了以蔗糖为原料、H3PO4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采用单因素优化法分析了浸渍比(H3PO4质量:蔗糖质量)、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升温速率对活性炭吸附乳化油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渍比2.5、活化温度550℃、活化时间2h、升温速率15℃/min的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对乳化油吸附量最大,达到57.6mg/g。在吸附量对比实验中发现:较大比表面积的商用活性炭对乳化油吸附量明显低于较小比表面积的自制活性炭,可见活性炭比表面积并非决定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通过孔隙结构表征可知:活性炭试样比表面积达到1095m2/g,总孔容积1.72cm3/g,中孔容积1.20 cm3/g,平均孔径6.3nm,该活性炭中孔发达适合用于含油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利用我所引起的ASAP2010比表面测定仪进行以氙气为吸附质的静态等温吸附试验,通过对仪器的应用程序和试验条件的探索,得到了正确的试验方法,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利用ASAP2010进行以氙气为吸附质的静态等温吸附试验。  相似文献   

13.
模拟核潜艇环境工况条件,对固态胺纤维吸附CO2进行研究。实验测定了环境温度25℃、环境压力101kPa、气相中CO2含量0.5%时,固态胺纤维有水存在下吸附CO2的速率为5.57×10-4mmolig-1is-1。理论分析了吸附速率的控制过程,结果表明固态胺纤维吸附CO2总速率受双膜理论的液膜控制。  相似文献   

14.
在由电弧炉冶炼及机械的方法制备的Ti-Ni合金电极上,通过交流阻抗光谱测定法研究了放出氢的动力学过程和机理.由机械合金法(多孔电极)制得的电极,尽管其Tafel斜率很大,在10%的HF溶液中活化处理后仍变得非常活泼。对电极扫描电镜照片的研究显示出电极表面深孔的形成过程.相应步骤的正、逆反应速率常数是通过非线性拟合的方法来估算的,经研究发现,总的反应过程符合Volmer-Heyrovsky机理.  相似文献   

15.
固体清除剂吸附CO2容量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流量法、重量法、量气法和滴定法。用这些方法对常温下LiOH、KO2、LiOH-KO2-Ca(OH)2和弱碱性纤维等固体清除剂吸附CO2的吸附容量进行分析。当动力学流程中总流量为30L、CO2浓度为1%;或密闭空间内通入CO2流量为120L/h时,由于吸附容量测试方法不同,固体清除剂吸附CO2容量的数值存在一定差异,其大小顺序为:流量法>重量法>滴定法>量气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活性炭种类、活性炭改性及改性活性组分含量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剂性能的影响,得到不同种类吸附质(以苯、SO2、H2S、NH3为代表物)在活性炭吸附剂上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吸附类型为物理吸附,使用具有丰富的微孔孔道结构的吸附剂效果较佳,如未改性的椰壳炭;SO2和H2S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同时存在,使用低含量过渡金属改性的煤质炭吸附剂效果较佳,而NH3为纯化学吸附,使用高含量过渡金属改性的煤质炭吸附剂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7.
结构功能:复合过滤网:集成了静电吸附和物理吸附的多功能过滤层。对0.3微米以上的悬浮颗粒、气溶胶有良好的净化作用。 一氧化碳催化剂:用于“神舟”飞船及其他军事领域,突破性解决一氧化碳催化温度问题。可以在10℃以上实现对一氧化碳、甲醛等物质的完全催化分解。  相似文献   

18.
钯膜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因此已经被用于氢同位素的分离和纯化研究中了。为了考察氢同位素混合物的渗透作用,采用穿透的方法,研究了氕和氘从室温到500℃温度范围内在钯中的溶解度.据观察,溶解度可以用Sieverts定律来描述,而且氕氘双相系统的分离系数不同于同位素的影响比率.利用氕和氘被分别处理时所观察到的同位素影响比率,就可以用Myers和Prausnitz建立的理想吸收溶解理论来评估氕和氘双相系统在钯中的分离系数。讨论了多元氢同位素通过钯膜的渗透行为,以便用来观察这项工作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碳化-酸洗方法将天然鱼鳞转化为多孔碳,进一步利用表面反应在碳基体上引入非晶二氧化锰,获得具有多孔结构的二氧化锰/鱼鳞衍生碳(MnO_2/FSC)复合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材料的形貌、结构、成分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1.0 h时所制备的MnO_2/FSC具有最高的比容量(181 F/g,1 A/g),且持续恒流充放电700个循环后容量基本没有衰减,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以聚丙烯腈纤维(PAN)为基体,通过水解、酰氯化及与聚乙烯亚胺(PEI)接枝反应制备得到多胺基型固态胺纤维。应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纤维的官能团结构、热稳定性及表面微观形貌。在温度25.0℃、相对湿度80%、初始CO_2浓度1.0%的条件下,测得纤维在30 min内对CO_2的吸附量可达154.4 g/kg;105℃水蒸气再生10 min,循环吸附再生50次,纤维的再生效率为9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