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输成本费用信息失真,材料是个大问题。铁路运输企业材料支出,大体讲,占扣除工资(及工资附加费)、折旧、电力后的运输总支出的三分之一。考虑到工资、折旧、电力等支出的固定性与材料支出的变动性,可以断言,材料审计是运输成本费用审计的一半,材料不审计,即等于50%的运输成本费用额度没有审计。从性质上讲,运输成本费用中发生的一些严重问题,常与材料有直接的关联。铁路企业内部材料审计应该是运输成本费用审计的重点,材料管理的漏洞是材料审计的重点。  我个人认为,在铁路运营单位材料管理与核算中,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审计…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建设单位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用于主体工程材料的控制,大都采用了主要材料由业主提供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对工程材料的控制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1签订供需合同业主提供的材料应在中标合同中予以明确,项目物资主管部门据此与业主签订合同,合同应符合《合同法》的规定,并明确双方责任。经双方协商可附签协议,该协议与合同具有同等效力。合同中应明确规定,业主提供的材料虽经验证,并不能减轻或免除业主提供合格材料的责任。业主仍应对由于材料质量而发生的工程质量问题负责。2业主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槽型接触轮钢轨砂带高效打磨的材料去除机理,基于弹性赫兹接触理论,建立槽型接触轮与平型接触轮的材料去除比数学模型,掌握槽型接触轮砂带打磨周期应力变化规律,揭示打磨周期应力对打磨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钢轨砂带打磨专用试验平台,对比研究槽型接触轮与平型接触轮砂带打磨中的材料去除特性。结果表明:槽型接触轮打磨因其周期性的应力集中加压状态而具有较高材料去除效率;与平型接触轮相比,槽型接触轮打磨在较低压力下材料去除优势并不显著,随着打磨压力增加,槽型接触轮的材料去除效率明显提升,并在打磨压力为50 N时超越平型接触轮;在打磨表面粗糙度、振动、噪声及能耗等方面,槽型接触轮砂带打磨较平型接触轮均有明显优势,在75 N常用打磨压力下,前者较后者打磨材料去除率提高14%,表面粗糙度降低25%,振动减少17%,噪声降低4.5%,能耗降低12%。  相似文献   

4.
1983年在完成P-82新型复台结构材料科研项目后,由于它所显示的各种优越性能,从1984年开始便利用其技术与原理,以TB1388-81、TB1389-81和HG4-1281-80标准为依据着手研制混凝土轨枕用的胶垫产品。充分利用合成材料取代天然材料,充分利用国产材料取代进口材料,充分利用价廉材料取代昂价材料。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一些新型高强度环体材料的研制情况,包括材料的选定、工艺方案、实验验证等内容,通过与进行环体材料及国内大功率柴油机用环体材料的理化分析、性能对比、显示出该材料在很多方面达到了进口环体材料的水平,在国内大功柴油机活塞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甲控材料费用所占工程投资比重较大,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为真实反映工程建设成本,合理确定工程造价,阐述甲控材料价差调整的意义和原则。在此原则下,进一步论述甲控材料价差调整的计算方法,并以工程实例验证甲控材料价差调整正确的计算方法与不正确的计算方法所产生的差别,以此规避不应由施工企业承担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混凝土材料疲劳损伤累积与破坏的试验结果分析,指出混凝土材料的疲劳破坏用一个确定的临界损伤值描述具有不合理性,提出了一个非线性累积损伤破坏准则,该准则抛弃了以确定的临界损伤值为描述疲劳破坏的概念,试验表明本文的非生准则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吻合性,并给出了利用该准则预测变幅疲劳荷载下材料寿命的方法,以及基于该准则推导混凝土材料S-N曲线的原理及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改造后的制动缸前盖采取代用材料的必要性,对原有材料与代用材料进行了对比试验,指出代料方案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检测环境化学物诱变性的试验材料与方法的研究报道较多,除了动物类和微生物的试验材料研究之外,尤其近几年来关于利用植物作为试验材料的研究更多,主要目的是为了找出一种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快速且经济、适用的试验材料。本文就所见这方面内容的文...  相似文献   

10.
《电力机车技术》2014,(1):14-14
2014年1月7日至8日,以“特斯拉现象与新补贴政策下的动力电池材料/超级电容材料与技术发展”为主题的2014中国动力储能技术与材料大会在宁波市鄞州区召开。大会就新一年里的行业热点、政策规划、产业难点、市场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高效的研究和探讨,为行业企业在未来新环境下给出启迪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