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城市静态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态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A市为例,在对城市静态交通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A市静态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及战略措施,并从停车供应、小区停车、停车换乘、停车智能化和停车收费五个角度出发,对A市未来静态交通发展做出具体设想,以期引导城市静态交通的合理、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中小城市静态交通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中小城市以人为本的静态交通系统规划。以宜城市为例,从静态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分析归纳宜城市的停车问题,利用现有静态交通系统规划研究成果,并借鉴其它城市处理停车问题的先进经验,着手研究宜城市静态交通系统规划,以便提升其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3.
《城市交通》2009,7(3):95-96
近日,东莞市清溪、常平两镇率先启动“占道停车智能化管理”模式试点工作,6月1日起开始实施。车主首先要购买智能停车缴费卡,当把车停进收费车位时,就用手机发一条短信,表示使用该车位,当准备离开时,再发一条短信,就完成计时收费的工作,停车费直接从该车主的智能停车缴费卡中扣除,不需要交现金,相当于自助缴费。实施占道停车智能化管理后,将为车主出行和停车位的合理使用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路内停车秩序、促进道路交通运行效率提升,深圳市重新启动了路内停车收费管理工作。从实施目的、原则和策略三个方面,阐述深圳市路内停车收费管理的实施情况。路内停车收费费率定价遵循平衡路内外停车使用、制定合理比价关系,以及区域差别、分时差别的原则,建立了路内停车收费与动态交通运行联动的调节机制。管理模式层面,成立专门机构,通过取证权外派方式解决执法警力不足问题;收费技术层面,采用无纸化电子收费,避免利益冲突;执法方面,严格规范执法流程,对首次路内违法停车采取弹性执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日益突出,城市用地资源紧缺,单纯以增加供给的方式无法满足停车管理的需要。城市管理者迫切需要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实现精细化的管理与服务,提升既有停车设施的使用效率,缓解停车难问题。通过分析目前北京市停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通过智能化系统结合管理措施实现停车精细化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大中型城市已出现严重的停车供需矛盾,停车难随之成为城市交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英国纽卡斯尔市在停车管理方面进行了长期摸索与系统的方案设计,已形成具有城市特色并行之有效的停车管理策略。详细阐述纽卡斯尔市在停车政策法规、差别化停车供应和收费政策、管理与保障措施、停车换乘系统,以及停车诱导信息系统方面的实践和经验。结合中国城市停车现状,提出停车规范化、收费标准化、管理差别化、共享停车等停车管理建议。同时,应构建以人为本的停车配建理念,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停车收费管理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助于缓解城市停车供需矛盾、有效利用停车资源,并促进停车产业化发展。本文以新加坡、纽约、东京为例,梳理国外停车收费管理做法,总结出国际停车收费"市场化、差别化、信息化、规范化"特征,以期为国内城市停车收费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2):133-135
在总结中小城市中心区停车需求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高峰小时修正系数和停车管理政策调整系数,结合现有的交通发生吸引量——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建立能够更好适用于中小城市中心区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并结合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中心城区进行停车需求预测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是合理的,且计算出的中小城市中心城区停车泊位需求量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9.
停车难问题在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均日趋严重,目前缺乏对城市空间特征与停车改善对策的关联性考虑,导致停车规划"同质"现象十分突出。山地中小城市由于受地形限制,表现出个体机动化增速更快、路内停车被迫与交通干道叠合、路外停车场建设用地稀缺等突出问题。但同时也存在停车差异调控政策更为明确、停车需求相对分散且共享策略易实施等潜在优势。基于上述特点,提出改善关键在于动静交通协同和时空综合挖潜,分别在规划、建设和管理层面采取"调需+优网""分散+多元""共享+智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2):175-176
在对达州市老城区停车现状调研和数据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老城区中心城区停车现状存在的问题,在停车供给空间有限的条件约束下,提出了停车系统改善策略,为解决中小城市老城区的停车难问题提供参考,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针对性地实施交通需求管理、调控小汽车通勤出行,对深圳市停车收费调整方案及其立法保障进行研究和探索。首先对深圳市交通拥堵状况和停车收费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区、分类、分时"差别化的停车收费调整总体思路。重点针对小汽车通勤出行停车时间长、进出停车场时间集中两个特征,提出两种停车收费调整方案——交通方式转移和鼓励错峰出行,同时创新性地提出征收行政性收费——路外停车场停车调节费,并将提高停车收费后停车场经营者新增的收益纳入市财政。最后,从制度层面探讨落实停车收费方案的相关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11日,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一行,来到公交集团所属公众停车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对公众停车服务管理相关工作进行了实地查看和调研。市领导成其圣、尹海林、孙文魁、张志强,市交通运输委主任王福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秉华,总经理郭智等陪同视察。今年以来,为有效道路停车压力,保障交通安全畅通,完善群众出行环境,天津市深化道路停车泊位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统一全市停车规划泊位,建立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实现经营一体化、管理智能化、停车版图化和信息公开化。  相似文献   

13.
首先通过分析宁波市现状停车系统存在的问题,论述进行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调整的必要性。结合国内相关城市停车收费管理经验,提出差异化停车收费政策优化思路,结合现状宁波交通特征,从停车收费区域划分、停车设施类型划分、停车收费时段划分等方面提出优化方案,以缓解宁波所面临的城市停车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停车行为的定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停车需求管理措施中停车收费费率政策重要性的分析,指出统一的停车收费标准对于城市的不适用性.一个合理的收费费率应该根据其对静态和动态交通综合优化程度来确定,而停车行为特征的隐含因素正说明了动、静态交通之间的一种关系,因此具体区域的停车收费费率如果基于其停车行为特征来进行调整更具有合理性.以上海市闸北区的停车研究为例,对基于停车行为分析的停车定价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停车需求控制可以有效地解决拥挤问题,它采取的是以"静"制"动"的策略,停车需求控制最重要的内容是停车收费,分为路外停车收费和路边停车收费.通过研究证明,应加紧研究停车收费定价模型,这是解决交通问题很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中小城市中心区的停车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城市交通顺畅、安全及人们生活质量的焦点问题.因此研究中小城市中心区的停车问题,提出近期建设管理策略和远期规划方案,对于缓解停车难问题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科学规划与管理路边停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路边停车在我国大城市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民众对其评价甚低,甚至呼吁对之予以取缔;但是从一些发达的国家的情况来看.在停车场的组成中,路边停车场仍然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对路边停车场的规划和管理,是城市对停车管理的重要内容,发挥路迫停车的优势特有利于停车管理,满足驾车者在停车时的心理需要。依作者看来.路边停车不应该成为一种不可行的停车方式,应该重新认识路边停车的作用以及与路外停车的关系问题,重新定位路边停车在城市停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路内停车秩序管理、提升道路交通运行效率,深圳市在试点片区实施了路内停车收费管理。依托深圳市路内停车管理系统、道路交通运行指数系统、交通排放检测系统等平台,结合交通调查,构建以交通为重点,经济、环境和社会为补充的试点片区路内停车收费政策评估体系及评估模型。评估体系以路内停车的利用率、周转率、违法停车规模以及道路行程车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站客流量等为核心指标,以商业点客流量、机动车碳排放量、市民使用体验等为辅助指标。对深圳市试点片区路内停车运行情况进行评估,综合得分为2.32分,说明收费政策总体实施效果良好,具备向全市推广的条件。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朱勋  刘晖 《城市交通》2010,8(6):44-48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现有停车设施利用率、增加停车泊位以缓解停车难的现状,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问题。在对宁波市镇海老城停车设施使用情况调查和现状停车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停车设施"免费、分享、共享"的措施:取消城区内部分公共停车场收费并加强占道停车管理,以控制违法停车和增加现有公共停车场的利用率;中心城区内以公共建筑为主的新建地块在满足停车配建指标要求的基础上,应对外"分享"一定数量的停车位,并在项目设计方案审查、竣工验收中予以确认;居住区与公共建筑共享停车泊位。实践表明,实施停车建设管理新措施后,有效提高了停车泊位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镇海老城停车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内目前针对中小城市公交场站的研究不足,中小城市场站建设缺乏科学指导,场站用地难以得到保障.结合中小城市公交发展特点及场站模式,通过科学的分析计算,确定场站停车坪、建筑用地、场前区及绿化用地规模,探讨与之相符的中小城市公交场站用地指标,对于中小城市场站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