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剑 《交通标准化》2014,(15):73-75
采用VISSIM软件,分别针对顺直路段和曲线路段不同交通流状态下不同低速货车混入率进行模拟仿真,引入速度差概念分析低速货车混入率对小型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交通量以及货车混入率的增加,小型车行驶速度出现明显变化,并且最终接近货车的行驶速度.与顺直路段相比,曲线路段低速货车对小型车的影响更为明显,随着货车混入率的增加,两种车型的速度差逐渐降低至10km/h以下,即交通流呈现饱和的假象,此研究结论可为改进道路通行能力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衔接模式的影响因素,探讨中小城市和(特)大城市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的典型衔接模式及其适用性。分析表明:对于中小城市,衔接模式应能发挥干线公路对城市结点发展的引导、支撑作用;对于(特)大城市,应从系统上统筹考虑干线公路网络与城市道路网络之间的衔接,通过高快路系统的枢纽作用实现干线公路系统和城市道路系统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文中以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灾害调查与特征分析为基础,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抗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模糊评价原理对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抗灾能力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得到了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抗灾能力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文中以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灾害调查与特征分析为基础,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抗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模糊评价原理对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抗灾能力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得到了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5.
轻型车与重型车高速公路比功率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机动车油耗排放测算中,机动车比功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参数.目前主要的油耗排放模型均采用比功率分布(VSP分布)结合油耗排放率的方法来进行微观油耗排放测算.为了将交通流状态与机动车油耗排放相结合,之前的研究已经对轻型车在城市道路上的行程速度与VSP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将通过实例研究轻型车和重型车在高速公路上的VSP 分布特征.首先,采集轻型车和重型车在高速公路上实际运行的数据并以此建立轻型车和重型车的VSP分布;其次,对两种车型在高速公路上的VSP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利用MOVES中提取到的油耗率,分析使用轻型车的VSP分布来进行重型车油耗测算所产生的误差.  相似文献   

6.
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对一级干线公路运行速度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揭示一级公路的85%位速度与限制速度、纵坡、地形、车道宽、路肩宽、大型车比例、路侧干扰程度、出入口密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一级公路大、小型车的运行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7.
速度差与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关系。传统方法以集计的运行速度差 作为速度一致性指标,容易陷入生态学谬论的误区,并且会高估道路的安全性能。本文比较了几种常用速度一致性评价方法的优劣,采用85位单车速度差85 作为出口匝道速度一致性指标,解析了85 ≥ 的关系。通过雷达对沪宁高速和南京绕城高速出口减速车道、匝道上半部以及匝道下半部单车速度的调查,得出连续路段的运行速度差 、85位单车速度差85 以及85位速度变化率85 R,验证了85 约为 的1.42~2.02倍,表明使用85 或者85 R作为速度一致性评价指标是更加可靠合理的。最后通过速度差以及速度差变化率大小分级,用三种方法综合判定了37个出口匝道的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8.
速度差与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关系。传统方法以集计的运行速度差 作为速度一致性指标,容易陷入生态学谬论的误区,并且会高估道路的安全性能。本文比较了几种常用速度一致性评价方法的优劣,采用85位单车速度差85 作为出口匝道速度一致性指标,解析了85 ≥ 的关系。通过雷达对沪宁高速和南京绕城高速出口减速车道、匝道上半部以及匝道下半部单车速度的调查,得出连续路段的运行速度差 、85位单车速度差85 以及85位速度变化率85 R,验证了85 约为 的1.42~2.02倍,表明使用85 或者85 R作为速度一致性评价指标是更加可靠合理的。最后通过速度差以及速度差变化率大小分级,用三种方法综合判定了37个出口匝道的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9.
依托江苏省内多条干线公路改建的工程实例,从"规划、城镇化发展"等角度,探讨干线公路改建与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干线公路改建的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10.
交通运输部2014年9月30日发布,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新标准明确规定二级及二级以上的干线公路在设计时应进行交通安全评价。公路的交通安全进行评价,首先要评价的就是其运行速度的合理性,运行速度是否合理与设计速度、限制速度的取用密不可分。公路交通安全评价和设计应采用运行速度进行公路线形设计与检验,并采取交通工程或其他工程措施保证行车安全,采用运行速度评价结果,对公路限速值和限速位置进行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速度差或者速度离散性是反映交通流运行过程稳定性和协调性的重要指标。为保障路段交通的通行顺畅、减少事故隐患点,需要对路段速度一致性进行合理评价。本文通过提出巢湖市北外环路的限速问题并对其进行路段协调性评价,介绍了基于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标准的路段速度协调性评价方式,主要从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限速之间的协调性;不同路段间速度协调性;不同交通方式间的速度协调性三个方面进行,并给出了对于改善速度协调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干线公路出入口安全影响因素众多,除去人为、天气等偶发性因素,道路条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非常重要。基于国道G205江苏段出入口安全评价项目的长期调研,对出入口安全影响因素进行潜聚类分析筛选出关键指标,建立干线公路出入口安全宏观-中观-微观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G205江苏段2008年到2011年交通事故统计数据构建结构平衡方程(SEM)模型。SEM模型内因和外因之间通过安全性指数(SPI)进行关联,统计验证显示安全评价模型的优度拟合值(CFI)达到0.967。干线公路出入口安全SEM建模能较好揭示各层次变量对出入口安全的影响,对于把握出入口管理重点,提出合理的改善策略具有显著社会经济价值,也为出入口安全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徐述诤 《北方交通》2001,24(6):37-37
通过"公路路面评价系统(CPMS)"与"公路桥梁管理系统(CBMS)"在营口市干线公路上的应用,得到营口市干线公路服务水平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车辆跟驰中车头间距与速度的关系函数,采用高精度车载GPS设备获取了大量基于时间序列的车辆跟驰数据,根据实测车头间距—平均速度关系构建了改进的优化速度函数.对原优化速度函数和改进的优化速度函数进行了参数标定,并对两个函数进行了微观向宏观交通参数的推导,结果表明,改进的优化速度函数能更好地描述车辆跟驰中微观和宏观交通参数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基于两种函数的全速度差跟驰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优化速度函数的跟驰模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中小城市城市化带来的结果就是人口与产业分布在市域范围内更为均匀和分散,发展成为低密度城市化地区。干线公路的评价具有干线公路网布局合理,适应经济发展水平,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的特点。以昆山市为例,指出低密度城市化地区干线公路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通过与国内发达地区、发达国家及发达国家城市化地区比较的方法,评价分析低密度城市化地区干线公路网的发展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重庆市6条干线公路109个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的检测数据,运用板块法和面积法分别计算研究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指数PCI,得到两种方法的PCI关系,推荐了板块法PCI的划分标准,建立了板块法PCI与经验法坏板率(BBR)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拟合模型。选取省道S208(壁城—丁家)作为验证路段,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在对大量干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干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质量的三级评价体系,对当前干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进行评价,为合理评价路面养护水平、制定养护策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对大量干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干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质量的三级评价体系,对当前干线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进行评价,为合理评价路面养护水平、制定养护策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融合多种运输方式的干线公路客流预测方法;通过引入基于“人次”的标准客运单元和“点-线”的枢纽节点转化方法,将公路、铁路、航空以及水运等不同运输方式子网络进行融合,构建了可体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换乘关系的综合交通网络模型;考虑出行经济费用、出行时间、最大出行恢复时间、舒适度等因素,构建了综合交通网络下不同运输方式的阻抗模型;利用额定载客数和单位时间发车次数等参数,实现了综合交通网络下不同运输方式路段最大容量的标定;基于标准客运单元和综合交通网络模型提出了考虑综合交通阻抗的客流分布预测模型,实现了考虑其他运输方式影响的干线公路客流预测,并以黑龙江省哈大绥齐地区为例进行方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2019年的实际观测值相比,在无伴行线路时基于综合交通网络的干线公路客流预测方法预测结果平均误差为5.47%,略低于传统四阶段法的6.14%,但在有伴行线路时该方法平均误差为4.58%,远小于传统四阶段法的11.89%;相比传统四阶段法,该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综合交通网络结构变化后转移客流对干线公路客流量的影响;相比新增水运线路,新增高速铁路或普通铁路伴行线路对干线公路客流影响更大,更能促使公路客流向铁路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20.
专门针对相同钢筋类型(保护层厚度、钢筋类型、钢筋直径以及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梁,开展锈蚀率对其抗弯刚度影响研究,通过对相同类型但不同锈蚀率的钢筋混凝土梁静载试验,得到了挠度与曲率的关系,进而分析了锈蚀率对梁曲率的影响,推导出跨中弯矩与曲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考虑不同锈蚀率下弯矩增长与抗弯刚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考虑锈蚀率的梁的抗弯刚度退化系数计算公式.可为既有公路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