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重载铁路集疏运系统中,装卸车设备的增加会减少车辆停留时间,加快货车周转速度,提高装卸车效率.装卸设备配置太多,会增大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而配置不足又会影响重载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因此,合理配置装卸设备数量已成为重载运输集疏运系统的重要工作.以装卸车设备数量为优化对象,通过研究重载列车排队等待装卸车状态和设备数与等待费用、时间的变动关系,得出减少重载列车的装卸等待时间可提高集疏运系统效率的结论.运用排队论的方法,建立重载运输服务排队系统模型,以系统总费用最小为决策目标,利用MATLAB数学软件求解装卸设备最优配置数量,以此实现等待服务列车数与装卸设备的协调配合,提高整个服务系统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调整运输结构中充分发挥铁路集疏运系统能力、提高项目可实施性至关重要,总结铁路集疏运体系规划难点,设计新的"公转铁"调查方法,以构建集疏运系统建设项目筛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建设条件,梳理项目建设时序,通过我国重要煤炭产地内蒙古自治区的铁路运输系统进行案例分析及评价体系校验,保障规划项目的质量和可实施性,实现新建集疏运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重载铁路集疏运调度系统车流组织优化问题涉及到空车与重车的协同优化,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够制定完整的车流组织方案.论文首先通过分析系统空重车流组织特征,以车辆周转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基于企业需求与铁路供给的车流综合优化模型.其次以目标函数为抗体,约束条件为抗原,构建基于信息熵的亲和度表示方式,利用免疫克隆算法求解集疏运系统车流组织方案.在求解的过程中,利用免疫克隆算子实现繁殖,通过抗体浓度对种群规模进行控制,防止早熟收敛.最后仿真结果表明,与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相比,本文算法的平均搜索时间减少了25%、49%.  相似文献   

4.
对港口集疏运实质进行分析,总结出港口集疏运体系的重要性是为旅客和货物完成全程运输提供重要基础设施和衔接场所,提供便捷的环境。根据港口集疏运与城市交通的相互依赖乖矛盾的关系,得出港口集疏运系统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协调作用。详细介绍了大窑湾地区和大连集疏运体系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集疏运体系不够贯通的问题,总结出完善和发展港口集疏运体系应该加强港口地区公路集疏运建设和铁路集疏运建设。必须加强港口与腹地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合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重载铁路基础设施、机车及其运行环境监测的现状和迫切需求,研究建立了基于空天车地一体化的重载铁路运营与安全保障监测系统,包括静态空基监测平台、动态空基监测平台、车载监测平台及地面轨旁监测平台,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根据重载铁路现场的典型监测需求,提出了空天车地一体化监测系统的架构设计及其各部分详细功能分析,为重载铁路系统的监测、重载铁路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和预警服务的进一步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将交通配流理论运用到港口群集装箱集疏运系统中,以广义运输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换装与衔接,构建港口群集疏运系统交通配流模型,利用增量分配法和Dijkstra算法仿真求解,并以山东省港口群集装箱集疏运系统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当分配70%以下的集疏运总量到现有交通网络中时,运输成本上升缓慢;从分配80%的总量开始,区域运输成本急剧增加;至100%时,现有交通网已超负荷运行.通过增加建设中德龙烟铁路的集装箱运量或新建"中部铁路"能有效降低港口群集装箱物流总成本,分别达到2.24%和4.18%;若两条铁路同时运营,物流总成本可显著降低11.69%.  相似文献   

7.
我国重载铁路运输组织比较复杂,空车回送也有其特殊性。本文在借鉴已有空车调配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重载铁路空车以列为单位回送等特点,研究了重载铁路列车组合分解作业对通过能力的影响,建立了以组合列车数量、组合时间最小化为目标的重载铁路卸车端空车回送模型,并将其转化为网络流模型,采用最小费用最大流算法进行求解。以大秦铁路空车回送为例,利用本文所建模型求解并分析计算结果,得出重载铁路重车方向以提高输送能力为主、空车方向以提高通过能力为主等相关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8.
典型重载铁路实现互联互通能较好地增加铁路运输组织的弹性和灵活性,浩吉铁路开通后,它将成为我国最长的重载煤运通道.本文在分析我国重载铁路现状和浩吉铁路互联互通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重载铁路"3+1+1"互联互通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内涵、意义及实施措施进行分析,以"线路互联互通,车辆共管共用"为目标促进重载铁路煤炭运输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运输经济效益、安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对大秦铁路重载运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秦重载铁路具有世界先进的铁路重载运输技术,拥有丰富的铁路重载运输经验,是我国进入世界铁路重载运输行业的标志。大秦重载铁路运输的成功运用经验表明,我国铁路重载运输具有光明的前景,应大力推广大秦铁路重载运输经验,加速我国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神华铁路运输模式及车流组织方式,根据其具有的以列为单位调整以及对线路通过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引入组合站改编能力约束和编组去向数约束,将重载列车开行方案和组合站布局两个问题进行综合协调,以组合时间耗费最小化、通道流量最大化、改编费用和组合站建设投资费用最低为目标,构建综合优化模型。最后,以神华包神铁路集团为背景的运输系统为算例,提出进行组合站优化扩能和运输组织的具体方案,为重载运输的发展起到理论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蒙华重载煤运铁路是"十二五"建设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为其设计合适的运输组织模式对其开通后的生产运营及运输组织理论的实践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SWOT分析蒙华铁路实施新型运输组织模式的可行性,总结出新型运输组织模式的设计原则,并从运到时限的角度阐述了新的运输组织模式应解决我国铁路货物运输当前存在的货物运到时限难以确定、营销工作得不到充分重视这两个问题。继而从建立集疏运一体化的货运流程和客户服务中心两个方面,探讨了适合蒙华铁路的基于运到时限的货物运输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2.
港口集装箱集疏运系统与港口发展息息相关,本文结合福州港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并采用移动平均法对吞吐量进行预测,以验证其集疏运系统的配套能力是否满足需求,最后以此为依据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铁路的运能与需求长期不匹配,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提高铁路的运输效率,我国开行了铁路重载运输。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以大秦线重载铁路为代表的中国重载运输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开行重载运输,提高了铁路运输能力和效率,不仅能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带来了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从多个方面详细论证了铁路重载运输的内部、外部社会效益,证明了在我国发展铁路重载运输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列车假设为一个离散质量系统,应用列车纵向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2×3700t 重载组合列车运行于各种线路纵断面条件下的列车纵向力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分析认为,在我国既有铁路上组织开行重载组合列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重载铁路装车端通常为组合列车和单元列车混行,空车调配的结果影响其装出重车列的组合作业。为提升线路能力利用和加速货物运输,基于装车站对到达空车的需求,研究协同装出重车列组合优化的空车调配问题。以最小化空车列到达惩罚、最大化装出重车列组合数及最小化装出重车列组合等待时间为目标,以线路通过能力和技术站技术作业能力等为约束,构建重载铁路装车端空车调配多目标0-1规划模型,并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进行求解。以包神铁路东线空车调配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空车调配方案能够使各装车站对到达空车列的惩罚值为0,与传统空车调配方法相比,有效减少了装出重车列的组合等待时间,能够为重载铁路装车端空车调配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效、便捷、顺畅的道路集疏运系统是综合枢纽功能发挥的关键。通过分析综合枢纽道路集疏运影响因素,提出尽端式、穿越式、网状式三种综合枢纽道路集疏运模式,并以广州南站为例,对其道路集疏运系统模式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重载铁路在遭受平时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破坏时的桥梁应急抢修问题,选取六五墩为研究对象,根据拟定的计算工况,利用ZH荷载对六五墩重新进行受力分析,探求六五墩用于重载铁路墩部抢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六五墩用于重载铁路墩部抢修时,不能依据六五墩手册中现有墩型直接使用。依据配合梁跨度和ZH荷载系数,六五墩通过局部加固后可选择适当的墩型进行重载铁路墩部抢修。  相似文献   

18.
重载铁路路基基床结构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轨道—路基系统三维模型,分析重载铁路路基基床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变化规律,为研究重载铁路路基的力学性能提供技术支持.随着基床弹性模量、密度的增大,基床应力累计叠加逐步增大,基床沉降累计变形逐步减小,基床振动幅度不断增大,振动趋势逐渐平缓,抵抗变形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9.
在蓉欧+发展战略下,本文针对中欧班列(成都)发展现状和当前集疏运系统存在的问题,以集疏运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以货物的运输时限等作为约束条件构建模型,通过基于优先级的分段式编码的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并在不同运输时限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距离成都国际铁路港较近的昆明、贵阳、重庆和距中转地较远的南宁,应高度重视铁路集疏运的方式;对于距离中转地较近的厦门、宁波、日照,应注重与武汉、上海等中转地之间的合作,通过多式联运降低成本;对于距离中转地居中的广州、天津,不仅要注重铁路集疏运方式的发展,同时应注重与武汉、上海等中转地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速铁路逐步成网,普速铁路的运输能力得到了极大释放,铁路运输系统之间原有的平衡状态需要重新协调。对于编组站能力的既有研究,大多采用"定值"形式及"刚性"协调策略,不能有效揭示子系统的匹配变化规律。综合考虑编组站能力的波动性及动态适应性,以系统静态、动态协调为目标,构建了编组站子系统能力协调模型,并通过引入缓冲算子的功效系数法对多目标函数进行简化,利用区间占优及区间分析理论对目标函数与困难约束中的不确定性区间参数进行处理。基于双向三级六场编组站设置算例参数,并通过Lingo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当车站上行系统列流量为136列、下行系统列流量为130列时,能够达到编组站子系统能力协调模型的最优状态,证明所用方法是一种研究编组站子系统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