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人类正在走向何方?世界将朝哪条道路发展?这是各国建设者和改革者不能不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路,得从自己脚下走起,为此要根据本国的特殊情况,“摸着石头过河”;大趋势,最终是殊途同归,故而又不能不顺应共同的发展规律,预作谋划。按照“三步走”的规划,我国到下世纪中叶,将步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再往前走,便接近和赶上发达国家了。这就是说,今天在发达国家中正在进行的某些反映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变革,迟早也会在我国出现。而当前国内正在推进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有一个与之衔接的问题。据此,作者把发达国家中围绕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绘制了我国到本世纪中叶的国家发展蓝图,开启了一个大国治理的新时代。在新时代,对内凝神聚力解决新矛盾,对外运筹帷幄建立新型外交关系,都离不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党的十九大再一次确立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国家治理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前言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这一战略部署,广东省委九届二次会议明确提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和奋斗目标到2010年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kL2000年翻一番,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20年,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型资源,大数据成为驱动创新的重要因素,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大数据对科学研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正在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以交通数据资源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城市交通决策和服务,是现代化城市交通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信息化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数据的采集、汇聚已具规模,交通大数据的产生,是在大数据技术促进下城市交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基于上海市交通信息化建设成就和数据基础,依托上海市科委《交通大数据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成果,对交通大数据框架体系、基础理论、软硬件构建、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归纳,并对现代化城市交通管理决策和社会公众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及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象局1月12日发布《2010年中国气候公告》。公告显示,2010年是本世纪以来中国气候最为异常的一年,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频发,我国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本世纪以来之最。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期,又迎来了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又处在西部大开发的实施阶段,正在迈入一个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在面对全国工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形势下,调整产业结构,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成为国家目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2007,(4):8-9
和谐,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铁路从“跨越式发展”到“又好又快地发展”,和谐铁路建设正在成为中国铁路建设的指南针。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开始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这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值得浓笔重彩描绘的重大事件,也是我国铁路部门大力推进和谐铁路建设、实现铁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它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经济规律,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更符合老百姓的根本利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前言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这一战略部署,广东省委九届二次会议明确提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和奋斗目标:到2010年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20年,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国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交通高教研究》1992,(1):1-5,86
指导思想1.本世纪最后十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十年。这十年我们建设得怎样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2009,(12):38-41
轨道交通是人类最终端科技的城市交通体系之一,是一座城市现代化文明的标志。伦敦、巴黎、纽约这些国际大都市均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已建设发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由于经济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中国的地铁建设直到1969年北京地铁1号线的建成开通才改写了这个人口大国没有地铁的历史,中国轨道交通的建设史也由此开启。目前已有10个城市拥有建成并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另有15个城市正在建设,35个城市正在规划当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背景为对象.通过马、恩在历史条件变动中调整革命策略这一典型事例,反思世界历史变动的重要影响。针对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思考在社会历史重要转折口,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政党,对自己的世界历史地位的把握和选择。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不断发展,就是因为尊重社会历史现状同时进行科学的判断和选择,包括及时调整策略。反思这段历史,为我们今天树立一个具有参照意义的历史坐标。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研究与中国历史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后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在研究方法和内容构成上都有很多的创新,其中现代化研究的出现和发展,可以说是最具的一种创新,其影响所及不仅仅在于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的开拓和创新,而且影响到整个近现代史研究体系。在研究的主体线索方面,从阶级斗争、反帝斗争的主线向社会发展的主线转变;在研究的解释体系方面,从一味地以阶级性、革命性和民族性为评判标准,转为评判其是否能够推进社会、经济和化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进步的方向;在研究的内容结构方面,从以研究重大政治事件为主,转向兼顾社会、经济、化、科技、中外关系等各个方面,并分析其现代性、科学性、合理性和世界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南沙群岛油气资源的发现和开发,南沙群岛的价值和意义增加了,其战略价值也更加突出.本文认为,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南沙群岛本身所拥有的资源及其战略地位的提升,人们在新的世纪里需要关注南沙群岛的动态和发展,及时制定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为我国的发展和外交创造良好的战略和安全环境.从地缘政治的视角看,南沙群岛对我国的战略意义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领土主权安全的标志和石油运输的战略通道;第二,油气资源的战略储库.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的世纪 ,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快速向大众化阶段迈进 ,高等教育超常规的发展 ,拉动了内需 ,缓解了高等教育供求的矛盾 ,但高等教育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 ,教育质量成了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质量观去评价迈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 ,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保证我院学生的培养质量 ,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给出解答  相似文献   

15.
启蒙就是要促使人类摆脱“不成熟状态”,激发人的无穷想象力和无限创造力,真正确立起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目前中国的现代性启蒙就是要在扬弃传统的基础上,参照西方社会的现代化模式,确立社会成员个体独立的法权状态,促使传统伦理社会向现代市民社会转变,从而为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中部崛起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文章分析目前中部地区存在着人力资本稀缺、创业氛围淡薄、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指出要实现中部崛起,中部应该合理进行定位、主动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司法程序公正得以保障的物质基础是充沛的司法资源.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诉讼成为解决争端的主要方法,诉讼率日益增高.当诉讼爆炸与司法资源稀缺的矛盾突兀的呈现时,法律制度必须成为"一种配给制度".然而,法律资源配置的不充分、不平衡,使司法审判人员拥有不同的法律资源,当事人不能平等地享有法律资源,各方参与者徒具形式上的平等参与机会,在实质上却不具有平等的参与能力和参与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弱势群体因自身或社会的原因失语于司法资源配置的利益博弈,往往以被排挤者的面孔出现在我们周遭,并以体制外的诉求表达途径来拷问这个市场的合理性.因此,合理的配置有限的司法资源应当成为司法公正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8.
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及其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非政府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以外的社会组织的第三种形式之一,在当前人类社会活动的不同领域正在发挥着其不可或缺的日益重要的作用。非政府组织概念最初由联合国首先加以使用,并对其合法性做了严格的界定。近些年来,非政府组织在我国也开始发展起来,并且已经在一些社会问题突出的领域,如环境保护、扶贫帮困等方面,发挥其特有的重要作用。随着公共管理的健全和发展,非政府组织应作创新发展。中国作为有重要地位的、在国际上负有重要责任的大国,其非政府组织也应在国际性的活动中发挥与之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公司的社会责任是近年来出现在多门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构建公司与社会和谐关系的一种思想。作为极富建设性的思想,理论界对其诠释尚未形成一致公认的界说。本文站在肯定公司社会责任的立场,从法理上就公司社会责任的真正含义以及为什么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经济社会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对我国现阶段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保障建设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取向,国家应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打破二元体制,逐步建立起三维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