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对鹰厦线K565 795~K565 850滑坡病害地段的地形、地貌、地质等情况的综合分析,找出病害产生的原因,采取“挡”、“排”、“护”相结合的措施,对病害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3.
车晓明 《科技交流》2003,33(4):47-52
阐述了伯阳隧道进口段地质勘察及对山坡裂缝产生原因、山坡的稳定性和对二线和既有线的影响程度、滑动面及其C、φ值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4.
石长线K18路堑滑坡的整治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长线K18 245~K18 348左侧路堑,位于山体坡脚,从施工到运营曾三次发生坍滑。文章介绍了滑坡的发生、发展及整治过程,分析了滑坡的形态、性质与稳定性,提出了处理类似路基病害的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5.
奚昌林 《铁道建筑》1999,(12):20-22
介绍了广深线K5+280-K5+390左侧路骨坡产生的原因以及堑滑坡的抢修和综合整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详细分析了襄石铁路既有线旁某滑坡群的滑坡形成原因,针对各滑坡点的具体情况,并综合考虑水害的防治,采用抗滑桩、重力式支挡墙、截水沟等结构对滑坡群进行综合治理,既消除了既有线的病害,又使得增建Ⅱ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整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对宝兰铁路某隧道出口巨型滑坡进行分析研究:该滑坡为黄土自身特征、大气降水、人工开挖坡脚等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自然灾害,采用上部清方下部反压,增设排水沟等一系列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陕北黄土滑坡地貌演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将陕北地区黄土滑坡的地貌发展演变过程分为变形初期,变形中期,变形后期三个阶段,分析其各发展阶段的主体稳定性,力学机理及其成因,从而得到了相应的工程原则和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贵昆线电气化技改工程滥坝站扩建,在左侧增建三股调车线,拓宽站坪,路堑没计切挖5座山坡脚,在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滑坡,坍方等病害,工程措施屡屡受挫,也不断加深了对该工点不良地质的认识。经4年反复整治,终于成功,是本线技改工程困难工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介绍梅集线冻融滑坡地段的状况及其整治过程,分析冻融滑坡的成因和机理,提出有效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周长江 《科技交流》2005,35(2):8-15
襄渝铁路是湖北省襄樊市到重庆市的一条国家级铁路,沿线地貌类型众多,地层岩性复杂,工程地质问题普遍,特别是沿汉江两岸不良地质发育;不仅如此,在襄渝铁路电气化改造的过程中,随着配电所、变电所等新建工程项目的建设又诱发了新的大量的不良地质问题,滑坡就是其中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襄渝铁路蜀河滑坡的勘察和整治的全过程的阐述,提高了对工程滑坡的认识,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锚索桩整治同类土滑坡病害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以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为主、辅以预应力锚索抑制梁共同整治同类土中层滑坡病害的设计思路,其中重点阐述滑坡成因、工程措施和设计计算方法,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银西铁路驿马黄土滑坡工程特性与变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银西铁路途经黄土梁峁沟壑区,不良地质非常发育。通过现场地质调查、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驿马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驿马滑坡为一大型中深层-深层黄土质古滑坡,滑坡前缘临空,后缘发育陡坎,后缘后部黄土塬面发育陷穴,侧缘分布冲沟,且受灌溉、排水等人为扰动影响。采用地层宏观评判,土体物理参数细部数据分析,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滑坡工程特性及变形规律,评价滑坡潜在危害,为铁路选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南昆铁路八渡车站滑坡的成因、整治方案的选择及整治工程实施与效果.1998年整治工程完工后,运营6年多,工程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6.
介绍昆曼高速公路(昆明~曼谷)元磨段某滑坡采用支挡、减重、治水等综合措施进行整治的情况,提出了在特殊地质条件下设置预应力锚索的防护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黄土地区河流岸坎地质勘察中易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几个工程实例,进行了剖析。文中对由于在黄土岸坎取土,导致的黄土湿陷性判定失准和因对黄土岸坎处的镶嵌物,错落体,河流阶地等地质现象重视不够引起的地层判断失误,从而引起设计变更的问题,从勘察阶段到发现问题,解决过程进行了回顾。总结了在黄土地区工作的一些经验,提出了一些地质勘察工作应注意的问题,对同类地区今后开展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包西线K 564+050~+150左侧路堑护墙在土石分界面处发生剪切错开、堑顶外自然山坡表面发现3道环形裂缝的边坡病害,对线路的正常运营形成安全隐患,研究查清病害发生的原因机理,为病害整治方案的研究、措施设置提供依据,为类似工程探索勘察设计思路。研究结论:地表及地下水径流条件的改变是病害发生的外部条件;气候环境的影响是病害的诱发因素;土石界面处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化及软塑带的形成是病害形成和发生的关键;病害的发生、发展与当地的冻融循环规律基本一致;在病害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整治措施进行多方案研究,并确定应急措施和永久治理相结合的最佳方案,整治效果理想。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对今后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介绍了路堑边坡滑坡塌落形成原因和常见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并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介绍了路堑边坡滑坡塌落后的具体处理措施及几点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0.
降雨量预测理论模型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历年降雨量组成一灰色系统,利用灰色GM(1,1)模型建立降雨量的预测理论模型,灰色GM(1,1)模型主要用于时间短,数据少,波动小的预测问题,它要求预测的数据序列的几何图形呈单调递增或递减,因而对随机波动性较大的数据序列拟合性较差,故预测精度也低,而Markov链预报的对象为一随机变化的动态系统,它主要是根据研究对象的水同状态之间的概率转移来推测系统的未来发展变化,转化概率反映了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程度,因而Markov链适合随机波动大的预报问题,在这一点上它恰好弥补了GM(1,1)模型的局限性,由于降雨量的预报问题为随时间变化而呈某种变化趋势的非平衡随机过程,并受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因此灰色GM(1,1)对降雨量的预测结果总是要围绕某一变化趋势产生偏差,跳跃,摆动,因此在灰色预测的基础上,与Markov链耦合建立了修正降雨量的理论预测模型,并进行了严密逻辑推理,最后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应用研究,并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比较,预测结果接近实际观测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为降雨量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