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云冬  张乾  程瑾  常金钊 《水运工程》2015,(12):148-152
结合目前对真空预压的理论认识和工程实践,对某工程真空预压地基土体的孔隙水压力消散、沉降、物性参数、强度参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孔隙负压消散量受土体扰动及沉降导致的排水板弯折和淤堵的影响较大,可能导致其不简单地随深度增大而减小;计算吹填土的沉降量时,经验系数可取大些,下部原位土体的沉降经验系数可适当取小些;加固后的土体物性参数及强度参数明显变好,且在排水板底深度以下仍有强度增长。结合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对真空预压的有效深度和加固效果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土体的有效加固深度受真空负压和土体排水阻力的综合影响;在排水板深度范围内的土体加固效果明显,而该深度以下的加固效果则随深度增大逐渐降低并最终趋于无。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的机理,结合天津临港工业区吹填造陆工程的特点,提出应用直排式真空预压技术处理试验区软土地基的设计方案。结果表明,把竖向塑料排水板与水平排水滤管直接相连,提高了真空度传递效率,达到了缩短工程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真空预压加固吹填土地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结合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工程软基处理工程现场试验,综合分析了真空预压影响区的孔隙水压、地下水位、沉降和侧向变形等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真空预压的影响距离达28~41 m,影响深度达24 m;真空预压对周围影响与地质条件等有较大的联系,影响区插设塑料排水板后,地表沉降和表层位移降低约2/3,侧向位移降低约1/3;影响区为已真空预压加固区时,影响区土体变形模量因固结而增大,刚度提高,侧向变形显著降低,约为未加固影响区的6%.  相似文献   

4.
陈富 《水运工程》2020,(8):172-177
真空预压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软土地基处理工艺。针对增压法真空预压、加热法真空预压两种新工艺,结合现场试验及工程实例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增压法真空预压在地基内充入高压气体不能改变土体的饱和状态,同时高压气体会降低真空预压的真空度并可能阻碍真空度沿塑料排水板向深层传递;增压法真空预压的加固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在实际工程施工前应做好试施工验证其加固效果;加热法真空预压法通过升高土体温度提高渗透系数、缩短固结时间,同时增大固结沉降量,尤其适用于低渗透性的软黏土或淤泥;针对加热法真空预压现场应用难题提出了新型加热型塑料排水板和闷晒式太阳能加热循环水等改进方法,分别较好地解决了加热塑料排水板的制作加工、加热成本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沿海吹填超软土特性,通过广东惠州荃湾港区现场试验,采用真空预压新技术加固吹填超软土,包括新型超软土浅层预处理技术、新型高效节能抽真空技术、新型防淤堵塑料排水板技术等。试验区分别通过浅层预处理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深层处理试验评价真空预压新技术加固吹填超软土的效果。根据加固前后现场监测与检测结果,从真空度、沉降量、孔隙水压力、十字板剪切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等指标分析吹填超软土加固效果,证实真空预压新技术在沿海吹填超软土地基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技术加固海相软土地基理论研究落后于工程实践的问题,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海相软土路基过程的地表沉降、环境效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能加快地基沉降的速率,缩短施工工期;抽真空时,土体内向变形主要发生在地表下2 m范围内;堆载时,加固土体更易向加固区外软土区域产生侧向挤出变形,水平土体环境影响范围超过8 m。  相似文献   

7.
根据真空预压机理从理论上探讨了真空预压时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提出了量测真空预压工程中地下水位的新方法,分析了真空预压的有效加固深度,评价了真空预压过程中土体侧向位移对边界地基强度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护措施。在分析真空预压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预测了真空预压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胡小波 《水运工程》2024,(6):204-210
浙江省乐清湾地区疏浚土具有高孔隙比、高黏粒含量、高含水率、高触变性、抗剪强度低及排水缓慢的特性,工程性质差,加固困难。依托乐清湾北港区吹填区真空预压工程,设置4个3 000 m2的真空预压试验区,研究相同真空度下不同塑料排水板间距、型号加固效果的差异,通过膜下真空度、表层沉降、孔隙水压力等监测数据以及土体含水率、十字板抗剪强度的检测结果对加固效果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含水率、十字板抗剪强度等检测数据,对无结构疏浚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离散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真空预压加固超细颗粒无结构疏浚土时,对于浅层加固,A与B型排水板没有明显差别,塑料排水板间距小于100 cm时加固效果提升不明显;无结构疏浚土加固后力学指标较离散而含水率指标较稳定,建议采用含水率作为验收指标;建议无结构疏浚土采用土的三相组成推算其压缩比和沉降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进真空预压技术加固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进后的真空预压技术与传统"砂垫层+塑料排水板"工艺的对比试验,研究在软基处理工程中采用"无砂直连"和变孔径滤膜排水板技术的加固效果,并在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改进技术的特点和工作机理。采用"无砂直连"技术可减少真空度损失,选择合适孔径的滤膜排水板可减少滤膜的淤堵,这些技术改进均有利于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  相似文献   

10.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机理和加固效果,由现场检测真空度、地下水位和室内试验数据分析了真空预压法的有效加固深度,通过室内试验对加固前后地基土体工程性质的变化做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利用浅层无砂真空预压技术进行软基加固过程中,探索如何控制抽真空梯度(即开泵比例),达到加固效果满足设计要求且节约工程成本的目的。以温州乐清湾港区软基处理工程为依托,结合现场监(检)测结果,对两个相同真空泵数量、不同开泵比例的试验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固结度调整抽真空梯度可得到较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真空、真空度、孔隙水压力、超静孔隙水压力、孔压差、负压等概念进行了阐述和澄清,分别分析了真空度、孔隙水压力现场监测的影响因素,对两者的监测仪器与方法进行了论证,并进行了沿塑料排水板深度为25m、35m和50m孔压分布的现场试验。建议地下水位以上采用真空测头、地下水位以下采用孔压计进行监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监测数据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
“雪龙”号真空坐便器的安装及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针对真空坐便器特殊的工作原理,阐述了“雪龙”号上层建筑区域各房间内真空坐便器的管路联通;探讨了如何排布管路满足真空度要求及在管路排布中需要注意的阀件的安装、管子穿舱和夹具定位等的要求,并给出了常见故障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徐国锋 《中国水运》2007,5(7):110-111
根据浙江沿海围垦工程中,介绍了在围海施工中如何对围垦的回填区域地基加快处理。  相似文献   

15.
王旭  刘强  芦志强 《水运工程》2014,(4):164-167
对比真空预压工艺传统工艺与直排式工艺的优势与缺陷,对直排式真空预压工艺在黄骅港某地基处理工程创新实践中展现出的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改进的真空预压试验模型对含砂软土真空度传递进行试验研究,在相同的加栽条件下进行了7组不同颗粒级配的试样真空预压室内模型试验,分别从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和膜下真空度方面对不同试样的真空度传递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简述含砂软土的颗粒级配对真空度传递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真空度优先在有较大孔隙的土体传递,含砂量越高,粒径越大,则真空度在土体传递的速度就越快,从而加快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加快土体固结的速度.  相似文献   

17.
结合连云港海滨新城大面积陆域形成项目中淤泥质地基的加固处理工程实践,针对淤泥质软土地基的特点,优化真空预压设计方案,分析讨论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确定影响真空度的要因,包括:淤泥土的特性造成施工难,不能确保真空度达到80 kPa,沉降量及抽真空时间计算不准确,施工管理不到位,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等,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几种地下水位测试方法,如常规水位管法、电极埋设法、浮动磁环法、张功新法、新型水位管法等,同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水位管法和新型水位管法的现场试验,通过现场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检验新型水位管法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真空制冷是一种理想的预冷技术.该技术在蔬菜、果品鲜花等农产品和食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真空制冷装置中制冷压缩机和真空泵是主要耗能部件.文中选取菠菜为研究对象,着重对捕水器的盘管降到不同温度时再开启真空泵的情形进行能耗分析,以寻找合理配置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真空预压系统的高能耗问题,提出一种蓄能式真空预压排水系统,并通过室内单板真空预压排水试验,探究该系统的排水固结与节能效率。研究发现:真空室容积对该系统的排水固结效率存在一定影响,且对表层的影响大于深部,但与常规真空预压固结效率相差不大。该系统的节能效率与真空室容积密切相关,在试验条件下,对于功率1.5 kW、抽气速率7.2 m3/h的真空泵,当真空室容积大于排水固结土体的孔隙体积约3‰时,该系统耗能比常规真空预压系统减少50%;真空室容积越大,节能效率越高。该研究可为解决真空预压系统的高能耗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