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北京S1线信号系统车地通信出现的电磁干扰问题,对干扰原因进行分析,确定干扰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抑制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保障北京S1线的平稳运行.研究方法和处理措施,为后续中低速磁浮交通的建设和维护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
城市铁路     
《世界轨道交通》2011,(2):17-19
北京首条磁浮日前开工联结门头沟、石景山区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S1线已于1月10日开工,2015年底建成通车。据石景山区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S1线(西段)西起门头沟石门营,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市首条中低速磁浮轨道线S1线于2017年6月开始联调联试,并有望在年内载客试运营。S1线是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示范线。据了解,北京S1线与目前已经开通运行的长沙中低速磁浮线相比,采用的技术路线完全不同,这也是我国目前发展中低速磁浮允许新技术多元化发展的体现。S1线设计速度100 k m/h,列车采用6辆编组,额定载客1 032人。乘客人数少的时候,可以单车运行,编组灵活性强。S1线将在门头沟区的石门营站和石景山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北京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S1线信号工程的研发,分析中低速磁浮ATO系统主要功能并对接口进行设计。采用分阶段控车结合自学习停车策略实现控车,攻克磁浮列车制动性能不稳定和存在制动延时的难点问题。通过北京S1线ATO系统现场测试验证该设计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2月30日,北京首条磁浮交通示范线S1线正式开通试运营,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的10列中低速磁浮列车,开始在石厂到金安桥之间的7站6区间载客试运营,全程运行仅需约16分钟。S1线试运营初期最小行车间隔5分钟,日客运量16万人次,月客运量473万人次,全年客运量5685万人次,这是迄今为止全球运量最大的磁浮交通线  相似文献   

6.
长沙磁浮快线是我国首条完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运营线。文章介绍了长沙磁浮快线列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特点,对列车机械系统、电气系统及悬浮系统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中低速磁浮列车后续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清远磁浮旅游专线为国内第一条以旅游为主要功能的中低速磁浮线,为了体现其旅游功能需求,在总结长沙磁浮快线、北京S1线经验的基础上,对其线路走向,车站选址,车辆的速度、悬浮、受流、噪声和外观,车站景观,接触轨,桥梁和疏散平台,绿墙,轨排,道岔减振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优化研究,并总结了优化成果,主要体现在交通便捷性、乘坐舒适性、绿色环保、感官体验、地方特色融合、景区风格协调性等方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据石景山区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线S1线(西段)西起门头沟石门营,终点为石景山苹果园站,全长10.236 km。其中,石景山段长3.4 km,设苹果园站和金安桥  相似文献   

9.
介绍中低速磁浮交通的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中低速磁浮的测速测距方案。通过涡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交叉感应环线,基于首尾冗余的方式,实现信号系统测速测距功能,并在北京地铁S1线开展现场试验,验证测速测距系统的可行性及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的研究较少,基于株洲中低速磁浮试运线系统技术研发试验验证平台的要求及其建设运营实践,研究和分析中低速磁浮轨道静动力学设计方法、扣件设计、感应板综合受力变形分析、综合铺轨设计等中低速磁浮轨道工程设计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并指出中低速磁浮运营线建设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轨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低速磁浮列车牵引供电系统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低速磁浮列车适于城市轨道交通,由短定子线性交流异步电机驱动,其牵引供电系统存在“弓网”关系,文章对此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罗毅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4):17--20
通过与其他城市轨道交通方式的比较,指出中低速磁悬浮交通是一种理想的城市交通方式。在分析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的特殊性和安全管理影响的基础上,根据控制论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中低速磁悬浮安全管理体系的架构与功能,强调必须采用以信息系统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相邻国铁线路电气化对北京市西直门至东直门城市铁路信号电线路会产生影响,本文介绍了工程设计中对受影响的信号电缆所采取的防护措施的确定。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铁八通线电磁辐射污染的调查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北京地铁八通线电磁辐射的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电磁辐射污染源对周围环境及对人体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提出对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电磁辐射污染进行有效控制的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低速磁浮车辆因其具有的悬浮特性,其机械制动形式与一般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不同。文章介绍2种国内中低速磁浮车辆用制动夹钳单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根据中低速磁浮车辆的特点及使用工况,对制动夹钳单元在运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制动夹钳单元的设计建议,为制动夹钳单元的设计与制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用三大理念构建高效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近几年的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线路设计等前期工作中,通过践行"人文、科技、绿色"三大理念,构建集约、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取得初步成效.采取构建第二环线、创新郊区线的衔接原则、引入快线系统、完善换乘条件、做好交通衔接等措施,优化线网功能,以乘客服务为本,提高服务水平.在指挥调度、车辆基地、综合通信、界面标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脆弱性分析是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干扰应对能力的关键性课题。运用复杂网络原理,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模型,建立多维度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基于线路失效模式,以线路组合方式对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境进行模拟,并以北京、上海两地为例开展实证对比。研究表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在核心线路或线路组合失效的情况下,表现出较高脆弱性;核心线路和非核心线路的脆弱性影响差异较大;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基于线路失效的脆弱性要显著高于上海。同时,对指标方法的现实意义和适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中低速磁浮交通跨越大江大河时需要采用大跨度桥梁,现有轨道伸缩接头无法满足大跨度桥梁几百毫米甚至上千毫米的伸缩变形,需要研制大位移轨道伸缩装置。借鉴现有中低速交通轨道伸缩接头以及其他桥梁或轨道伸缩装置的构造和伸缩原理,并进行系统性创新,提出由小纵梁系统、纵向滑槽系统、模数式轨道单元系统、X形连杆与弹簧系统等4大系统组成的中低速磁浮交通模数式大位移轨道伸缩装置,可通过设计不同长度的多跨连续小纵梁支撑不同数量的模数式轨道单元实现±100~±1 000 mm的伸缩量,为中低速磁浮交通跨越大江大河这一关键技术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对于磁浮交通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磁场有限元法对悬浮电磁铁和直线牵引电机的泄漏磁场分布进行仿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对CMS04型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电磁辐射现场测试报告进行详实的比较分析,从而证明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交通系统是一种电磁环境良好的绿色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