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根据铁路货车列检工作发展的趋势,针对目前列检各种信息化系统和智能监控装备的运用现状,提出了构建列检技术作业综合管理平台的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铁路列检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HMIS运用子系统为基础通过集成列检技术作业相关系统信息,采用统一的接口标准规范,利用接口表、Webservice服务等关键技术,实现货车健康管理在故障预测方面的应用,按列检“一班、一列、一辆”的标准化流程指导列检技术作业,实现列检作业全过程的管控和规范化管理,为列检相关人员提供完整的信息服务支撑,在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列检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车统-14记录的列检作业场技检作业相关信息,调取了10天内全路列检作业场相关数据,并对"中转"和"到达"列检作业,根据首尾车号和时间,匹配出前次列检作业信息;利用货车运行里程统计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货车运行轨迹等信息,统计每次列检作业距前次列检作业车辆运行里程,文中一共得到10天内全路列检作业场81 204条列检作业距前次列检运行里程的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按列检编码和列检所分类进行统计分析。还提出列检生产布局调整的原则:优先调整距前次列检作业平均距离短,且列检作业数量少的列检作业场。依照特等列检作业场、一级列检作业场、二级列检作业场重要性不同,提出不同的优化原则,得到列检作业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路货车列检作业工作效率低、检车员劳动强度大的缺点,设计开发铁路货车列检作业手持机系统。货车列检手持机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方式,前台采用Java开发,后台采用Oracle,现场采用有线和无线局域网相结合的方式,实现5T系统、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列检HMIS服务器及列检手持机的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郑州铁路局嘉峰货车列检作业场技检作业方式调整为"人机分工"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与评估,阐述了列检安装货车故障轨边图像检测系统(TFDS)给货车列检作业方式带来的机遇和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铁路货车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以及大秦线重载、提速、长交路运输格局的形成,给传统的列检作业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货车运用安全保障能力与运输安全需要的矛盾、列检作业布局与运输效率需要的矛盾、列检作业方式与货车装备现代化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系统地研究重载运输条件下货车运用安全与监控工作,全面构建大秦线重载运输货车运用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铁路运输及货车运用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连惠亮 《铁道车辆》2007,45(10):34-34,41
为了确保货物列车制动故障能够得到及时修复,各货车列检所均需按《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的要求进行列车制动机性能试验。为此,原山海关车辆段结合多年列检作业的经验研制了HWKSF-1型货物列车微控集中试风系统,并在原山海关车辆段列检车间投入正式使用。  相似文献   

8.
货车安全工作面临严峻考验,要统一思想,采取措施,强化货车安全工作。货车装备保障能力的提升、货车提速重载配套技术的发展、新工艺和新装备的应用、重点技术的攻关等推进了货车装备技术现代化。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整体提升了铁路货车装备水平。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货车运用工作在列车运行速度、列车载重、列检作业时间、作业方式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通过建立货车运用规章制度保障体系、质量保障体系、监测监控保障体系、故障应急处置保障体系、人才保障体系、检查责任落实保障体系、铁路货车爱车联控保障体系,实现货车安全的长治久安,确保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持续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9.
郑震 《西铁科技》2010,(2):31-33
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高速发展,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车辆部门"5T"检测新设备的联网运用,为货车列检作业由传统向现代、由人控向机控、由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的改革转变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货车列检作业方式及劳动组织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货车列检劳动组织改革发展方向,提出了更加高效和人性化的劳动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0.
LDT-Ⅱ型列检作业安全监控系统是用于车辆段货车列检所的安全监控系统,其作用是保障车辆段列检所检车人员的人身安全,减轻列检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列检作业质量。该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控制线路采用道岔控制原理,转辙机控制采用JWJXC-H125/0.44加强型继电器,实现作业人员自控、互控,以及人机联控。  相似文献   

11.
针对货车故障轨旁图像检测系统(TFDS,Trouble of moving Freight car Detection System)探测站存在的作业量不均衡、作业关系未有效利用、作业质量差异较大等问题,基于数据传输、数据挖掘、智能判别等技术,将多套TFDS采集的图像和列车信息进行统一存储和任务的智能分配,实现智能管理、作业联控、信息传递等功能。该系统在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上线以来,运行效果良好,故障发现效率提升20%以上,为车辆系统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为专业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以客货运输需求为驱动的综合运输管控模式,将管控过程贯穿到中老(中国—老挝)铁路调度、车务、客运、货运、国际联运的生产业务流程中,研究贯穿全流程的中老铁路客货运输一体化平台总体架构。该架构采用微服务组件,遵循平台+应用、系统整合、轻量化应用的信息系统设计理念,通过将生产业务微服务化,实现对客货运输、作业管控、智能分析等业务的高效便捷管理。客货运输一体化平台总体架构在中老铁路工程中的应用,提高了铁路客货运输效率,提升了铁路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铁路货场平过道道口自动防护系统以高清视频设备、智能闸机控制装置、列车及车辆检测传感器等为基础,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及信息处理与集成技术,实现列车通过平过道道口图像信息的自动采集,平过道道口列车接近报警,智能闸机抬杆/落杆自动控制、远程监控和集中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能加大技术防范力度,有效地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货场平过道道口科技管理水平,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4.
邢向宾  周磊 《铁道车辆》2006,44(12):32-35
分析了目前运用货车质量信息管理的现状,论证了建设所际列车质量互控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以及依托HMIS建设的可行性,提出了系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系统网络构成以及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铁路货车修程修制改革、精益化管理的发展要求,解决货车配件管理粗放、履历信息不完整、缺乏配件造修质量评价手段等问题,设计了采用物联网、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铁路货车配件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建立货车关键配件唯一标识码,重构货车制造、运用、检修及配件报废数据,并应用于关键配件全生命周期履历库、配件报废管理、造修质量分析、故障分析规律。实践证明,该系统能够为货车配件的精益化管理、辅助现场生产作业、降低维修成本提供重要的技术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车轮厂生产工序不畅、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满足青藏铁路公司日益增长的轮对厂修需求,分析西宁东车辆段车轮厂检修规模以及工艺流程,对车轮厂总图、检修工艺以及设备选型方面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在检修组合库西侧新建车轮厂,补充车轮厂工装设备,并设铁路货车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使车轮厂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车轮厂的生产能力及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对提高生产力作用明显,且能加强运输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铁路货车检修质量,降低检修成本,有效监测货车的运输安全,需要准确掌握货车的运行里程。针对现有货车运行里程计算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列车运行线的铁路货车运行里程计算方法,通过整合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采集的货车运输数据,将列车运行线绑定列车编组,生成货车运行轨迹,基于列车运行线路网车站位置关系构建里程计算模型,实现货车运行里程的计算。本方法充分利用了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现有数据资源,通过列车运行线实现了货车运行位置的追踪,加大追踪节点的密集度,提高里程计算的精度和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川藏铁路区域地理及人文特点,结合铁路货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需求和发展趋势,为实现铁路物流、作业流和信息流的统一,建立货物从受理到交付的全过程服务链条,通过分析铁路货运需求受理、车辆货场进出、货物装卸作业、货运场站站内导航、货运资源管理和集装化用具共享等环节的应用场景,将物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现代网络通信等技术相互融合,创新应用,提出川藏铁路一体化智能货运系统架构总体设计,为优化川藏铁路货运组织与管理流程,提升川藏铁路货运服务水平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铁路货运车站在生产作业中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问题,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等技术设计了铁路货运车站生产作业管理系统。该系统以站场图形化界面为基础,通过多点组播、请求应答和时钟同步等数据交互技术,实现了车务段作业计划远程接收、作业状态自动反馈、运转作业及货运作业的图形化集中管理、操作流程安全卡控等功能。实践证明,该系统构建了货运车站与车务段之间生产调度指挥的信息通道,提高了车务段管辖范围内货运车站生产管理透明度和作业实施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