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扁线绕组在新能源驱动电机中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分析扁铜线的交流损耗产生的原理,然后分析扁线绕组交流损耗对绕组分布的影响和扁线绕组不同分布对反电势对称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分析不同绕组形式绕组分布来阐述扁线绕组的连接规律。  相似文献   

2.
论文首先探讨了电动汽车扁线绕组电机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包括扁线绕组的制作工艺、电机的铜耗计算和冷却等技术。其次介绍了扁线绕组电机的特点,并与圆线绕组电机进行了对比,对扁线绕组独特的制作步骤进行了说明。再次介绍了扁线绕组电机在国内外的发展以及应用情况。然后介绍了扁线绕组电机铜耗及其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对应用于扁线绕组电机的不同冷却方法和计算方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各自的优点。最后给出了扁线绕组电机关键技术解决方法的方向,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高转速下扁线电机的交流损耗,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以一台8极48槽扁线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建立扁线电机模型,分析交流损耗的影响规律,并以关键结构参数为变量,提出一种基于响应面设计的遗传算法优化方案,仿真结果表明,高速工况下,电机交流损耗降低约6.8%,各转速下电机效率均有所提升,且高效区间的平均占比提高约7.8%。  相似文献   

4.
驱动电机关乎着汽车的动力性能和能源转换效率,永磁同步扁线电机因其大扭矩、恒功率、强磁场等优势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首选。文章通过分析扁线多层电机的性能参数,以永磁同步扁线6层定子电机为例,采用叠绕组和波绕组两种绕制方式展开绕组绘制图,对6层定子绕组接线方式进行了细致分析,得出叠绕短距绕制时节省端部用铜,但引接线比较杂乱且最后线圈嵌线较困难;波绕组虽引接线整齐美观,但短距绕制时不能节省端部用铜量,据此解读了扁线电机定子绕组的嵌线技术,力求解决职业院校教学中的难点和汽车维修技术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油冷电机油道、绕组的换热效率,持续不断地将油液喷淋到电机关键位置,本文基于某高压油冷扁线电机,运用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理论,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工具进行数值模拟,先进行流量分配仿真估算,再进行局部仿真,分析电机定子冷却状态,通过量化油液流动状态,探究绕组喷淋冷却方法的原理、效果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电动汽车用电机驱动系统效率,在电机设计、材料选择、工艺装配方面总结出提升电驱系统效率的解决措施。在电机设计方面选择适合电动汽车的电机,优化控制算法;在材料方面,选择性能较高的铜线、硅钢材料和高频材料;在工艺装配方面,应用扁线绕组工艺可以提升电机的转矩和效率,优化铁芯与叠装工艺,从而降低电机铁损。通过增大系统输出效率,降低各项损耗,可以提升电动汽车用电机驱动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延长电机使用寿命,应加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散热系统技术研究,通过高压扁线油冷电驱动可有效提升电机散热稳定性,促进电机传热效率的提升。据此,对新能源汽车扁线电机技术、扁线发卡结构以及油冷技术进行分析,在扁线电机基础上构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油冷系统,提出相应的油冷系统设计方案,对电机各部分损耗展开计算,并就机壳冷却油道及喷淋油道进行结构设计,促进电机散热性能及结构可靠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针对温度变化对微型电动车轮毂电机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磁热耦合分析方法,并对轮毂电机进行了磁场和热场分析.采用Ansoft Maxwell软件建立了轮毂电机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获得了其内部复杂磁通密度云图和磁力线分布图.建立了湿度场的数学模型,计算了绕组损耗、定转子铁损和永磁体的涡流损耗,并以此耦合到温度场作为热源.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计算了轮毂电机稳态温度场和各部件的温度分布以及起动过程中定子铁芯与转子铁芯瞬态温度曲线.仿真结果与试验实测温度值基本一致,表明采用磁热耦合方法分析轮毂电机的热源分布与温度分布准确可行,可为今后的轮毂电机优化设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汽车电器》2022,(8):9-10
<正>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至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20%左右,至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性能的提高和市场的高速发展,对驱动电机也提出更多要求。从性能角度出发,更好的驾驶体验通常需要电机具有更高效率、更轻量化、更静音、更长寿命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电机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其中,扁线技术对于提升电机功率密度、提升效率、降低损耗具有显著作用,电机高功率密度和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扁线电机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驱动电机功率问题,在同电压、同材料、同定子外径下,分析了不同极槽配合的设计方案。针对不同的极槽配合车用驱动电机,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电磁性能分析。通过空载和负载仿真计算对齿槽转矩、反电动势谐波、转矩、损耗、效率等性能进行数据对比,分析不同极槽配合的优劣,为车用驱动电机开发设计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新能源车用扁线电机技术发展并将其引入大规模生产,对制造工艺链中去漆焊接工艺进行研究。制定一种扁线电机去漆工艺方案,基于产品特性要求,结合去漆效果评价方法,对去漆表面有机物残留度、表面粗糙度、热影响区长度以及焊接拉拔力与有机物残留度相关性进行分析,明确给出去漆质量RFU值限定范围。通过不同扁线漆膜绝缘方案去漆效果对比,采用激光去漆工艺适配多种绝缘方案,减少换型成本投入。通过去漆效果、成本投入、使用维护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指导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陈震  肖翔  惠豆豆 《上海汽车》2024,(2):3-8+21
以一台额定功率70 kW的车用水冷永磁同步电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电机的损耗来源,并基于流体力学与传热理论建立了电机的热模型。在处理仿真模型时对绕组及气隙域进行了等效处理,考虑了铁芯导热系数的各向异性,并使用STAR-CCM+软件仿真获取得到电机在额定工况下的温度分布。通过在轴向水道内壁增加凸起特征对冷却水道结构进行优化,对优化后水道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水道模型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最后,在电机测试台架上对优化水道后的电机进行了温升测试,将测试数据与仿真数据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绕组温度两者几乎一致,永磁体温度偏差2.95%,这表明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依据电动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性能要求,研究电机在不同的绕组长宽、磁钢长度上,改变一个变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借助电磁场有限元软件JMAG研究和分析电机在电路电流、电路电压和转矩的不同,分析得到绕组长宽和磁钢长度的变化对电机的影响。结论表明,磁钢长度的变化对最大电路电压及电流的影响较大,绕组长度对电机转矩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多频供电的移动电站中变频机组用异步电动机(当其外来电源频率变化以及考虑绕组能量损耗等因素后)的运行工作性能作系统的定量分析,提出各项特性的精确表达公式和曲线,并予以讨论,提供了电站控制系统方面必要的理论和依据以及实现高精度指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建立某商用电动汽车电机损耗模型并开展其水冷热仿真分析,研究不同散热结构参数对电机温升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台架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6.
建立某商用电动汽车电机损耗模型并开展其水冷热仿真分析,研究不同散热结构参数对电机温升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台架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
鲁连军 《上海汽车》2006,14(5):32-35
对采用ISG电机的一款混合动力轿车进行了系统匹配仿真分析,通过对NEDC和SHDC工况下不同电机功率匹配情况、燃油消耗的仿真分析,得出了不同电机功率匹配对油耗的影响;接下来通过0~100km/h加速仿真,确定了满足加速性能要求的电机功率,并通过多次连续加速测试确定了电池容量的大致需求。从仿真分析的角度提出了ISG系统可行的匹配方案和预期的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运用Ansys Workbench ISG温度场仿真方法,使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本田雅阁ISG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场进行仿真,并与电枢绕组温升试验结果做比较,同时讨论电机温度对转子磁钢和磁桥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M脚本的四驱纯电动汽车扭矩分配方法,该方法根据系统效率最优法进行前后电机扭矩分配,通过输入某车型相关参数和M脚本,自动计算不同车速、不同轮边扭矩下的损耗功率,并自动提取最小损耗功率和对应的前电机扭矩分配比例系数,最后得到前电机扭矩分配比例系数MAP。通过对多种分配方式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所提出的扭矩分配方法是可行的,能够为车企在节能减排方面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永磁同步电动机作为机电能量转换设备,对其控制实质是电磁转矩的控制。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可以实现电动机全速域下工作,如何满足不同性能要求,电动机工作特性是根本依据。本文从数学模型分析比较两种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从中可看出电机不同运行状况时的电磁关系及对转矩的影响。同时,介绍了电压型逆变器的调制技术,为利用和改善电机工作提供综合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