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自动变速器是在机械式变速器、液力变矩器等液力传动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液力传动技术于19世纪初发明于欧洲,最早于1912年将液力变矩器应用在船舶上。由于液力变矩器不仅具有防止发动机过载的作用,而且还能无级地改变转速比和扭矩比,因此迅速在其他领域得到应用,主要用于公共汽车.  相似文献   

2.
赵文天 《汽车维修》2002,(10):46-46
自动变速器油是用在自动变速器中的液体,其作用是:传送变矩器的扭矩;控制液压系统,以及变速器中的制动器和离合器;润滑行星齿轮及其他运动部件;冷却转动部件.自动变速器油的正确使用与否,对变速器的工作和性能有很大影响,现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二)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液力变矩器是液力传动中的又一种型式,是构成液力自动变速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装置在发动机的飞轮上,其作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自动变速器中的齿轮机构,并具有一定的自动变速功能。自动变速器的传动效率主要取决于变矩器的结构和性能。  相似文献   

4.
按照结构及原理,自动变速器可以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液力自动变速器(AT)、无级自动变速器(CVT)、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AMT)、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液力自动变速器(AT)液力自动变速器的传动部分主要由液力变矩器和多排行星齿轮组成,它仍然分多档、几速,实际上是能实现局部无级变速的有级变速器。液力变矩器除了起离合器的作用,还具有无级连续变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重型车辆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手动变速器,重型自动变速器(通常指传递扭矩大于900N.m的变速器)的生产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按照自动变速器的构造,可分为5种类型。一、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T)AT指液力变矩器加行星齿轮排式自动变速系统。液力变矩器是通过液体动量矩的变化来改变转矩的传动元件,它具有小范围内无级连续变速和自  相似文献   

6.
早期的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的执行器(电磁阀)只有两至三个,主要是用来完成换挡和变矩器锁止离合器的控制;现在许多自动变速器已装有多个电磁阀(5、6、7、8、 9个等)。尤其是换挡电磁阀数量的增加使得换挡电磁阀完全取代了节气门油压和速度油压对D挡位升降挡的控制。变速器上各种新的电磁阀相继出现,例如控制换挡点过渡电磁阀、正时电磁阀、倒挡电磁阀、扭矩转换电磁阀、扭矩缓冲电磁阀、强制降挡电磁阀等大量应用使得电控系统  相似文献   

7.
液力变矩器在早期的自动变速器中主要起到液力耦合和变矩的作用,使发动机动力可以有效地传递到变速器中。随着汽车对燃油经济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多年前液力变矩器中就开始加入了锁止功能。液力变矩器在锁止时,  相似文献   

8.
自动变速器油(ATF),在自动变速器中是液力变矩器的传动介质和液压控制系统的工作液。对自动变速器内部零件来讲,它还起到润滑和冷却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自动变速器的正常工作。许多自动变速器的故障都是由于没有按规定使用自动变速器油引起的。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和使用自动变速器油,才能减少故障,提高自动变速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3.变矩器 (1)变矩器的结构液力变矩器由泵轮、涡轮、导轮和壳体组成,其工作示意图如图158所示。泵轮与变矩器壳焊接为一体,由发动机飞轮驱动;涡轮与变速器输入轴通过花键相连,是变矩器的动力输出端,同时也是自动变速器的动力输入端。动力由泵轮传递给涡轮,其传递介质是自动变速器油(ATF)。  相似文献   

10.
引言 汽车自动变速器主要由变矩器、行星齿轮机构、液压自动换档控制系统、电控装置、自动变速器油冷却和过滤装置五部分组成.变矩器多为三元件综合式,用于柔和传递扭矩并自动增大输出件的扭矩2~4倍.行星齿轮机构由2~3排行星齿轮组成2~5种速比,可使扭矩再增大2~4倍,从而提高汽车的适应能力,而且是同轴同向减速增扭、常啮传动,故其结构紧凑、啮合量大、加速性好、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1.
一、自动变速器结构J31车型的自动变速器主要的一种规格是RE4F04B自动变速器。由于VQ35DE发动机的大排量、大扭矩,对RE4F04B自动变速器作了一些改进,以增强自动变速器的性能,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RE4F04B自动变速器结构示意图1.2-4挡制动带活塞2.倒挡离合器鼓3.变矩器壳体4.油泵5.制动带6.倒挡离合器7.高挡离合器8.前行星齿轮9.低挡单向离合器10.后行星齿轮11.前进挡单向离合器12.超速挡离合器13.低倒挡制动器14.输出轴齿轮15.输出轴惰轮16.前进挡单向离合器17.减速小齿轮18.主减速齿轮19.差速器壳20.输入轴21.变矩器22.后端盖23…  相似文献   

12.
液力变矩器位于自动变速器的最前端,安装在发动机的飞轮上,其作用与采用手动变速器的汽车中的离合器相似。他利用油液循环流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并能根据汽车行驶阻力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自动地、无级地改变传动比和扭矩比,具有一定的减速增扭功能。  相似文献   

13.
郑立 《汽车与配件》2004,(51):14-14
2004年末,福特公司的Montego轿车即将上市.该车搭载了ZF公司最新开发的CVT无级变速器,成为首批搭载这种CVT无级变速器的美国轿车。这种新型的CVT.型号为CFT30,它是第一台采用链条传动的CVT.为了达到良好的性能.CFT30同时装有一个液力变矩器。CFT30能与扭矩高达310Nm的发动机相匹配.其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超过了目前4档自动变速器和最新开发的6档自动变速器。  相似文献   

14.
自动变速器(一):—自动变速器综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应读者的要求,我们约请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的博士生导师葛安林教授为 本刊撰写了自动变速器系列专题讲座。葛安林教授是我国自动变速器方面的专家,多年从事 自动变速器的理论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 ,在此我们代表广大读者向葛安林教授 表示感谢。此系列讲座共分 9个部分,分别为自动变速器综述;液力变矩器;液力变矩器的 自锁与滑差控制;自动变速器的典型结构及发展趋势;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AMT);无级 自动变速器 (CVT);自动变速器的控制与换挡规律;自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相似文献   

15.
自动变速器油(AutomaticTransmission Fluid)简称ATF是指专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油液。ATF对自动变速器的工作、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汽车自动变速器保养的主要内容就是对ATF的检查和更换。ATF的功用 在自动变速器中ATF主要有下列功用: 1.通过液力变矩器将发动机动力传递给变速器; 2.通过电控、液控系统传递压力和运动,完成对各换挡元件的操纵;  相似文献   

16.
自动变速器油(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简称ATF是指专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油液。ATF对自动变速器的工作、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汽车自动变速器保养的主要内容就是对ATF的检查和更换。ATF的功用在自动变速器中ATF主要有下列功用:通过液力变矩器将发动机动力传递给变速器。  相似文献   

17.
自动变速器是在机械式变速器、液力变矩器等液力传动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目前,自动变速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液压控制式自动变速器(简称液控自动变速器),另一类是电子控制式自动变速器(简称电控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式自动变速器的故障检查、诊断程序比较简单,这种变速器的故障可能来自两方面,发动机或变速器本身,所以,应首先确定发生故障的部分,其检查、诊断程序如下:①初步检查;②失速试验;③换挡延迟试验;④道路试验;⑤液压系统试验;⑥零部件拆卸和检查。  相似文献   

18.
自动变速器是在机械式变速器、液力变矩器等液力传动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目前,自动变速器可分为2大类:一类是液压控制式自动变速器(简称:液控自动变速器),另一类是电子控制式自动变速器(简称:电控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式自动变速器的故障检查、诊断程序比较简单,这种变速器的故障可能来自2方面,发动机或变速器本身,所以,应首先确定发生故障的部位,其检查、诊断程序如下:1初步检查;2失速试验;3换挡延迟试验;  相似文献   

19.
(6)电子控制单元的布置形式、结构组成及控制功能目前自动变速器的电子控制单元有两种布置形式:独立式和非独立式。独立式称之为TCM,非独立式即发动机控制单元和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组合在一起,一般称之为PCM(动力模块总成)。控制单元内部结构组成主要包括:微处理器、软件、输入转换电路(A/D)及输出驱动电路(D/A)等。电子控制单元主要对自动变速器来完成:换挡正时控制、油压调节控制、变矩器锁止正时控制、换挡品质控制、发动机制动功能控制、信息传递(与其他控制单元)、自诊断、失效保护控制、巡航定速控制等等。  相似文献   

20.
液力自动变速器中变矩器的油液、液压操纵系统的工作油液以及行星齿轮机构的润滑油液都是一种专用的液力传动液,称之为自动变速器油(AIF)。它是一种特殊的高级润滑油,不仅具有润滑、清洁、冷却的作用,还具有传递扭矩和液压以控制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工作的功能。由于自动变速器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因而,对自动变速器油的、加注方法、用油量、检查方法、换油里程间隔等均应严格按规定执行。否则,不但容易发生故障,而且影响自动变速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