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2 按喷射时序分类。a)同时喷射系统:在发动机运转期问,各缸喷油器同时开启且同时关闭,由电脑ECU同时喷油指令控制所有的喷油器同时动作如图7(a)。其喷油正时与进气、压缩、作功、排气的工作循环没有什么关系。其缺点是由于各缸对应的喷射时间不可能最佳,有可能造成各缸混合气形成不一样。但这种喷射方式,不需要气缸判别信号,而且喷射驱动回路通用性好,其电路结构与软件都较简单,初期的电喷摩托车几乎均采用这种喷射方式,目前还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2.
电控多点燃油喷射式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式可分为顺序燃油喷射和非顺序燃油喷射.所谓顺序燃油喷射是指按各缸的工作顺序不同.在正确的时刻向该缸喷射适量的燃油;非顺序燃油喷射则不能按各缸的工作顺序在适当的时刻向该缸喷射燃油,这对发动机的性能会略有影响,但可省略相位传感器(也称凸轮轴位置传感器CMP),且发动机控制模块也可简化。为减少喷油时刻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非顺序燃油喷射发动机多采用分组喷射的方式,如4缸发动机.如果工作顺序是1-3-4-2.可采用1-4缸为一组同时喷射,2-3缸为一组同时喷射.喷油时间选择上避开对两缸中的某缸影响较大的点。无论是何种喷油方式.对喷油正时的要求是在进气行程前将燃油喷完,如图1所示。如果喷油时间选择不当.特别是边进气边喷油.会对发动机的排放,动力性和经济性有所影响。下面分别对两种不同控制方式发动机的喷油正时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喷油控制。  相似文献   

3.
b)分组喷射的控制图8是雅马哈YFIS电喷系统,采用的是分组喷射控制电路,图9是雅马哈YFIS分组喷射正时图。它是把四缸发动机的4个喷油器分成两组,电脑分组控制喷油器,两组喷油器轮流交替喷射。发动机曲轴每转1圈(360°),只有一组喷油器喷射;每一工作循环(720°)中,各气缸喷油1次。  相似文献   

4.
发动机控制模块基于发动机控制模块从各种信息传感器中获得的信息,控制喷油器.每个喷油器按发动机点火顺序独立喷油,这被称为顺序燃油喷射(SFI).发动机通过6个独立的喷油器喷油,每个汽缸一个,这些喷油器由发动机控制模块控制.发动机每转动两圈,发动机控制模块通过使喷油器线圈短暂通电来控制.  相似文献   

5.
对采用电控单体泵和共轨喷油器的双电磁阀控制燃油系统进行试验研究,该系统能完成对供油和喷油的独立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双电磁阀控制燃油系统可方便地控制启喷压力,从而灵活地调节喷油规律;可在部分工况下实现等压喷射;双阀系统开始和结束喷射时刻的燃油压力会影响实际喷油持续期的长度,喷射压力越高,实际的喷油持续期越长.  相似文献   

6.
a)同时喷射系统:在发动机运转期间,各缸喷油器同时开启且同时关闭,由电脑ECU同时喷油指令控制所有的喷油器同时动作如图7(a)。其喷油正时与进气、压缩、作功、排气的工作循环没有什么关系。其缺点是由于各缸对应的喷射时间不可能最佳,有可能造成各缸混合气形成不一样。但这种喷射方式,  相似文献   

7.
1.电磁式喷油器(INJ)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采用电磁式喷油器。其有多点喷射的喷油器与单点喷射的喷油器两种不同形式(如图1所示)。 多点喷射每个缸有一个喷油器,安装在进气门上方,当ECU发出喷射信号使电磁线圈通电后,针阀被吸起,汽油从针阀与喷孔的环形间隙喷出,当电源切断后,针阀在回位弹簧作用下关闭喷油孔。针阀的开启持续时间(即  相似文献   

8.
针对自主设计研制的压电喷油器,利用喷油规律测试仪,试验研究了压电喷油器的喷油规律,并分析了喷油器在不同轨压和控制脉宽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和喷射能力.结果表明:在不同轨压和控制脉宽下喷油器进行喷射时,喷油持续期较为稳定;当轨压从120 M Pa增加到160 M Pa时,喷油开启响应延迟仅增加了约14.5%;当控制脉宽从1.0ms增加到2.5ms时,喷油关闭响应延迟减小了约14.9%;喷油器进行多次喷射时,主预喷标准差分别仅为0.4和0.3左右.  相似文献   

9.
《车用发动机》2006,(2):24-24
丰田公司的D-4S发动机安装了新型燃油喷射系统,即各缸分别装有缸内直喷式喷油嚣和进气道燃油喷射器的双喷油系统。发动机在高负荷时,由于缸内直喷的进气冷却效果使充量效率提高,改善敲缸,从而实现了高压缩比下的高功率;发动机在中低负荷时,对缸内直喷和进气道喷射两套系统进行最佳控制,力求降低油耗并使燃烧稳定。此外,在冷起动后使催化器尽快暖机,实现净化排放。D-4S发动机的缸内直喷式喷油器采用了可提高喷雾空间分散性的高压双缝喷嘴喷油器,高雾化的燃油从2个喷口喷射到燃烧室,从而实现了均质燃烧。  相似文献   

10.
7)喷油器。喷油器根据ECU的指令会将汽油以雾状喷入进气歧管。见图35。当ECU将开启针阀的电信号通过驱动电器作用于电磁线圈后,柱塞和针阀在电磁吸力作用下,上移使阀门开启,汽油以雾状(由喷口形状决定)喷出;喷射结束后,电磁线圈断电,柱塞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回位,关闭阀门;各喷油器的开始喷射时刻及喷射持续时间均由ECU控制;当某缸活塞位于进气行程时,ECU"电令"喷油器喷油;各喷油器的喷油周期为720°曲轴转角。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共轨喷油器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发动机对"先缓后急"喷油规律的需求,研究了一种双控制腔进油量孔的新型共轨喷油器。基于AMESim平台建立了喷油器模型,并应用EFS测试数据进行了模型校准。结果表明:与常规共轨喷油器相比,新型共轨喷油器针阀关闭速度提高了2倍,控制腔进油量孔流通面积减少了50%以上,更容易得到"先缓后急"的靴形喷油规律;减小控制腔容积可以提高喷油响应速度,增加滑阀弹簧预紧力可以提高滑阀恢复速度,以上措施能够提高新型喷油器的多次喷射能力,满足不同发动机性能需求;受滑阀副油道的作用,新型共轨喷油器在单结构参数、单次喷射条件下,喷油一致性受加工误差影响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12.
喷油器是柴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其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发挥,进而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因此,无论是在发动机定期保养,还是在发动机大、中、小修时,都要对喷油器进行校验与调整,确保其喷油压力符合规定、喷射距离适当、喷射椎角正常、喷油雾化良好,并保正各缸供油均匀、压力一致、喷油正时准确。为达到上述要求,需要一种操作简便、调试精度高的喷油器校验装置,并便于携带、不受场地和环境限制,能在野战条件下对喷油器实现就车快速校验调试。  相似文献   

13.
14.在传统的直列泵或分配泵柴油喷射系统(包括电子控制系统)中,由柱塞偶件产生的燃油高压通过高压油管传送到喷油器上,当喷油器端的燃油压力达到设定值时,燃油压力就迫使喷油器开启并喷油,喷油t的多少由开始通过泄油降低燃油系统的压力时的《)决定.因此叫做“位盆控制’。A.喷油器开启时间的长短B.喷油泵的喷油正时C.柱塞偶件的位置D.柱塞偶件的形状和行程15.共轨式柴油喷射系统、泵喷嘴式柴油喷射系统和单体泵式柴油喷射系统都将产生高压的功能和控制燃油定t的功能分开。他们通过对喷油器电磁阀的触发实现喷油器的开启和关闭,根据喷…  相似文献   

14.
故障现象 一辆奇瑞Ⅱ代轿车,采用玛瑞利多点顺序燃油喷射系统,出现发动机不能起动的故障。起动发动机时无高压火花产生,喷油器也不喷油。  相似文献   

15.
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实际上是一个带电磁阀的喷油嘴,其作用是控制和雾化汽油.喷油器的故障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喷油器线路故障;②喷油器油路故障;③喷油器针阀胶结,喷油器不喷油;④喷油器裂纹溢油;⑤喷油器接线座有油垢脏污,接触不良,工作不正常;⑥喷油器其它元件损坏,致使其不能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二、控制系统原理及检修1.燃油喷射控制系统发动机控制模块(ECM)接收来自不同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信号确定喷油量和喷油正时。除发动机起动过程外,ECM在整个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执行顺序燃油喷射控制。喷油量由喷油器开启时间的长短确定,即燃油喷射的持续时间。发动机起动时,ECM根据冷却液温度来确定燃油喷射的持续时间。发动机正常工作时,ECM根据下面的公式确定燃油喷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7.
<正>一、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及控制模式赛欧轿车装配的C16NE型发动机采用电控多点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控制模块(ECM)控制各缸喷油器的通/断电,曲轴每转动180°,分别向喷油器1、4和2、3通电一次,这样有利于发动机在低速和低排放水平的情况下保证燃料充分燃烧,获得最大的转矩。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如图  相似文献   

18.
田良云  宋军  乔信起  黄震  李孝禄 《汽车工程》2004,26(5):521-523,533
叙述了柴油机电控共轨式喷射系统喷油过程的试验装置及原理,实测了HEUI—A液压增压式喷油器的喷油规律,并对共轨压力和喷油脉宽与喷油量、预喷射和喷油率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故障现象:一辆桑塔纳2000GSi(时代超人)轿车,装备AJR型发动机,采用德国波许公司Motronic.3.8.2电子控制多点顺序燃油喷射系统.该发动机起动时无高压火花产生,喷油器也不喷油,发动机不能起动.  相似文献   

20.
如何检修汽车喷油器故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喷油器易发生的问题有:喷油器接线座有油垢脏污,造成接触不良;喷油器针阀粘连,造成喷油器不喷油;喷油器有裂纹、溢油;喷油器其它元件损坏等.检修喷油器的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