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黔桂线上电力机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时,引起牵引变电所跳闸,发生电弧烧损接触网线索的问题,分析了电力机车过分相引起线索烧损的原因,提出了安装自动断载装置、加强机车监控、加强车顶绝缘设备的维护、优化关节式电分相结构和参数检调等防范措施,从而减少了关节式电分相引起变电所跳闸及烧损线索的情况,保障了电力设备的安全及电气化铁路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2.
接触线是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载流能力对接触网的温升具有重要影响,选择合理的载流量试验方法是接触线性能检测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线索载流量的热平衡计算原理,概述了国内外线索载流量的研究方法,并系统对比了接触线、架空线索以及电线电缆的载流量试验方法特点,发现环境控制、试验张力、稳定温度是载流量试验的关键控制因素,现有的接触线载流量试验方法在这3个方面还存在不足。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接触线载流量试验方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对既有接触网设备的更新改造,通过更新材质,提高线索载流量和绝缘强度来达到提升接触网供电能力是我国目前采用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通过巡视和检修发现,改造后的接触网设备电气烧伤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治理接触网设备发生电气烧伤故障已成为铁路基层供电运营单位亟待急需解决的问题。经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实践,揭示了烧伤的成因,提出了治理的相关标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接触网设备电气烧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铝包钢承力索载流量的测试方法、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方法,得出了稳态载流量与暂态载流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蠕变对载流承力索性能有一定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部分地区的高速铁路工程中采用了非载流吊弦,与载流吊弦相比,在接触悬挂、电连接等电气负荷方面存在差异。为解决非载流吊弦线路接触悬挂、电连接等设备电气负荷特性问题,利用CDEGS软件,建立仿真计算模型,并通过模拟试验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接触网导线空间几何分布的计算模型,对非载流吊弦线路的接触悬挂、电连接等电气负荷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取流点附近的电连接流过的电流最大,且最大电流不受电连接数量的影响,在中心锚结装置两侧设电连接可有效抑制电流流过中心锚结装置,并据此提出电连接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重载铁路大秦线的大运量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牵引网阻抗计算、供电网络模型分析、接触网线索电流分布计算;对历经多次扩能改造后进一步提升运量的接触网导线实际载流量进行分析,为大秦线接触网检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重载铁路具备牵引质量大、功率高、接触网载流量大等特点,对接触网的系统需求不同于普通铁路,有必要对接触网关键技术方案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分析和多方案比选论证,确定接触网导线规格、张力配置、主要零部件选型及电分相形式等关键技术方案。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山西中南部铁路、张唐铁路等重载线路。针对目前重载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规格型式不一,不便于运营维护的现状,建议加强对重载铁路接触网主要装备的统一化、标准化研究,保障运输安全、降低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8.
针对邯郸供电段辖内连续三次出现的牵出线承力索断线故障,通过实地测量分析了牵出线机车取流时各支路间的电流分配关系,讨论了特殊情况下的接触网线索间的电位差,并针对设备现状提出了既有线通过增加门型电连接和增大交叉线索间接触电阻预防承力索断线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9.
接触网载流量是电气化铁路的基础设计参数。传统方法计算接触网载流量时,只考虑接触网各导线自阻抗和导线间互阻抗对电流分配系数的影响。本文基于牵引网多导体传输线数学模型,给出了考虑回流电路影响时的接触网载流量计算方法,结合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牵引网和AT牵引网实例,对接触网载流量及各导线的载流利用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当牵引网中存在距离接触网较近的回流导体时,传统方法计算出的导线电流分配系数存在明显误差。  相似文献   

10.
关节式电分相线索烧损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节式电分相是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运行过程中频繁发生线索烧损故障引起变电所跳闸,严重危及行车安全.本文结合关节式分相运行中跳闸及线索烧损的统计情况,从关节式电分相的结构、检调以及机车运行等方面分析了引起线索烧损的主要原因,制定了提高接触网安全运行可靠性的具体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载流量计算不仅是接触网各导线选型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牵引供电设计的关键环节。基于新标准TB/T 2809—2017《电气化铁路用铜及铜合金接触线》与TB/T 3111—2017《电气化铁路用铜及铜合金绞线》,研究导线正常工作以及考虑磨耗情况下的载流能力,计算不同导线组合的电流分配系数、综合载流量以及各导线的载流利用率。结合工程实例,给出接触网导线选型的基本方法,得出如下结论:(1)有多种接触网导线组合能满足本工程的载流量需求,牵引供电设计应分析不同导线组合载流能力,以确定最优的导线配置方案;(2)按照接触网系统设计寿命选择导线磨耗比会更加合理,接触网导线选型也更加灵活;(3)采用20 min最大有效电流和短时最大电流来校核接触网持续载流量较为合理。(4)从载流量角度出发,本工程接触网最高工作温度可选取为95℃。  相似文献   

12.
分析国内既有线路重载列车开行过程中存在的制动效果减弱、制动模式不统一等问题,提出改变牵引模式和制动模式的解决方案。经理论设计和实际验证得出,在既有机车上对制动控制部分进行改造,加装电—空转换制动接口、无线同步控制计算机系统、管压流量监测装置等设备,能够为重载列车开行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牵引供电设备在运行中因电接触可靠性差造成设备故障的原因分析,阐述了电接触不良的原因,探讨了改善电接触性能的方法以及为提高电接触的可靠性在日常检修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复一电化区段直供方式下开设“V型天窗”作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防护措施提出了具体的做法和要求,对进行接触网设备检修作业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苏鹏程 《电气化铁道》2006,(Z1):54-56,60
本文介绍了客运专线铁路牵引负荷的特点,提出了接触悬挂稳态载流量、短时载流量和短路载流量的分析计算方法,并结合高速铁路接触网在近、远期的典型配置,给出了计算结果和保护对策,为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稳定和经济运行,可根据牵引负荷特征利用该方法来选择牵引网导线的材质和截面.  相似文献   

16.
从现有的牵引变电所运行实际出发,对其运行中的电参数和保护,开关等实时状态信号量的自动记录进行研究,对于运行,检修人员及时分析处理设备缺陷,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列车超速防护系统对轨道电路信息和传输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日本、法国等国外高速铁路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的控制方式,并探讨研究了高速铁路车载列控设备的控制方式,提出了对轨道电路信息和传输的要求,包括正确选择载频频率、调制方式、钢轨短路电流、信息量等。  相似文献   

18.
兰新高铁开通后在百里、三十里大风区内时常发生附加导线正馈线(AF)大幅振动,并且造成线索疲劳断股、零部件磨损失效等故障,严重威胁铁路运营安全。采用理论与现场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利用ANSYS—Fluent进行模拟风场仿真计算,对挡风墙增速效应及线索同阶次共振频率进行分析。基于接触网专项抗风技术科学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风场分析结果,提出AF恒张力补偿设计方案,以改变风场与AF线频率。建立试验段进行方案试验,并利用试验段现场在线监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本次的AF线恒张力补偿设计,解决了悬挂点、电连接、补偿装置、限制架等四大关键性技术难题,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抗风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弦和电连接是电气化铁路接触悬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气负荷是接触网安全运行的基本保证。目前世界上电气化铁路主要采用载流型铜合金绞线整体吊弦和软铜绞线电连接。本文从耦合平行导线电路计算原理出发,结合工程实际对接触悬挂吊弦和电连接的电气负载能力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出吊弦和电连接的电气负载能力需求,意在提出接触悬挂电连接的设置原则。研究结论:(1)载流型整体吊弦具有显著的多点并联分流作用,仅在变流点附近的3~5个吊弦和1个电连接明显参与了接触悬挂的电流分配,其余吊弦和电连接几乎不参与,电流趋近于零;(2)由于吊弦的载流能力十分有限,在持续变流点处的吊弦不能满足持续载流要求,应设置电连接;(3)电连接设置的具体原则为:在供电线上网、绝缘锚段关节和非绝缘锚段关节、满足电流径路需要的不同股道接触网之间等处应设置电连接,而其余部分无需设置电连接;该设置原则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  相似文献   

20.
针对铁路客车上的逆变电源设备检修后测试规范性差、效率低、无法记录数据、无法带载试验等关键问题,研制了DC600V客车电源模拟负载试验台。试验台具有试验机位多、测试效率高、过程自动化等优点,提高电源设备的故障处理效率和成功率,节约电源设备检修维护成本,确保客车运行中用电的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