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钢连铸钢轨落锤断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钢首批用连铸坯生产的75kg·m-1BNbRE钢轨进行接触焊试验时,出现母材落锤检验不合格。对该批钢轨进行较为全面的性能检验,包括成品钢轨化学成分,氢、氧、氮含量及残留元素复验,拉伸、冲击试验,轨头踏面中心线硬度试验,金相组织、奥氏体晶粒度、非金属夹杂物、低倍组织、脱碳层检验,断裂韧性试验,残余应力测定,落锤试验等。对落锤断裂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试验结果表明,该批钢轨的材质性能基本合格,成品钢轨轨底残余应力过大是落锤不合格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部分炉号钢轨韧塑性能偏低、表面有矫痕等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我国钢轨固定式闪光焊接头静弯试验的极限破断载荷及挠度水平,参考欧洲相关标准,分析了128个焊态接头的静弯试验结果;同时进行了160个接头的落锤试验,分析了静弯和落锤试验结果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参考欧洲标准,96.9%的接头正压载荷1 600 k N不断,挠度全部20 mm;96.9%的接头反压载荷1 500 k N不断;相同条件下的钢轨焊接接头落锤和静弯试验结果相关性不明显;灰斑是导致接头静弯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顶锻量11.5 mm的接头其静弯性能很好,而落锤性能较差;U71Mn轨出现灰斑的概率远大于U75V轨,但U75V轨的灰斑面积通常更大。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铁路钢轨焊接标准接头力学性能检验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钢轨焊接标准接头力学性能:落锤、静弯、疲劳、硬度、冲击和拉伸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提出改进建议:闪光焊、气压焊接头落锤检验保留,试验温度范围提高;静弯试验加载速度上限应加以限制;疲劳试验应朝四点弯曲方向发展;冲击和拉伸检验设底线值。  相似文献   

4.
阎利 《机车车辆工艺》2006,(2):20-21,30
分析了ST型缓冲器检修后行程落锤试验方法存在的问题。通过试验分析,重新修订了试验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ST缓冲器落锤试验合格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ST缓冲器试验过程及机理。结合现场检修工艺试验,分析了影响落锤试验合格率的因素,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成都工务大修段采用小型移动式气压焊设备,与西南交通大学联合立题攻关,开展对60KgPD3钢轨的焊接试验,经不断优化焊接工艺,对近300个焊头的焊接试验,最终解决了焊接落锤质量不合格的关键难题,获得稳定的落锤质量。2001年度,60KgPD3钢轨已成渝、成昆铁路大修地段铺设无缝线路的工地焊接头上使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国内外普速铁路钢轨的应用现状,对比分析标准中钢轨断面、断面尺寸极限偏差、定尺长度、钢种、各检验项目等内容。结果表明,我国普速铁路钢轨标准在钢轨断面、定尺长度、钢种、低倍检验、拉伸试验、非金属夹杂物、落锤试验等项目上,与欧洲、日本、美国存在差异。S,P,非金属夹杂物等级要求低,低倍检验、拉伸试验等技术指标要求严格。建议我国钢轨标准提高S,P,非金属夹杂物要求等级,减少拉伸试验检验频次,取消落锤试验。  相似文献   

8.
介绍国内外普速铁路钢轨的应用现状,对比分析标准中钢轨断面、断面尺寸极限偏差、定尺长度、钢种、各检验项目等内容。结果表明,我国普速铁路钢轨标准在钢轨断面、定尺长度、钢种、低倍检验、拉伸试验、非金属夹杂物、落锤试验等项目上,与欧洲、日本、美国存在差异。S,P,非金属夹杂物等级要求低,低倍检验、拉伸试验等技术指标要求严格。建议我国钢轨标准提高S,P,非金属夹杂物要求等级,减少拉伸试验检验频次,取消落锤试验。  相似文献   

9.
缓冲器性能的综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凤刚  林乐 《铁道车辆》1996,34(4):21-26
介绍了缓冲器性能试验方法及各种试验方法 差异。认为缓冲器的性能试验应以动态试验为主,特别是以落锤试验为主(可定量),冲击试验为辅(可定性)的原则进行。提出了常用经验公式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0.
落锤检验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综合性检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国内钢轨焊接接头的质量评估。以往涉及落锤检验的研究都是基于标准锤头质量,没有针对非标准锤头质量条件下的研究。为扩大落锤检验适用范围,本文针对非标准锤头质量分析了落锤检验中钢轨接头的受力情况,根据轨底最大冲击应力相等及能量等效原理,提出非标准锤头质量条件下落锤高度的计算思路,为非标准条件下钢轨闪光焊接头的落锤检验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