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道路交通标线的逆反射亮度系数测量是保证道路交通标线可视性、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为验证车载式道路交通标线逆反射测量仪测量逆反射亮度系数的可靠性,对比手持式逆反射标线测量仪与车载式标线测量仪的适用性,使用便携式道路交通标线逆反射测量仪与车载式道路交通标线逆反射测量仪分别进行试验,采集某道路的标线逆反射亮度系数。对比测量试验数据发现,两设备各测点的数据基本吻合,车载式道路交通标线逆反射测量仪在稳定性和测量精度方面都已达到试验要求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标志逆反射性能与夜间视认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规范和引导道路交通标志及其逆反射材料的使用,提高道路交通标志的夜间视认效果,对交通标志及其逆反射材料的等级、类别、结构、光度性能、色度性能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分析,研究交通标志的逆反射性能及与夜间视认性的关系。通过对国内交通标志及其逆反射材料的使用现状分析,认为夜间视认性与逆反射性能的关系较为复杂,应针对逆反射材料的类别、结构,以及在交通标志中的搭配使用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修订现行交通标志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逆反射相关术语定义和测试系统的分析研究和不同旋转角下反光膜光度性能的测试计算,认为旋转角是逆反射测试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对逆反射材料测试的影响十分显著.在逆反射材料测试中引入旋转角,将规范和完善逆反射测试方法,消除因材料方向性而造成的光度性能测量误差,指导对反光膜等逆反射材料的质量评价和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4.
5.
采用热熔型路面标线涂料的软化点、流动度测试数据,建立材料软化点、流动度与施工熔料温度的相关性,分析三者之间的最佳关系,查找最优施工温度,为提升热熔反光型涂料公路交通标线逆反射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相关规范规定的共平面几何法为标准方法,由多家检测机构同期使用相对测量法和共平面几何法采集交通标志反光膜样品的逆反射系数,通过"成对观测值情形下两个均值的比较"分析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检测结果,验证相对测量法检测交通标志反光膜逆反射系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使用逆反射测量仪对产品进行检测和为研究逆反射测量仪计量检定技术而对逆反射测量仪进行的比对和测试试验,介绍了逆反射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及逆反射测量仪和其自带校准板的计量检定方法和技术。分别阐述了标准表法和标准试样法的环境条件、仪器设备需求和试验步骤,同时也对使用两种方法实施校准过程中可能引入不确定度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并从使用的标准、环境需求、设备需求和引入不确定度的因素四个角度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其各自的适用条件和在逆反射测量仪计量检定工作中的作用。为逆反射测量仪计量检定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路面平整度对道路交通标线逆反射亮度系数测试的静态影响机理,减小工程应用中的误差,针对手持式逆反射测量仪和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在忽略仪器测量基准平面偏差的前提下,参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路面平整度“最大间隙”的要求,分析路面平整度影响下的现场测试几何条件,提出逆反射标线板设计方案及其参考值赋值方法,开展手持式逆反射测量仪和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的测量偏差试验。在逆反射标线板参考值赋值过程中发现,反射照度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降低,同逆反射亮度系数随入射角变化产生的变化趋势呈非线性关系。手持式逆反射测量仪和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无法识别入射角产生的偏差,仅通过测得的反射信号强度计算得到逆反射亮度系数,因此其变化趋势和反射照度随入射角变化的趋势相近。入射角偏差对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测量结果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ur22为4.8%,对开放光路的手持式逆反射测量仪测量结果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ur12为7.4%。研究结果表明:入射角偏差对道路交通标线逆反射亮度系数的现场测量结果影响较大,在现场测量时应注意调整仪器的放置位置;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较手持式逆反射测量仪抗干扰的能力更强,在路面平整度较差的路段选用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并进行数据修正能够提高测量结果的可信度;建议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选取9 m内最大高程差不超过7 mm的路段进行现场自校准。  相似文献   

9.
为了精准有效地进行交通事故预防预警,基于车辆OBD驾驶行为数据及信息熵理论,提出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预估方法。首先,分析异常驾驶行为高发位置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位置的关联性;其次,构建以道路交通安全熵为一级指标,急加速率、急减速率、急转弯率、超速率、高速空挡滑行率为二级指标的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改进熵权法的道路交通安全熵计算方法;然后,基于密度聚类、K-means聚类提出了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等级数确定方法,并基于K-means聚类建立了风险等级阈值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异常驾驶行为高发位置与交通事故发生位置具有一致性;通过对log对数底数选择优化、二级指标零值处理、指标权重分段计算3个步骤改进的熵权法,可弥补log对数函数无法计算零值指标熵值的缺陷,避免指标权重为负、指标熵值与权重反映信息不一致的现象;两步聚类避免了孤立数据点对安全风险等级划分的影响。以重庆市4条城市道路(总长约38 km)进行实例验证后得出,道路交通安全熵与交通事故表征的道路交通安全状态趋势一致;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等级可划分为高、低风险2级,道路交通安全熵优化阈值为0.042,最后,风险等级划分准确率为87.88%。研究成果可为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点辨识、交通事故预防预警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在交通信号灯通行规定的体系结构上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以信号显示为核心的交通信号灯通行规定体系结构,并按新的体系结构对交通信号灯通行规定重新进行了阐述,同时对通行规定中涉及到的现行交通安全法规和交通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纠正和改进的建议,为进一步完善该条例以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平面交叉口间距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平面交叉口间距主要包括信号交叉口的间距、无信号接入间距以及支路与交叉口的间距。研究表明道路上的交通事故率、出行时间、延误随着交叉口、交通信号、接入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总结分析了平面交叉口间距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并给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关键成因,对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因致果集中分析,构建了涵盖机动车驾驶入、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及乘车人、道路环境、意外的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处理,得到了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关键因子,进而提出了道路交通事故关键因子分析步骤.以我国2006~2012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为例,对原有38个相关联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道路交通事故的关键成因是机动车非法行驶与停靠致因因子(贡献率57.34%)、交叉口与路段非法穿越道路致因因子(贡献率23.12%)和道路设施不健全与交通工具故障致因因子(贡献率12.58%)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行人过街安全非常重视,很多地方开展了改善人行横道安全方面的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部分措施的科学性及实效性值得商榷。对此,首先梳理了人行横道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也是目前人行横道设置的主要依据。进而,列举了部分人行横道的创新措施,包括:调整人行横道样式、智能斑马线的应用、推广礼让斑马线。最后,基于交通工程基本原理,分析改善人行横道安全应关注的几个方面,重点处理好人行横道控制方式、视距与视区、照明与反光三大因素,并提出改善安全性的5条具体措施,其中部分措施是对现行规范的创新,为人行横道的科学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当前公路交通气象研究的主要焦点分析,强调了建立系统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的重要性,将重点着眼于宏观监测与作用机理分析两个关键研究层面展开与推进,并结合一些工作成果提出一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交通指路标志字高与视认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理论分析和大量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指路标志汉字字高与视认性的定量关系.基于视觉生理学理论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交通标志汉字字高通用模型,该模型与实测数据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性.研究结果一方面验证了我国现有指路标志字高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为交通指路标志字高的科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冰雪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及其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寒冷地区冬季冰雪天气条件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被动、消极,部门间协调性差,紧急救援效率低的局面,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冰雪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安全特征,通过总结国内外冰雪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安全处理策略,得到了3类有效降低冰雪天气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的管理措施:信息提供、交通控制和冰雪处理,并从道路维护管理者、紧急事件管理者、道路交通管理者和道路交通参与者4个方面就3类管理措施各自所能取得的安全成效进行了分析,初步建立了寒冷地区冰雪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期望能对我国寒冷地区的冰雪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以单向交通组织区域边界的道路节点为OD点,把交叉口转向流线虚拟成路段,转向车道的通行能力作为虚拟路段的容量,转向车道的行程延误作为虚拟路段的交通阻抗,与实际的路段一起组成单向交通组织区域节点OD之间的路径,采用集合运算合成节点OD之间的通道容量。利用交通均衡方法,经交通分配得到单向交通组织区域的路段和虚拟路段的交通量。通过计算饱和度判断路段和交叉口的拥挤程度,诊断出交通瓶颈,为单向交通组织方案的完善提供可靠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让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城市交通,分析了目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存在的不足,并对此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完善了规划内容。通过进一步对交通安全潜在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全面系统的交通安全评价体系、合理制定交通安全管理的规划方案、完善规划方案的效益评价,对现有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进行了补充、深化,使其能更好地反映影响交通安全的众多因素以及各因素对交通安全影响程度的大小,从而有效地指导城市交通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