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和,云南昆阳人(今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本姓马,小字三保,回族人。祖父与父亲同叫哈只。哈只并不是真名,而是阿拉伯语haji的音译,意思是“巡礼人”,即朝圣。当时人们把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人尊称为哈只。礼部尚书李至刚说郑和“自幼有材志”,这与他从小所受教育及其祖父、父亲的经历很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7月11日,我国将迎来第二个"航海日",这一次的主题是"郑和精神与航运发展的关系".我们今天航运界的创业思想、船队管理、航线开辟、对外友好往来,所走过的路无一不是郑和精神的传扬.所以郑和是永远值得人们纪念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郑和",他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他的丰功伟绩,代表中华文化对世界航海文明伟大的贡献,而受到世界各地的肯定与认同.所以,他也是"世界的郑和". 今年是明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球各地都将举办一连串庆祝活动,以迎接这一光荣的世纪大庆典.我们重温郑和历史,回顾历代中华民族海洋历史的兴衰,的确也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编辑《中国航海史基础文献汇编(图画卷)》搜集、整理船画、船图时,收集到了一份中国木帆船在美国海军中服役的罕见影像资料.依据收集到的这艘船的资料介绍,使我们对这艘中国木帆船有了一定的了解.介绍资料说,在外军舰船编制中,曾经有一艘中国式的三桅"戎克船",不仅拥有正式的海军军籍,还有正式的舰名"郑和"号("USS Chen Ho"),以及根据帆船分类的舷号"IX-52".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事》2010,(8):24-25
为了呼应和实施世界海事日"船员年"的主题,今年的"郑和航海贡献奖"确定为"杰出船员奖",十名船员获奖。同时,本届航海日"郑和航海贡献奖"还专门设立了两个"特别奖",分别颁发给翟墨和朱毓林。  相似文献   

6.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郑和首次下西洋前夕,曾请当朝的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李士刚为其已故的父亲撰写了碑文。这块石碑至今仍嵌在云南郑和故里的马哈只墓前。它对于研究郑和童年所受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2005年是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伟大壮举的600周年.这个百年一遇的伟大日子的到来,在中国和世界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近二十几年,有关的省、市,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有些国家相继成立了致力于郑和研究的学术团体,发动学者著书立说、创办刊物进行了不少研究郑和、宣传郑和的活动.2002年国家成立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筹备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开展着各种纪念活动.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就是在这种纪念、研究郑和活动热潮推动下成立的.不少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为了更有力地推动纪念郑和、研究郑和的活动,还提出申报成立中国郑和研究会的倡议.  相似文献   

8.
2005年,纪念航海先驱郑和的"航海热"在中国大地涌动.在荡漾着"航海热"的氛围里,"郑和"的名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世人耳熟能详,七下西洋的伟大民族精神一次次让人热血激荡.7月8日,郑和航海暨国际海博会在上海隆重开幕,吸引了来自中国以及海内外众多的炎黄子孙,同时也引来了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众多国家的宾客.  相似文献   

9.
袁洁 《珠江水运》2006,25(5):63-64
"航海日"虽然是一个新兴的法定活动日,但因其有着郑和辉煌的航海史作积淀,同时也顺应了当代航运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一出炉便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从纪念郑和航海的壮举和卓越精神、增强航运界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对公众进行航运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外塑良好的国际航运形象四个方面,对"航海日"的功能作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航海家。郑和航海活动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文明与进步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因此,总结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能够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借鉴与启示,而且能够进一步宣传我国"和谐世界"的传统思想,对我们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1405年,满载2.7万余人的庞大船队,郑和下西洋从太仓刘家港出发—— 1996年,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以下简称"中远")进军江苏省太仓,沉寂近六百年的"郑和下西洋起锚地"太仓港,至此结束"无港之港"境况,成为太仓经济建设的一方热土.  相似文献   

12.
海韵长歌     
在数千年的中华历史画卷里,蕴涵着数不尽的迤逦华章,浓墨焕彩间,一段惊天的巨澜岿然腾起,气贯苍穹,这便是"郑和下西洋"的篇章. 郑和船队,公元1405年于太仓起帆,270多艘舟船踏浪同行,27000多人随船远航.  相似文献   

13.
正云南是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故乡,位于云南昆明的郑和纪念馆则是云南对于郑和的最好纪念,这座在去年航海日正式对外开放的纪念馆,让更多人能够了解郑和,了解七下西洋的史诗故事。本次2018年珠江片区"中国航海日"活动捐赠船模仪式就在郑和纪念馆举行,蕴含着缅怀故人、追根溯源的寓意。七件珍贵船模入驻郑和纪念馆作为2018年珠江片区"中国航海日"活动的重要环节,7月19日15时30分,船模捐赠仪式在郑和纪念馆举行,来自珠江水系的珠江航务管理局、广东海事局、南海救助局、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中交广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浩瀚的航海史上,记载着惊喜,也记载着悲怆。从徐福、法显、鉴真、汪大渊,到鼎盛时期的郑和,构成了中国航海史的主线。在“郑和时代”,其船队之浩大、技术之精良,航线之久远世界无出其右者。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开辟了航海新时代,同时也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文化、贸易等领域内的大变革。但在郑和之后,中国航海却戛然而止,让世界无数人扼腕痛惜。从此,中国远离了曾引以自豪的航海时代,也失去了对海洋的控制,接下来中国经历的是一段段耻辱的历史。2005年7月11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被中国正式确立为“中国航海日”。航海日的确立,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航海的姿态——航海壮志去又回!  相似文献   

15.
林永存 《航海》2005,(5):8-12
郑和下西洋研究热点中的“宝船之谜”,至今纷争莫属。在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之际,厦门福船作坊复制“郑和宝船”模型一艘,在上海举办的“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参展。这艘由厦门大学庄景辉教授和福船作坊洪玉生技师共同研制的船模,重现了“郑和宝船”的雄姿与风采,为破解“郑和宝船之谜”揭示了一种新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六百年前郑和率船队下西洋,不仅是中国人的壮举,也是世界的壮举.1955年,先父董浩云先生撰写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五十周年的文章,现节录如下: "近世言航海,称拓疆者,无不盛道狄亚士之抵好望角,哥伦布之见新大陆,与夫伐斯哥·达伽玛之航抵印度.试一论中国航海大业,则蹙焉自沮,以为万年安乐,谁搜瀛海之神奇,百姓亨宁,奚控云涯之幽险.  相似文献   

17.
一舟 《中国水运》2005,(2):40-41
600年前(1405年),中国的郑和远洋船队令人瞩目。船队由260多艘海船(据考证,最大的“宝船”有1万多载重吨)组成,载着2万多人,航行13万海里,向沿途30多个国家眩耀中国的富甲天下和乐善好施,说明中国当时造船规模和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87年后,西方才有了第一次远航。那是哥伦布带领3艘小帆船和87人,去追寻《马可波罗游记》中神秘的中国。但从郑和以后,中国从海上消失了,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航海事业密不可分。600多年前,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不但彰显了繁盛一时的明朝实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壮大。为了弘扬郑和精神,自2005年起,国家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开展"航海"日活动,对于我国这样有着光辉  相似文献   

19.
正613年前,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远洋船队,开启了七下西洋的伟大航程,建立了和平、友好、互惠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搭建了与世界各国、各民族贸易交往、文化交流的桥梁。今天,我们齐聚美丽的春城、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故乡,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传承郑和"敬业献身、忠心为国,敢为人先、奋勇拼搏"的伟大航海精神,共同庆祝2018年珠江片区"中国航海日"活动。请允许我代表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和珠江片区"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向珠江水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郑和船队从福建长乐"伺风开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和非洲,遍访当时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航海规模之大,编队船舶之多,造船和航海技术之先进,时间之久,难度之大,组织之严密,都是同时代其他各国远洋航海活动所无法比拟的,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最伟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