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公路弃土场用于居民安置区是弃土场的利用方式之一,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是保障居民安置区安全的重要环节。以贵州厦蓉高速公路水都段AT8标广义隧道进口K37+500左侧弃土场为例,对用于居民安置区的弃土场稳定性、承载力等进行分析评价,并就弃土场用于居民安置区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山区公路弃土场除了进行规范化的工程治理外,还应有效的将弃土场变为一种资源,发掘其社会效益,满足地方群众和政府的生产生活需要。文章通过对兴畲高速公路弃土场治理的总结和研究,明确了山区公路弃土场工程治理的规范化和社会效益,供同类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路》2015,(12)
为有效利用公路建设中的清表土资源进行公路取、弃土场等临时用地恢复,降低工程建设对沿线土地资源的影响,为公路临时用地复耕、复垦提供条件,通过模型分析和实验,研究提出公路取、弃土场等临时用地平台区域内利用表土进行堆形地貌营造的方法,并结合临时用地恢复初期土壤条件特点,提出加快临时用地恢复和土壤改良的植物种类选择原则。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临时用地恢复前期的水土流失,提高公路建设临时用地恢复水平。  相似文献   

4.
免的设置许多弃土场来满足弃土处置的要求,但当其处于桥下时会对整个桥体产生不利影响。经分析可知,在桥下弃土场的作用下,桥墩不仅承受着桥面上部重力荷载的作用,也承受着弃土场滑坡作用在其上的侧向荷载和桥墩周土体产生的不均匀土压力。本文通过计算发现桥下弃土场可以在弃土覆盖不厚的情况下就对桥墩产生较大的弯矩,使得桥墩处于不稳定状态,且结合实际工程,发现对于为维护弃土场桥墩的稳定性所采取的处置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滑坡的防治措施,如在桥墩所在断面上进行削方的措施进行防护,在此基础上也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比如防排水和设置抗滑桩等。我国西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因此在西部进行公路建设由于受到地形地貌的限制,不可避  相似文献   

5.
山区公路弃土场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填筑过程中压实度是影响弃土场稳定性和用途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弃土场较多用于复耕、居民拆迁安置或停车区的建设.以上述3种利用方式为对象,以弃渣体物理力学参数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弃渣体强度、高度,以及不同弃渣场地条件下的沉降分析,得出工后剩余沉降与这些影响因素的关系,再结合三种利用方式可接受的沉降变形要求,提出弃土场压实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6.
弃土场是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具有破坏性的线外附属工程,弃土场对环境的破坏和水土流失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一方面在设计过程中需对全线废方有所控制,另外一方面也要在施工工程中对弃土场进行合理设置和施工.弃土场的设置是评价建设工程好坏的一个因素,通过对高速公路中弃土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应对措施,为高速公路弃土场的设置、管理和处治措施建设,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山区公路弃土场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填筑过程中压实度是影响弃土场稳定性和用途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弃土场较多用于复耕、居民拆迁安置或停车区的建设。以上述3种利用方式为对象,以弃渣体物理力学参数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弃渣体强度、高度,以及不同弃渣场地条件下的沉降分析,得出工后剩余沉降与这些影响因素的关系,再结合三种利用方式可接受的沉降变形要求,提出弃土场压实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8.
弃土场是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具有破坏性的线外附属工程,弃土场对环境的破坏和水土流失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一方面在设计过程中需对全线废方有所控制,另外一方面也要在施工工程中对弃土场进行合理设置和施工。弃土场的设置是评价建设工程好坏的一个因素,通过对高速公路中弃土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应对措施,为高速公路弃土场的设置、管理和处治措施建设,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弃土场是公路工程的组成部分,由于在设计和施工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经常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根据四川省道某弃土场病害治理工程实践,综合有限元分析和极限平衡理论对弃土场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理正岩土计算软件,对弃土场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并计算边坡下滑推力,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山区公路弃土场植被恢复覆土的主要作用,在对覆土来源、现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中对植被恢复覆土厚度的规定及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立地条件的弃土场植被恢复对覆土厚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弃土场是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具有破坏性的线外附属工程,弃土场对环境的破坏和水土流失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一方面在设计过程中需对全线废方有所控制,另外一方面也要在施工工程中对弃土场进行合理设置和施工。通过对高速公路在设计中间弃方量产生原因进行剖析,提出了应对措施,为高速公路在土石方的控制,以及消化方面提供了参考数据,为同行在设计方面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遥感对优化后的取弃土场生态环境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北省张承高速公路工程实例,将遥感技术运用到取土场、弃渣场的研究中,对优化后的项目区取(弃)土场生态环境进行安全评价,对受地形限制不能改变位置的取(弃)土场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路侧弃土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较为常见的弃土方式,由此引起的路基变形破坏时有发生,但相关的研究却少见。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就路侧弃土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弃土于路基下侧,对路基稳定和变形的影响较弃土于路基上侧小;水对弃渣体及路基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弃土于路基上侧时路基稳定系数可降低约18%,弃土于路基下侧时弃渣体的稳定系数可降低约10%;工程上应加强路侧弃土外部与内部防排水设施的设置,以减少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因高速公路建设所产生的弃土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需对弃土场进行复垦.基于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理论研究,以贵广高速公路弃土场的生态恢复为背景,对弃土场的绿化生态效益进行价值评估,为高速公路建设生态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导洞为PBA工法进行大型地铁车站施工的主要临时结构,具有距离近、个数多的特点。为研究多个导洞施工的群洞效应,采用三维数值计算模型,讨论了地表沉降影响随导洞的施工顺序、工法、施工间隔和台阶长度等因素的变化规律。以地表沉降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4因素3水平的试验研究。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导洞的施工工法是影响地表沉降的最主要因素,而导洞的施工工序影响较小。导洞的施工间隔和台阶长度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并非单调函数,有最优值的存在。因此,可通过优化导洞间施工间隔和台阶长度来降低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16.
阿荣旗-北海公路六寨-河池段高速公路地形地质复杂。文章针对该工程出现的特殊路基、长大纵坡路段、桥梁选址、选型、不良地质地段隧道、路线交叉、弃土场设置等关键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7.
软土地层浅覆土下钢管幕顶进沉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荣军  陈立生 《隧道建设》2018,38(7):1236-1242
为研究软土地层超浅覆土下钢管幕顶进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规律与机制,以上海中环线田林路节点改善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试验方法,对整个管幕顶进周期内地表初期沉降、累积沉降与工后沉降的变化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工况条件下地表沉降发展规律。结果表明: 试验结束后地表最大沉降为9.8 mm,管幕群施工对地表沉降具有累积作用; 单根钢管顶进时后半段隆起,隆起值在精度允许范围内; 管幕上方1倍管幕埋深范围内地层沉降变化明显,顺接管施工的工后沉降较大,采取洞口止水措施能有效减缓地层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