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分析了中央分隔带开口在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的必要性;分析了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的计算模型,给出了限速不同、道路横坡不同、中央分隔带宽度不同情况下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的取值建议,以昌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例,给出具体项目的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  相似文献   

2.
水损坏病害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之一,其中雨水通过中央分隔带渗透至路面结构是引起水损坏的重要原因。建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央分隔带雨水渗流模型,模拟了不同降雨强度和不同时间下中央分隔带及路面结构中雨水渗流状况,分析中央分隔带雨水渗流影响深度和广度,提出了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方案。结果表明,中央分隔带雨水渗流集中区域横向位于内侧行车道,深度方向主要位于面层至底基层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在降雨条件下,开放的中央分隔带内的入渗水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会通过防水层的缝隙、裂缝等入渗到路基路面结构层,导致高速公路水损害,给高速公路的长久、安全运营造成威胁。文中针对目前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整体式中央分隔带防排水设计方案,并对该技术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秀芳  杜英娜  王斌  王立敏 《公路》2012,(8):250-254
中央分隔带养护管理是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近几年京石高速公路(河北段)中央分隔带绿化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对京石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的立地条件、管护压力及困难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进而对京石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自制的人工降水仪器,在常德—吉首高速公路路面现场进行中央分隔带降雨试验。通过试验分析了中央分隔带填土的初始含水量和空隙率与排水情况之间的联系,即中央分隔带填土初始含水量和孔隙比越大水渗透的速度越快,横向排水管的出水时间越短。估算出中央分隔带的排水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以此来评估中央分隔带的排水能力与效率。阐述了该路段的中央分隔带在排水设计和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改善中央分隔带排水的建议:(1)在横向排水管埋设的位置设计小窨井,以便于清理,并保证横向排水管的排水能力;(2)可将中央分隔带汇水直接排入人孔,在每个人孔处须预埋管径能满足流量要求的横向排水管;(3)改变中央分隔带内渗沟集水井尺寸,增大集水井的汇水能力,并及时将集水井中的水排出路基外。  相似文献   

6.
结合我国相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以及湖南省高速公路设计与管理实践,对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弯道路段横净距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若按照现有路线设计规范进行最小平曲线设计,高速公路局部弯道路段中央分隔带横净距不足以满足停车视距。然后,针对这一问题,综合考虑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笔者提出了若干工程对策,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设计和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既有高速公路改扩建中央分隔带排水改造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分隔带排水改造是既有高速公路改扩建排水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中央分隔带纵向、横向路基含水量检测与试验路排水效果检验,发现91%的路基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同时,为了检测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将路线沿纵向划分为内涝、深挖方、低填方、浅挖方、凹曲线底部5种样本,针对5种典型路段分别检测其路基含水量表明,凹曲线底部路段含水量最大,且中央分隔带雨水下渗是路基水的主要来源;根据封水方案、排水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结果与既有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排水改造的成功经验,推荐采用封水效果最好的双混凝土护拦方案作为本项目中央分隔带排水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8.
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不再指定公路中央分隔带宽度的推荐值,而是强调应根据中央分隔带的功能来确定,这在增加设计灵活性的同时也提高了中央分隔带宽度选取的难度。文中通过对相关规范的分析,结合有关工程实际,提出了在满足中央分隔带基本功能情况下的最小宽度建议值。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中央分隔带设计对交通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分隔带作为有效组织交通的重要交通设施,在保障交通安全的同时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通过对不同形式中央分隔带的差异化分析,确定特定路况下的中央分隔带设计方案,满足现阶段交通通行的需要,为以后交通环境的改善预留空间。综合比较后,着重分析了实用效果好,适用广泛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式中央分隔带。  相似文献   

10.
截止2014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万km,位居世界第一,由此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大量碰撞事故的发生与中央分隔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以发生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的事故最常见,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护栏的防撞变得越来越重要。文中通过对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活动护栏设置常见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由于汽车内部需要密封的部位具有多样性,就要求防水型连接器本身的结构也应随着使用部位的改变而变化。常见的防水型连接器的设计和使用已经比较普遍,只要在设计过程中计算出合理的密封过盈量,密封的目的就可以实现。而对于一些特殊结构的防水设计,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设计方案是根据汽车示廓灯部位的防水要求,而设计的一种新型的闭合式防水结构。  相似文献   

12.
吕刚  王婷  刘建友  岳岭 《隧道建设》2020,40(12):1757-1764
为提高隧道防排水技术的水平,实现喷涂式防水的定量化设计,以京张高铁东花园隧道工程为背景,研究隧道喷涂式防水喷层厚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工程防水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地下水状况、隧道纵坡方向、隧道所处环境及喷涂施工方式等;提出了喷涂式防水的定量化设计方法,基于隧道不同部位喷层厚度基本值与建议值,进行加权修正最终确定防水层厚度;提出适用于明洞隧道的全封闭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体系,并成功应用于东花园明洞隧道防水设计中。研发隧道自动化喷涂防水设备,通过电脑控制走行装置和喷涂机械手实现了喷涂防水施工自动化,替代传统人工喷涂方式。经实践证明,机械喷涂效率为人工喷涂的4倍,检验防水合格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3.
水下工程的防排水设计是工程设计中的关键,依托实际工程设计对地下工程防排水设计进行研究。提出了水下工程设计的关键技术,并充分考虑现有防水材料的设计使用年限,提出现有防水设施失效后的防水补求措施。对类似的水下工程的防排水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希望以此推动水下工程建设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美群 《隧道建设》2022,42(3):471-477
采用闭腔薄壁构件是地下结构大型预制构件轻量化设计的重要手段,闭腔薄壁构件已在长春、青岛和深圳等城市的装配式地铁车站衬砌结构中率先得到应用。地下结构闭腔薄壁构件目前尚没有适用的规范和标准可参考执行,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的基础上,对地下结构闭腔薄壁预制构件设计关键技术进行论述。首先,从装配式地下结构的受力特性、接头构造、接缝防水及耐久性角度,分析预制构件轻量化的设计方法,论述闭腔薄壁构件轻量化的优势; 然后,通过与带肋的T形、工形和箱型截面构件对比分析,揭示闭腔薄壁构件在剪力滞效应和剪应力分布规律方面具有类似的力学性能特征,即闭腔薄壁构件存在典型的剪力滞效应,但影响程度较低,同时分析剪力滞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适用于闭腔薄壁构件的剪力滞系数,截面剪应力全部由纵向肋板承担; 最后,分析闭腔薄壁构件的主要构造特点及其对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翼缘板、纵向肋板、横隔板、端头板、内部空腔率等构造指标,并从计算分析和设计方法等方面提出闭腔薄壁构件结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5.
对山岭隧道防水设计与施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世红 《路基工程》2010,(4):239-241
隧道防水是隧道工程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尽管隧道的防水设计不断进步,防水施工不断改进,但不少隧道建成后还是存在渗漏水情况,增加了隧道的维修费用。文中从山岭隧道防水设计存在的缺陷和防水施工容易出现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增加基底纵横盲管、设置边墙机械保护板、分区防水、加强资质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和改善山岭隧道防水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解决一款商用车驾驶室车门防水问题,并对防水性能提升进行设计研究。在生产的过程中车门和驾驶室装配固定连接,车门防水由于受到车门钣金、车门密封条零部件、车门电器线束、防水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直都是车门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车门钣金间和门框钣金间隙控制、门框密封截面、档水条密封截面流水方向引导、车门线束及拉丝固定的布置、同时防水膜隔音棉一体式结构控制要求等,提升车门系统防水和其周边相关零部件匹配要求。经过设计控制措施对该车车门系统防水结构设计研究进行实际验证。结果对每一台车淋雨试验,解决防水车门系统漏水问题。从而提高了驾驶员舒适性和保障安全生产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7.
王星  贺维国  费曼利  宋超业 《隧道建设》2022,42(7):1267-1273
为解决跨度大于30 m的超大型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中铺设难、焊缝多、易掉落、质量不易控制等技术难点,提出一种“环纵导排系统+复合土工膜+喷涂高弹性涂膜防水层+自密实混凝土+接缝防水”组合的新型防排水体系。从排水角度介绍环纵排水盲管、凹凸排水板及泄水管等导排系统的设计组成、布置方式及可维护性设计; 从防水角度介绍复合土工膜隔离防渗双重特性、喷膜防水层性能指标及喷涂设计、自密实混凝土结构及接缝防水设计、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等内容。实践研究表明,该新型防排水体系能够适用于超大跨度隧道结构,施工安全可靠,施工工效高,综合性价比好,防水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盾构隧道大埋深、高水压的发展趋势,与规范标准不适用、防水设计型式多样、施工工艺粗放、隧道渗漏多发的技术现实之间的矛盾,对盾构隧道防水机制、技术标准与防水体系,管片防水构造设计,防水施工工艺等问题进行系统探讨,并对我国高水压条件下盾构隧道防水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1)考虑随机性的弹性密封垫截面选取和设计方法、密封垫防水能力定量评价方法、接缝“动态”张开及错台对防水能力的影响等是管片接缝防水机制的研究方向; 2)新的防水技术标准亟待建立,包括对各防水等级渗漏水量及防水措施的考量,防水理念的转变,设计允许张开量、错台量的计算标准和取值依据的确定; 3)应加强外防水涂层、二次衬砌、接缝注入密封剂等防水措施的研究,防水构造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施工的合理性; 4)高水平施工管理队伍的建设与高素质产业化工人的培育,防水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和引入是未来防水施工技术的革新方向; 5)隧道运营期渗漏水智能监测与综合防治是今后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为对超出设计允许张开量、错台量情况下的盾构隧道接缝防水性能进行评价,探究满足防水要求的密封垫极限张开量、错台量,基于南京和燕路长江隧道工程,选取设计的2种密封垫开展极限张开与极限错台工况下的防水试验,得到密封垫在张开量与错台量超出设计允许值后其防水性能的变化规律。1)在密封垫张开量超过设计允许张开量后,密封垫防水性能随张开量的增大逐步减小,且减小幅度随着张开量的增大逐渐增大。2)错台量超过设计允许错台量后,随着错台量的增大,密封垫的耐水压能力总体呈波动式减小的趋势,直至错台量达到某一临界值,其防水性能迅速下降,直至失效。对于存在张开量与错台量超出设计允许值风险的水下盾构隧道,建议在设计时考虑其在极限工况下的防水性能。  相似文献   

20.
浅议公路隧道防水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世龙 《公路》2001,(2):95-98
隧道防水是隧道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从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就公路隧道防水提出一些看法,如应确立防水等级、重视基面凹凸状态、正确选用防水材料等,特别是提出的防水结构处理与目前做法不同,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