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工程实例,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薄壁墩的有限元模型,对结构进行地震时程分析。通过桥墩最大位移差异以确定竖向地震力对结构整体位移的影响。给出了计算原理、计算模型、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桥墩的横桥向和竖向最大位移均无较大变化,只有纵桥向水平位移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
结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及其收敛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考虑双非线性影响的结构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时,为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对弧长增量法和位移增量法中的增量参数、不平衡力收敛计算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考虑全自由度的位移增量法。通过按不同增量法对几种类型的结构进行极限承载力计算,分析了各种增量方法的精度、效率和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在结构的双非线性分析时,弧长增量法和位移增量法均较为有效,且位移增量法的适用性更好。结论为结构双非线性分析时确定合理的算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等跨径RC连续箱梁在强迫位移顶升下的真实力学行为,对长联连续箱梁结构进行优化试算,分别建立了单点在不同强迫位移下的结构应力计算模型、结构间隔强迫位移模型和连续强迫位移模型等3种模型,并和空间ANSYS实体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任意等跨径RC连续箱梁任意中墩存在单点不同步顶升位移,其结构最大应力分布相同,和桥墩位置无关,计算时可以选取子模型计算,节省计算时间和减小计算量。强迫位移按桥墩间隔分布箱梁的附加应力分布最不利,单点强迫位移箱梁附加应力分布次之,桥墩连续强迫位移箱梁附加应力分布最小。实际同步顶升控制时,可对各墩顶强迫位移线形峰值进行控制,若出现的间隔三角形峰值越多,箱梁结构安全越不利。  相似文献   

4.
结合工程实例,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在分析薄壁桥墩自振特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地震反应谱分析.给出了计算原理、计算模型、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探讨了薄壁桥墩自振特性的特点,通过对二维地震动输入下墩顶和墩底位移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二维地震动输入下,对于薄壁桥墩其位移的基本特点是纵桥向水平位移最大,横桥向水平位移次之,而竖向位移最小;结构在二维地震作用下,是以水平位移为主,竖向位移很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曲率模态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构件的损伤定位进行了研究,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出结构的位移模态.根据得到的位移模态利用差分计算得到曲率模态曲线.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曲率模态曲线能够对结构损伤进行识别定位.  相似文献   

6.
对钢筋混凝土桥梁墩柱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应用UC-Fyber截面分析软件对大量方形和圆形截面进行弯矩一曲率分析,给出了墩柱目标位移的实用计算方法.根据我国2008年版抗震新规范的加速度反应谱得到不同阻尼比时的弹性位移反应谱、不同延性系数时的非弹性位移反应谱及非弹性需求谱,给出了结合我国规范的位移需求3种简化计算方法.进行了3种位移需求简化方法的实例计算,对设计算例用非线性时程分析验证了设计结果.结果表明,桥梁墩柱的目标位移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纵筋配筋率、墩高及截面形式等因素都是有关的;基于等效线性化方法和基于非弹性位移反应谱方法以设计反应谱为基础进行计算,既保证了目标位移的实现,也考虑了结构的安全需求;基于能力谱方法以图形显示设计具有简单直观的特征,但是pushover分析得到的结构能力谱曲线与实际情况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桥梁受船舶碰撞的动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铧 《上海公路》2009,(4):40-46
计算了斜拉桥、连续梁和刚构桥在船撞动力作用下的响应,以考察船舶撞击力在航道桥设计中的重要性;对动力和静力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所分析的几种桥型,采用静力计算方法得到的船撞结构内力、位移值与采用动力方法得到的船撞结构内力、位移值有很大的差别。对于设计,静力法过于粗糙,建议在桥梁船撞设计中采用动力计算方法进行船撞桥梁结构内力的计算。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洞口段浅埋偏压隧道支护结构在施工时所存在的容易坍塌、整体位移过大等问题,在充分发挥抗滑桩、锚索和管棚优点的基础上,利用交叉施工和分时注浆方法,提出一种洞口段浅埋偏压隧道新型防护结构。建立地形偏压下防护结构的简化分析模型,并利用M法对防护结构在地形偏压下的内力和位移进行求解;然后利用变形协调条件对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进行修正,最终得出该新型结构在地形和施工偏压联合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状况。结合算例,对新型防护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ADINA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简化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为该新型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焦志鹏  喻泽红 《公路工程》2022,(1):28-35,62
建立毗邻边坡的连续刚构梁桥三维有限元动力计算模型,分析结构体系自振特性,计算刚构连续梁桥结构体系主要特征点的地震位移和加速度反应,并与桥梁实际地震破坏性状和特征比较,证实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计算分析表明,桩体横向地震位移最大值为11.9 cm,出现在边坡上侧的边桩桩顶位置;纵梁以横向位移反应为主,最大位移10.7 cm出...  相似文献   

10.
研究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亚像素位移测量技术,将梯度法和曲面拟合法混合提出一种亚像素位移测量的改进算法,先采用梯度法计算出结构的亚像素位移,再对计算子区进行亚像素插值,然后进行亚像素曲面拟合;提供了计算机模拟散斑图的验证算例及工程结构荷载试验变形测量实例。  相似文献   

11.
依据西安市高新区某桩锚支护式深基坑支护桩内力和侧向位移的监测数据,对支护桩桩身内力与变形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桩身弯矩和位移沿深度方向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支护桩的桩身弯矩值以及桩身向基坑内侧方向的位移不断增加,桩身弯矩最大值出现在基坑开挖底面以下,反弯点沿桩身向下移动。锚索锁定后对桩身内力与位移的作用显著,减小了桩身弯矩,限制了桩身位移的增加;空间效应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桩身内力与位移产生影响,基坑中间支护位置桩身的最大弯矩值与位移值明显大于其他支护位置,分析结果可对基坑的进一步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建华 《隧道建设》2009,29(6):601-604
容许极限位移量的确定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准,通过分析支护结构压力、内力及支护结构变形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构稳定性的判断的根本的指标应基于承载能力(支护压力)或内在的承受能力,并通过实例,利用隧道实测监测资料,建立支护结构内力-安全系数-位移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隧道的允许位移量,这一允许位移量的确定方法,对于大跨度、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允许位移量的制定,尤其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下滑力分布模式不同对抗滑桩内力和位移的影响,基于桩体平衡微分方程和差分解法编制的抗滑桩计算程序,分析了下滑力分别为三角形、矩形、梯形分布模式下对抗滑桩的受力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三角形分布引起的桩体位移和内力远小于矩形分布的情形,梯形分布则介于三角形与矩形分布之间。  相似文献   

14.
抗滑桩是一种常见的高边坡支挡措施,为研究影响抗滑桩的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基于ABAQUS数值模拟研究了桩径、桩体嵌固段长度和桩位对桩内力分布影响。结果表明:(1)桩身弯矩和剪力与桩径呈正相关关系且抗滑桩能够显著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增大桩的直径更有利于边坡的稳定性;(2)抗滑桩的嵌固段深度对桩的内力分布也会产生影响。具体来看,嵌固段越长,桩身内力越大,但增大嵌固段长度可以有效减小桩顶位移;(3)桩布设位置对于桩身的内力影响表现为桩位越靠近坡趾,桩的内力以及桩顶位移越小。因此在抗滑桩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桩的受力和桩的位移。研究结果为高边坡工程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滑面为界将h型桩分为阻滑段和锚固段两部分,分别采用受横向推力作用的平面刚架模型和弹性地基梁理论计算抗滑桩结构内力。依托广东某滑坡治理工程,采用桩体内力监测和深孔位移监测研究h型抗滑桩的内力分布特征和坡体变形规律。结果表明:h型抗滑桩内力计算理论值和实测值较吻合,说明该内力分析方法是合理的;施工扰动和强降雨会加剧坡体变形,h型桩抗滑体系构建完成后,坡体位移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莽山公路k25+600~k25+620段需要填筑,本段紧邻县道067,受县道067的影响,不能采用放缓设计边坡时,提出了路堤边坡抗滑桩超前支护的思想。并用midas数值计算软件对填筑体进行了位移分析,对抗滑桩进行了位移及内力分析,得出位移和内力均在安全范围之内,对类似工程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求解拱桥墩台发生水平位移、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拱桥拱脚相对位移对二次抛物线无铰拱产生的内力,以及拱上部结构施工吊装过程中,拱上结构重力作用下二次抛物线无铰拱的内力,通过结构分析,表明在大跨度拱桥工程中,应考虑拱脚变位的影响;就二次抛物线无铰拱而言,拱上结构施工吊装顺序对拱内力影响不大,但吊装全部完成时拱内力变化最大,应以该内力值作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了解山区高墩弯桥地震响应特性和抗震性能,以打庆高速打扮1号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了计算模型并进行时程分析,研究了地震动入射角和摩擦摆支座对墩顶位移和墩底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震动入射角的变化,墩顶纵向位移和墩底内力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最大纵向位移并未出现在最高墩的墩顶;摩擦摆支座曲面半径和摩擦系数的变化对墩顶最大纵向位移的影响较弱;当曲面半径一定、摩擦系数取为0.01时的墩顶纵向位移和墩底内力均为最大值。  相似文献   

19.
以西双版纳新建公路上跨既有玉磨铁路南联山隧道工程为依托,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隧道结构三维力学模型,模拟公路路基施工前、施工中和运营期的各种工况,分析隧道结构位移、应力、内力和安全系数等变化规律;采用监控量测验证计算分析的准确性.结果 表明:新建公路路基施工引起隧道结构最大附加位移0.3mm,最大附加拉应力0.3...  相似文献   

20.
章志刚 《路基工程》2018,(2):196-200
以某铁路隧道为例,运用FLAC3D数值软件模拟不同断层泥倾角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掌子面轴向位移、初支弯矩沿开挖方向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完整围岩稳定阶段、交界面临近位置变化阶段及断层破碎带段稳定阶段。在距离交界面较远的位置,位移、内力沿隧道纵向变化较小,与在单一土层或岩层中开挖相似。在土岩交界面临近位置,随着断层泥倾角的增大,土岩交界面影响的范围减小。围岩及初支的位移、内力曲线对开挖进深的敏感性不同,随着断层泥倾角的增大,围岩及初支的位移、内力曲线斜率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