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闯 《公路与汽运》2012,(4):162-164
灰土挤密桩法是一种黄土挤密地基加固施工工艺。文中通过对灰土挤密桩在陇西湿陷性黄土敏感地区高速公路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分析总结了湿陷性黄土敏感地区灰土挤密桩的施工工艺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灰土挤密桩是消除黄土湿陷性的一种有效方法。文章以延志吴高速公路实际工程为依托,详细介绍了灰土挤密桩在黄土地区地基处理中的设计与应用,为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刚 《路基工程》2010,(1):178-180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加固机理和设计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采用灰土挤密桩法进行地基处理,不但能有效地消除其湿陷性,而且可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湿陷性黄土对工程影响极为不利。针对这一问题,以宝鸡过境公路工程项目为依托,通过用灰土挤密桩进行桥头路基及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对灰土挤密桩的施工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可以为类似黄土路基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陕西西禹高速公路桥涵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的工程实例,探讨了二灰土挤密桩在公路桥涵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根据黄土特性与工程要求,对二灰土挤密桩的原材料要求与配合比、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检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二灰土桩加固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能满足公路桥涵的要求,其技术上是可靠的,该方法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案的适应性,结合工程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是湿陷性黄土处理的关键问题。对于较小厚度的湿陷性黄土,采用复合土工膜灰土地基可以防止地表水下渗,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对于大厚度湿陷性黄土,采用灰土挤密桩可以满足处理深度要求,消除地基的湿陷性,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灰土挤密桩具有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的特点,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介绍了灰土挤密桩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检验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宝兰客专兰州枢纽工程某一涵洞为背景,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该湿陷性黄土地基,通过现场浸水与未浸水载荷试验,分析处理后地基的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灰土挤密桩处理后,既能有效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又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浸水后地基承载力差异较小,沉降变化明显;垂直渗透深度大于水平渗透范围.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LJ-15合同段实例介绍灰土挤密桩在处理桥梁台背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基本情况。就灰土挤密桩的施工方案以及质量检验标准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由于其施工简单、工期短、质量易控制、工程造价低,在我国黄土地区得到广泛应用。该文结合陕西省延安地区某高速公路桥涵台背地基处理,提出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质量检测的方案,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灰土填料压实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其他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湿陷性黄土地基会造成铁路路基大幅沉降,甚至严重影响路基的安全和使用,必须采取可靠的地基处理措施。结合大西铁路客运专线DK551+230~+850段路基施工,介绍柱锤冲扩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应用的施工工艺、注意事项及处理效果。工程实践表明:应用柱锤冲扩桩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效果很好,各项技术指标都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郑西客运专线水泥土特性与挤密桩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对路基变形的严格要求,路基的长期变形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能否很好地解决地基问题和路基填料问题,包括处理措施选择及工程施工质量。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水泥改良黄土的压缩特性、强度特性、水稳定性;同时进行了现场水泥土挤密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土挤密桩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方面有很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某高速公路工程为背景,在湿软黄土地基现场进行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桩试验,通过改变击实试验的锤击数和桩体填料的类别(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灰土、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素土、纯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探索最优锤击数以及合适的桩体填料形式。结果表明:在保证桩体锤击数至少为8击情况下,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灰土桩的加固效果最好;其次是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素土桩。纯再生材料桩不适宜用于湿软黄土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冲击碾压对城市道路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效果,针对甘肃国际陆港中心区道路建设场地湿陷性黄土特点,设计了湿陷性黄土路基冲击碾压处理方案,采用土体沉降量、压实度、湿陷系数、压缩模量等参数表征处理效果,研究不同冲击碾压遍数下路基不同深度范围的土体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冲击碾压能够有效改善湿陷性黄土路基压实度、压缩模量、湿陷性,冲击碾压25遍后深度为80 cm的黄土湿陷性完全消除;冲击碾压对150 cm范围内的湿陷性黄土压实度提高效果显著,冲击碾压对湿陷性黄土的有效处理深度为1.5 m。  相似文献   

15.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变形的主要形式,提出碎石挤密桩法、垫层法、桩基础法等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以及坡面防护与支挡防护两种路基防护措施,在工程施工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6.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强夯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际工程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原则和强夯处理方案进行了阐述,并对强夯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通过施工效果对比后得出通过强夯处理,可以使路基浅层、深层得到不同程度加固的结论,强夯处理可以成为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加固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非饱和黄土路基由于增湿会产生附加变形,降低路基强度。为研究非饱和土排水过程中含水率、离子含量、土体强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双灰桩联合电渗法的排水技术,采用自主设计的试验系统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试验表明:通过双灰桩联合电渗法使非饱和黄土路基内部的水分产生向双灰桩侧的迁移,含水率平均下降15 %;两侧双灰桩中的Ca2+等离子向土体内部迁移,结合双灰桩的膨胀挤密作用以及胶凝反应,提高了路基土体的强度,对路基产生一定的加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陕西省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工程西吴枢纽立交C匝道路基填筑试验段为依托,研究了建筑垃圾作为路基填料的基本物理性质,结合现场施工分析了建筑垃圾填料压实性能的影响因素,建筑垃圾填料含水率对压实度的影响,合理的碾压遍数及现场建筑垃圾路基回弹模量。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填料含水率控制在14.8%~15.0%时,碾压效果最好,碾压遍数超过20次后,压实功对填料的压实效果已不显著。建议超过15遍碾压后,当压实效果趋于平稳时可停止碾压,此时路基回弹模量为155~170 MPa,相应的压实度为97.87%~98.46%。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环境与岩土工程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黄土路基由于长期浸水而引起的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工程实例说明周围环境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并提出了灰土挤密桩加上地基劈裂压浆联合加固地基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既有宕渣路基建设条件下,采用强夯进行道路地基处理.通过对强夯试验段进行分析与总结,采用“硬壳层整体刚度”设计理念,提出合理可行的强夯施工工艺,结合路基浅层冲击压处理,取得了良好的路基处理效果,避免对欠固结状态下既有路基的重复翻挖,切实保障了工程的经济性,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