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混装使用。在同一车辆上混装不同结构、不同规格、不同厂牌的轮胎。甚至将子午线轮胎与斜交胎同一车辆上混装使用,车轮旋转半径不一,导致受力不均,打滑,磨损加剧。  相似文献   

2.
轮胎的使用     
一、轮胎的概述现代的两种结构轮胎,从表面上看,很难区别。同规格的轮胎,可充气为同一标准轮胎尺寸。如同规格的9.00—20斜交胎与9.00—20子午胎都可充气到外直径为1018毫米、宽度为259毫米。但是,十层级斜交胎的气压是4.9公斤/厘米~2,而子午线轮胎的气压却是5.3公斤/厘米~2。对于轮胎的下沉量,子午线轮胎也大于斜交轮胎。这两种轮胎的结构设计、工艺流程和使用性能也都不同。因此,使用单位要正确使用轮胎。  相似文献   

3.
同一车轴不得混装不同结构、不同负荷级别、不同规格的轮胎,特别是双胎并装和同一轴上斜交胎与予午线胎混装。或者钢丝子午线胎与纤维予午线胎混装,予午线胎原则上应整车配用,也可以后胎装予午线胎,但绝不能前胎装子午线胎,后轮装斜交胎,这样会造成驾驶困难,行驶稳定性差,极易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4.
高速行驶的车辆不能前轮装子午线胎,后轮装斜交胎,最好整车同时装子午线轮胎,但必要时允许前轮装斜交胎,后轮装子午线胎。在同一轴上不能混装子午线胎和斜交胎。高速行驶的车辆严禁装翻新胎。 换用新胎时,最好能全车轮胎成套更换或分前、后轮更换。为保证行车安全,应将新胎装于前轮,修复胎最好装于后轮并且必须经过动平衡的配重校正。经过修复的轮胎质量分布不均,在高速旋转时  相似文献   

5.
无名 《摩托车》2006,(3):39-39
随着国产摩托车制造技术的发展,无内胎轮胎(俗称真空胎)已广泛地应用于摩托车上,特别是高档的骑式车和踏板车,大部分都有标准的无内胎轮胎装备。一、无内胎轮胎的特点无内胎轮胎常称“低压胎”、“真空胎”,分为子午线轮胎和斜交线轮胎两种。无内胎轮胎有较高的弹性和耐磨性,并有良好的附着力和散热性能。特别是子午线轮胎,由于胎冠角为零,在车辆高速前进时变化量小,并能保持较好的行驶稳定性和较小的摩擦,有利于震动冲击的吸收和车速的提高。无内胎轮胎比一般有内胎式轮胎厚得多,且表面又有一层优质橡胶,充气后外表张力增大,在内表面形成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产摩托车制造技术的发展,无内胎轮胎(俗称真空胎)已广泛地应用于摩托车上),特别是高档的骑式车和踏板车,大部分车型均有标准的无内胎轮胎装备。一、无内胎轮胎的特点无内胎轮胎常称“低压胎”、“真空胎”,分为子午线轮胎和斜交线轮胎两种。无内胎轮胎有较高的弹性和耐磨性,并有良好的附着力和散热性能。特别是子午线轮胎,由于胎冠角为零,在车辆高速前进时变化量小,并能保持较好的行驶稳定性和较小的摩擦,有利于震动冲击的吸收和车速的提高。无内胎轮胎比一般内胎式轮胎厚得多,且表面又有一层优质橡胶,充气后外表张力增大,在内表面形成一定的压  相似文献   

7.
魏铁军  刘卫 《汽车运用》2003,(12):33-33
轮胎的正确选型应选用子午线轮胎子午线轮胎强度高,滚动阻力小,胎冠具有较厚的缓冲层,因而变形小,产生热量小。同时,因胎侧薄,散热性好,适宜汽车高速行驶。另外,同一尺寸的子午线轮胎与普通斜交轮胎相比,由于子午线轮胎胎体弹性好,接地面积大,胎面滑移小,因而与地面的附着力强,  相似文献   

8.
一、轮胎规格表示方法和标志子午线货车轮胎表示方法:子午线轿车轮胎表示方法:9 .00尺2014PR…一层级表示一轮惘直径(英寸)一子午线结构标志一断面宽度(英寸)185/70 5 R 14….………编直径(英。】{{’一子午线结构标志}}‘一速度级别标志{’一珍胎的断面高和宽之比‘系列标}志) }一断面宽度(毫米) ·斜交轮胎无“R”标志,如9.00一20一14PR(9.00为断面宽度;20为轮辆直径,14PR为层级标志) .速度级别标志有:S级(快速,最大速度180公里/小时);H级(高速,最大速度21。公里/小时),V级(超速,时速210公里以上)。 二、各种轮胎适用车型 轮胎规格】…  相似文献   

9.
固博士 《驾驶园》2010,(12):53-53
不久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轮胎产业政策》的公告。公告中提到要严格限制斜交轮胎的发展,鼓励发展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到2015年,国内乘用车胎子午化率达到100%,轻型载重车胎子午化率达85%,载重车胎子午化率达到90%。对于那些准备更换轮胎的朋友,在选择轮胎时,也要更多地考虑子午线轮胎了。何为子午线轮胎?与斜交轮胎相比,它又有何优势呢?  相似文献   

10.
轮胎的选配应该根据车型、轮辋型号来进行。同一车型上应装配同一规格、结构、层级、花纹的轮胎。当不同型号的轮胎混装时,轻者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严重时将影响汽车的安全性,可能使车辆失去控制。特别注意不能将子午线轮胎与普通斜交轮胎混装在同一辆汽车上,因为子午线轮胎与普通斜交轮胎在结构和性能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帘线布置角度有较大的差别,致使两种轮胎的侧向刚度不同,汽车的转向特性就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若将两种轮胎混装在同一轴上,就会改变汽车的转向特性,使汽车在高速行驶或在光滑路面行驶时,容易出现转向失控等危险情况,所以禁止将子午线轮胎和普通斜交轮胎装在同一辆汽车上,同时所有车轮必须使用同种规格型号的轮胎。选择轮胎时应注意的问题@王培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一些使用人员对子午线轮胎的结构特征了解不够,导致使用不当,对节油、节胎未能发挥良好效果,表现突出的是子午线轮胎装在前桥上之后,前束值选取不佳。普通斜交轮胎安装在前桥上,一般都有一定的前轮外倾角和前束。前轮外倾角是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半挂车轮胎的损耗展开讨论,简单介绍轮胎的选用方法,以及子午线轮胎相比斜交胎所具有的优势。列出了半挂车轮胎不正常磨损的表现形式,并逐一介绍解决办法,总结了轮胎使用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刘军  孙峻 《汽车运用》2002,(2):27-27
众所周知,汽车轮胎分为高压胎和低压胎两大类。由于高压胎弹性差、胎壁散热性能不好等原因在现代汽车上已基本不再采用。现代大部分汽车都使用低压胎,而低压胎又分为子午线轮胎和斜交线轮胎两种,这两种轮胎哪种更好,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轮胎与路面接触应力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胎与路面的垂直直接触应力分布和最大接触应力决定于轮胎的类型、尺寸、载荷和充气压国等参数;子午线胎的接触应力通常比斜交轮胎高;轮胎载荷主要影响胎肩的接触应力,充气压力则影响轮胎中央的接触应力,垂直方向的最大接触应力可达轮胎充气压力的2倍。  相似文献   

15.
苗常青  杜星文 《汽车技术》1998,(7):43-43,43,46
1前言子午线轮胎是当今轮胎的发展方向,它的技术性能与经济效益比斜交胎好得多。目前,世界发达国家轮胎基本上实现了子午化。一些子午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也正进一步加快轮胎的子午化进程。据预测,到2000年,世界各国的轮胎将基本上实现子午化。近年来我国子午胎发展很快,但载货汽车子午线轮胎发展比轿车子午线胎落后。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油田、地矿、农林及国防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对越野载货车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轮胎的技术性能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车辆的主要损耗部件,越野载…  相似文献   

16.
近十多年来,新型的子午线轮胎已逐步取代旧式普通斜交线轮胎,除了在橡胶材料、配方等方面不同外,在轮胎结构方面,新型轮胎具有以下特点: 1.帘线采用子午线布置普通斜交线轮胎的帘线成交叉布置,帘线与轮胎中心平面的夹角为30~60°。子午线轮  相似文献   

17.
安全行车轮胎选用AB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行驶的车辆应首选子午线轮胎子午线轮胎与普通斜交轮胎相比,具有升温慢、散热快、制动性好、滚动阻力小、噪声低、节省燃油、耐久使用等优点。因此,子午线轮胎不论从安全性、经济性、高速性,还是从耐久性、舒适性等方面来看,都优于斜交轮胎。  相似文献   

18.
子午线轮胎是五十年代初期在欧洲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轮胎。由于它具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深受各国重视,争相研究。1.子午线轮胎的结构特征普通斜交轮胎的帘布帘线是分层交叉排列的,有一定夹角,见图1。而子午线轮胎的帘线排列是零角度,其各层帘线相互平行。这种形式排列颇象地球子午线的径向方向,因而取名为子午线轮胎(radial—ply  相似文献   

19.
米其林带给卡客车用户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作函 《商用汽车》2007,(2):118-119
子午化、无内胎、低扁平比是轮胎的发展趋势.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卡客车轮胎市场的现状要落后很多,子午化率只有23%.作为世界轮胎行业的领导者,米其林积极在中国卡客车市场推广子午线轮胎,推进中国轮胎的子午化.希望通过用子午胎替代斜交胎,以降低燃油消耗、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据资料统计,在全国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有40%以上是爆胎引起的,爆胎多为胎壁厚、散热慢、不适宜高速行驶的普通斜交胎。子午线胎胎壁薄、胎面耐磨、胎体生热慢,是高速公路上高速行车的必然选择。 国产双钱牌载重汽车用子午线胎的速度等级分别为L、M、N3个等级,其最高限速分别为120、130、140km/h;回力牌轿车子午线胎的速度等级分别为S、T、H3个等级,其最高限速分别为180、190、210km/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