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双向自增力式制动器摩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准确地描述双向自增力式制动器的摩擦系数和速度温度等因素间的关系。综合考虑静摩擦到动摩擦非线性阶段,动摩擦速度稳态阶段以及动摩擦随温度变化阶段,建立了制动器制动过程的摩擦模型,并用仿真曲线与制动过程曲线对比,验证了摩擦模型。  相似文献   

2.
利用试验模态参数建立轮胎非稳态侧偏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尚进  管迪华  任礼行 《汽车工程》2000,22(3):145-149
在对轮胎垂直特性和稳态侧偏特性建模的基础上,利用由轮胎模态试验提取的试验模态参数建立了轮胎非稳态侧偏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印迹的动态变形和胎宽的影响,对印迹进行离散化并初步计入了速度对非稳态性的影响,推导出侧向力和回正力矩关于侧向位移和摆动角的传递函数的解析公式,可以计算不同载荷下的非稳态特性,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试验结果相符,建模和计算结果说明利用试验模态参数可以方便地建立轮胎的非稳态特性,计算结果与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汽车制动钳的两自由度非线件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分析了振动系统的稳定性及其系统结构参数对奇异点和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利用数值方法分析了系统振动的频谱结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制动颤振是一种振动失稳现象,扭转刚度和制动时的法向作用力是影响制动颤振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ABS这种主动安全系统实质上是实现了制动器制动力的自动调节,使摩托车制动系统发生了质的变化,提高制动减速度,缩短制动距离,充分发挥制动系统在各种恶劣路面及气候多变区域行驶时的制动效能,防止车轮抱死,消除摩托车在制动过程中的侧滑、跑偏、丧失转向能力等非稳态状态,以获得良好的制动性能、操纵性能和稳定性能,提升摩托车的行驶安全性。随着我国摩托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以及摩托车行驶  相似文献   

5.
针对长途客车行驶过程中频繁出现的由于制动性能而导致的安全隐患,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车辆制动性能参数的设计效率,建立了长途客车整车动力学计算模型,制动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及轮胎模型,并在Visual C++环境下编写了长途客车制动性能模拟计算系统,通过模拟计算分析获得长途客车制动过程中的制动性能参数及响应曲线,并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制动性标准,为制动性能的完善提供了可靠、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汽车转弯制动性能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是一篇研究汽车转弯制动性能模拟计算方法的专题论文。首先建立了11自由度的汽车动力学模型,模拟转弯制动开环试验方法,建立了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其初始条件通过计算汽车作圆周运动时的稳态转向特性求出。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各有关参量的计算方法,然后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出微分方程组的数值解,因此能够详尽地描述和研究各重要参数的变化情况及其对转弯制动性能的影响。最后给出四个典型算例,用以说明计算的可信程度。  相似文献   

7.
详细推导了汽车制动过程中感载比例阀输入输出压力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感载比例阀的介入压力和后轴载荷变化关系的计算数学模型。在该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制动过程中轴荷转移和车身俯仰运动所引起的板簧附加变形,建立了后制动管路油压的的反馈控制模型。用某轻型客车参数带入计算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满足法规要求,这与该车的试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汽车制动动态过程的计算机仿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继铭  田万昌 《汽车技术》1989,(9):19-23,12
介绍了汽车制动动态力学模型和相应的数字计算机仿真计算程序,并将汽车制动动态过程的试验数据与仿真计算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9.
按照摩托车转弯制动开环试验方法,模拟两轮摩托车的转弯制动工况,建立了六个自由度非线性微分方程组表示的动力学模型。以摩托车圆周运动时的稳态转向为初始条件,述了有关参数的计算方法,然后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出微分方程组的数值解。描述和研究各重要参数的变化及其对转弯制动性能的影响,并对摩托车驾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的结构建立了输入输出特性的数学模型,对其在制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作模式进行了分析,为模式的转换定义了有限状态机模型。以某系列车型为研究对象,应用Simulink软件,对制动系统与悬架系统耦合控制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其动特性。样车试验表明制动压力计算结果与测试数据吻合较好,因此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制动系统的设计与匹配。  相似文献   

11.
进行制动噪声整车试验及利用台架噪声试验测量制动卡钳工作变形;建立盘式制动器摩擦耦合有限元模型,计算制动系统的复特征值,利用负阻尼比预测制动器产生噪声的趋势;对比制动噪声整车试验结果、台架噪声试验的制动卡钳振动工作变形以及非稳定模态振型,验证了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制动系统产生制动低鸣噪声的结论。指出,基于整车试验、台架试验和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是解决制动低鸣噪声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汽车防抱制动过程仿真计算模型及其参数的系统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卓平  管迪华 《汽车工程》1997,19(3):129-133,147
本文根据系统辨识理论和防抱制动装置工作原理,建立汽车制动ARMA模型和防抱制动装置仿真计算模型,并根据防抱制动试验中获得的数据对所建立的参数进行辨识,最后的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表明系统辨识方法是分析汽车防抱制动过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徐志新  石耒德 《汽车工程》1998,20(5):279-284
轮胎制动力及滑移率对制动力矩的响应存在着显著的低频衰减振荡现象,这从制动力-滑移率特性曲线上看,表现为一系列的以稳态点为中心的旋涡状过渡曲线。这是稳态的轮胎模型所不能描述的。本文在稳态brush轮胎模型基础上,通过印迹前端蹼处胎冠一阶变形模型,建立了轮胎制动力-滑移率的动态模型,并根据转鼓试验台上的轮胎制动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装有ABS汽车的制动过程进行分析;依据根据功能原理,建立了制动距离的计算数学模型,用该模型推导了ABS汽车在平路和坡道上制动距离的计算公式,该公式表明汽车制动距离的相关影响因素。同时该公式可以应用于汽车制动性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制动系统相关故障和行车间距不足是导致载货汽车追尾和侧翻事故的主要原因,通过制动危险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搭建车辆在途状态检测装置,获取载货汽车载荷、车速、制动系统状态数据;基于传感器数据进行了制动蹄片磨损程度异常、制动蹄片温度异常状态和制动灯故障等单参数制动危险状态辨识;通过对制动过程中车辆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多参数制动距离计算模型,为标定模型参数,设计并完成了车辆滑行试验;通过仿真及实车试验,对载货汽车制动距离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基于多参数制动距离模型,提出了一种检测载货汽车制动过程中的危险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鉴于我国在安全行车间距方面未有明确规定,文中探讨了安全车距,对车辆的碰撞过程作了合理假设,简化了车辆制动过程,建立了安全车距的计算模型。模型中考虑了附着系数在车辆制动滑移过程中的变化,对驾驶员的制动反应时间和制动器作用时间做了合理设置,得出了不同路况、不同车速下的安全车距。最后对模型进行扩展。计算了高速公路在不同限速路段应具有的安全视距,为我国高速公路的设计提供数据参考。仿真结果与国内外数据的良好吻合验证了模型以及参数值设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考虑胎宽时的轮胎非稳态侧偏特性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计算出运动状态下轮胎印迹纵向瞬时变开的数学表达式。在考虑胎宽影响的条件下,建立了车轮输入分别为转动角与侧向位移、侧偏角与转含蓄经时的轮胎非稳态侧偏模型(传递函数)。根据该模型计算出的频率响应特性与试验结果相符,为汽车方向操纵运动仿真,前轮摆振和汽车动态响应等研究提供了反映物理实质的轮胎非稳态侧偏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8.
基于颗粒流模拟的避险车道制动床长度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供了一种利用颗粒流模型模拟刹车失灵货车驶入避险车道制动床后的运动过程,进而确定制动床长度的方法.所建立的颗粒流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刹车失灵货车驶入避险车道制动床后的运动过程.仿真模拟结果显示,FHWA方法偏不安全,工程设计时制动床长度不应小于FHWA方法计算值;制动床坡度越小,FHWA方法计算出的制动床长度越偏不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重型车的侧翻稳定性,建立了包含串联双腔制动阀、继动阀、ABS调节阀及制动气室的真实气压制动系统模型,分析气压制动的动力学特性,考虑制动与侧翻运动耦合,建立包含侧向运动、横摆运动、簧载质量和非簧载质量侧倾运动的重型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提出重型车防侧翻的优化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计算侧倾角和横摆角速度误差及目标函数,得到最优气压制动踏板位移控制序列,实现了差动制动防侧翻控制。选取典型侧翻工况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可弥补气压制动响应延迟的影响,提高重型车的防侧翻能力。  相似文献   

20.
车辆的制动性能指标直接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文中通过对大客车制动力分析,建立了大客车制动时的数学模型,包括整车模型、制动器模型、轮胎模型,利用Visual C++软件编写仿真程序,并进行计算仿真。通过仿真结果观察汽车制动时各参数的动态变化过程,为大客车的制动性能评价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