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4月29日,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水规院)设计的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项目西人工岛首个钢圆筒顺利振沉,标志着深中通道项目进入了实质性的实体工程施工阶段。钢圆筒作为西人工岛围护结构,为人工岛内隧道干地施工提供重要保障。西人工岛轴线长度为625 m,横向最大宽度为456 m,岛体面积13.7万m~2,岛壁结构长度为1 622 m。西人工岛整体呈菱形,57个钢圆筒和116个副格勾勒出"海上风筝"的素描画。钢圆筒直径28 m,高35~39.5 m,筒质量653 t。深中通道西人工岛采用12台进口APE600型液压振动锤联动振沉方案,以保证钢圆筒振沉顺利。  相似文献   

2.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采用大直径钢圆筒插入海床围闭岛体的快速成岛工艺.目前,采用钢圆筒快速成岛的案例相对较少,对钢圆筒施工期倾斜及简体稳定性的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化.文中以深中通道西人工岛为例,针对钢圆筒振沉直至人工岛陆域形成各施工工况,就简体在岛内外荷载综合作用下发生倾斜超限的成因进行分析,得出具体成因与地质条件及施工期简体内...  相似文献   

3.
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工程是我国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立交为一体的跨海交通集群工程。肩负着桥隧转换的重要使命,深中通道西人工岛能否快速、安全成岛是整个工程非常关键的一环。西人工岛功能定位高、施工工期短,在设计及施工上均有一定难度。针对西人工岛总体设计及快速成岛技术进行论证,主要包括人工岛位置、岛型、平面布置、岛壁结构钢圆筒直径、DSM辅助振沉工艺等内容,可为深海大型人工岛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4月28日,随着首个钢圆筒顺利振沉到位,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施工项目(简称"深中通道")在深圳海事局辖区正式开工建设。作为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又一世界级"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集群工程,项目施工范围广、时间跨度长、施工难度大、各类船舶多,海事安全监管难度极大。3年来,深圳海事局组建"深中卫士"先锋队,26 280小时全天候保障"深中通道"深圳段海上施工安全,实现1 095天施工零事故、零污染、零伤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区"建设筑牢安全根基。  相似文献   

5.
<正>2023年6月11日,历经70个小时的出坞、浮运、系泊和安装,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后一节沉管顺利安装,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全线合龙,至此,深圳海事局保障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全部32节沉管浮运安装工作圆满收官,实现了“三零一降”总目标,确保了世界最长最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施工的安全完工。  相似文献   

6.
深圳海事局:奋战在保通保畅一线的"海上先锋队"文吴炳文深圳西部珠江入海口水域,施工船、高速客船、油船、集装箱船、游艇、渔船等各类船舶往来如织,国家级重点工程深中通道正在如火如荼施工中。壬寅年春节,在这样一片通航环境复杂、监管难度极高的水域,一支以服务深中通道建设为重点、以维护辖区水域安全为目标的"海上先锋队"仍坚持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保通保畅的一线,以"海事蓝"阐释着"忠诚红"——这就是深圳海事局"深中卫士"先锋队。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珠江口矾石水道在远期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下称"深中通道")投入使用时所需预留的通航等级,以避免深中通道影响珠江口两岸各港船舶通航的安全、顺畅。综合考虑珠江口现状通航条件和远期港口规划,初步提出矾石水道预留10万吨级通航等级的必要性,并利用数值模拟、综合物探等手段,重点从矾石水道的深槽稳定性、通航水流条件、航道可挖性和航道可维护性进行分析论证,同时对比国内典型规模化港口,阐明港口吞吐量规模对航道资源的要求,提出矾石水道预留航道等级应考虑的因素,最终认为矾石水道预留航道等级为10万吨级是必要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从交通运输部获悉,2020年6月17日,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沉管隧道——广东深中通道首节沉管成功沉放海底,与西人工岛隧道暗埋段实现对接。此次安装采用世界首创的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作业方式,极大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效率。深中通道全长约24 km,沉管隧道长6. 8 km,由32节沉管组成,沉管浮运安装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技术难度最大的控制性环节。本次对接的首节沉管长123. 5 m、宽46 m、高10. 6 m,重约6万t。  相似文献   

9.
《水运工程》2011,(6):89
5月15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西人工岛首个钢圆筒顺利振沉,标志着人工岛围护结构正式开始施工。首个钢圆筒直径22 m,高40.5 m,振沉插入泥面21 m,为目前国内直径最大、高度最高的钢圆筒结构,也是世界上体量最大的钢圆筒结构。这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采用8台液压振动锤联动振沉体系进行钢圆筒的振沉。  相似文献   

10.
粤域海事     
正广东在珠深江中口浩通瀚道的伶主仃体洋海工域程,9开艘庞建大的船舶发出响亮的汽笛声,4艘抓斗挖泥船和耙吸船紧张作业,连接珠江两岸的战略性通道——广东深中通道主体工程西人工岛目前正在加紧建设。深中通道项目是连接珠三角两大功能组团"深莞惠"与"珠中江"之间唯一的公路直连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隧、岛、桥"集群工程。项目采用东隧西桥方案,起自广(州)深(圳)沿江高速公  相似文献   

11.
水工工程基槽开挖后容易出现回淤,影响预制构件的安装质量。深中通道西人工岛附近原泥面表层存在流淤,沉管基槽两侧需考虑设置临时挡泥结构。通过分析比较圆筒+挡泥板+软插板装配式挡泥结构方案与钢板桩挡泥结构方案的优、缺点,认为装配式挡泥结构方案在施工难易、工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介绍装配式挡泥结构方案结构设计与施工工艺情况。装配式挡泥结构稳定性好、工艺简单、装配化程度高,满足沉管基槽挡泥功能要求,可为深水基槽挡泥施工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水运工程》2020,(4):8-8
4月6日,深中通道项目完成E2管节钢壳沉管浇筑施工,这也是深中通道完成浇筑的首节标准钢壳沉管。深中通道主体工程全长约24 km,双向8车道设计,设计时速为100 km。其中,沉管隧道段全长6845 m,预制沉管段长5035 m,由32节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挤密砂桩工程完工,比预定工期提前5个月。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挤密砂桩工程共需打设1. 6万根桩,累计用砂56. 8万m3,先后投入4艘大型专业化挤密砂桩船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克服了成桩贯入和扩径困难,解决了砂料紧缺等诸多难题。施工船砂桩1号一度创下单日施打46根桩的施工纪录。  相似文献   

14.
"六横海事,六横海事,‘中远发展’轮在佛渡水道1号临时锚泊点准备起锚开航。"2月4日,舟山鑫亚船厂修理船舶"中远发展"(COSCO Development)轮在完成常规修理后起锚开航。2015年,舟山六横岛四大船厂修理船舶达785艘次,同比增长21.3%,在船舶工业并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实现逆势上扬。舟山六横海事部门主动发挥专业优势,在监管上走"现代化"路子、在履职上建"服务型"海事、  相似文献   

15.
5月2日,在14艘海巡船和1架海事直升机的紧跟护航下,港珠澳大桥首节沉管在繁忙的珠江口慢慢地向目的港——西人工岛地驶去。据了解,为保障港珠澳大桥首节沉管浮运顺利进行,海事部门出动包括"海巡31"船在内的14艘海巡船,1架直升飞机和100多名执法人员,在繁忙的珠江口  相似文献   

16.
4月1日,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出席了“青岛港引航站成立暨青岛水域‘两制’实施大会”,并为青岛港引航站揭牌。  相似文献   

17.
居玉尚 《世界海运》2009,32(5):32-33
2008年12月19日,全国直属海事系统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在深圳举行。会上深圳海事局介绍了该局开发并使用的“海事行政处罚‘无缝’程序”,这一程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权力规范行使方面的问题,受到了与会者的肯定。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23日至25日,在江苏海事局的统一部署下“,舜天四号”子母驳拖带船队由仪征捷水道启航,安全通过长江江苏段水域,顺利驶抵目的港上海。  相似文献   

19.
8月16日,大运会帆船帆板比赛项目在深圳东部七星湾水域展开第一天的赛事,来自23个国家的100多名选手,65艘船艇参加了比赛。为了确保比赛首日进展顺利,当天上午,深圳海事局局长张建斌来到七星湾大运会水上交通管控与应急指挥部,  相似文献   

20.
正6月8日至9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广东省副省长袁宝成,广东海事局局长、党组书记陈毕伍等领导陪同下,乘坐"海巡0966"船先后考察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环境,了解深中通道建设及安全保障情况,登上"海趸1550"视察港珠澳大桥海事处,前往东人工岛检查港珠澳大桥建设情况,顺江而下考察西江水运发展,察看现场,座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