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2019,(5)
正为促进科技进步,同时也为广大舰船科技人员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从而更好地引领舰船设计技术深度融合,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于8月31日至9月7日隆重举办了"2018 MARIC科技论坛"。此次论坛以"自主、创新、引领"为主题,共设一个主论坛和六个分论坛。主论坛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以及船型开发研究、船舶共性技术等内容展开深度交流;分论坛则分别按总体、结构、  相似文献   

2.
《船舶》2019,(6)
正为促进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广大舰船科技人员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从而更好地引领舰船设计技术深度融合,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于2019年9月9日至9月31日隆重举办了"2019MARIC科技论坛"。本届论坛以"新技术、新发展"为主题,共设一个主论坛和六个分论坛,主要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发展的热点与难点,以及船型开发研究、船舶共性技术等内容展开深度探讨。分论坛涵盖舰船总体及  相似文献   

3.
自全球迈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大数据技术以及各项智能技术随之被应用至各行各业发展中。在此时代及技术更新背景下,充分在船舶检验行业内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检验工作流程中,不仅利于检验工作质量及效率的优化,且对于后续船舶健康以及故障分析也可提供更具实用的参考。据此,本次研究中首先分析了当前船舶检验工作开展中的存在的问题,随后整理出了未来船舶与互联网+相融合发展的对策及措施,旨在通过本次研究内容的展开进一步为船舶检验行业发展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4.
《船舶》2019,(2)
正为促进科技进步,同时也为广大舰船科技人员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从而更好地引领舰船设计技术深度融合,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于8月31日至9月7日隆重举办了"2018MARIC科技论坛"。此次论坛以"自主、创新、引领"为主题,共设一个主论坛和六个分论坛。主论坛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以及船型开发研究、船舶共性技术等内容展开深度交流;分论坛则分别按总体、结构、轮机、电气、舾装等专业,结合各自的研发设计项目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参与论坛现场交流的科技人员演讲内容精  相似文献   

5.
《船舶》2020,(3)
正为促进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广大舰船科技人员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从而更好地引领舰船设计技术深度融合,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于2019年9月9日至9月31日隆重举办了"2019MARIC科技论坛"。本届论坛以"新技术、新发展"为主题,共设一个主论坛和六个分论坛,主要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发展的热点与难点,以及船型开发研究、船舶共性技术等内容展开深度探讨。分论坛涵盖舰船总体及水动力、结构、轮机与空调系统、电气及自动化、作战作业系统与舾装、信  相似文献   

6.
国际海事组织(IMO)出台的《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则Ⅵ《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简称"73/78公约"附则Ⅵ)及我国相关的检验法规对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的规定相继生效,加大了对海洋和大气环境的保护。本文针对国内航行船舶的现状,结合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详细研究了《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73/78公约"附则Ⅵ)和我国现行船舶检验有关法规规范的主要技术要求和控制措施,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国内船舶防止空气污染的有关规定以及检验实践工作,对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方面的检验发证的管理和具体操作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办法。  相似文献   

7.
船舶检验行业是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特殊行业,船舶检验工作在维护水上交通安全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智能化"、"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时代,如果能有效地将船舶检验与之深入融合,不仅可以提高检验效率、提升检验质量、优化验船师工作环境、节约船东维修成本,而且可以建立科学完善的船舶健康档案,从而实现对船舶健康状况的预警监测、数据统计、故障分析,进而对船舶的设计优化改良、器械合理装配、运营科学管理,不断提升海上运输经济效益。本文结合现阶段我国船舶法定检验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智能化发展水平,就如何加强互联网技术在船舶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思考总结。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远洋船舶及货物运输在线监控系统》(SCOM)在远洋运输监控及船舶安全管理领域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各项技术和经济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任务书要求,不仅对提升我国远洋运输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对海事主管部门进行船舶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远洋船舶及货物运输在线监控系统》(SCOM)在远洋运输监控及船舶安全管理领域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各项技术和经济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任务书要求,不仅对提升我国远洋运输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对海事主管部门进行船舶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船舶检验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部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广东、黑龙江海事船检体制改革则是这宏伟改革画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进一步完善船舶检验体制机制,使船舶检验工作职责分工更加合理、管理关系更加明确,确保船舶检验和监督管理工作职责全面落实,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2.
正《中外船舶科技》(季刊)旨在报道国内外船舶行业各领域的科技研究和应用技术成果,以促进船舶行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推动中国船舶行业的发展。本刊面向国内船舶行业、航运业、大专院校和研究所的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广大师生,稿件形式包括综述、研究论文、技术与方法推广应用、经验与交流、行业动态和产品信息等,竭诚欢迎广大相关人士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3.
正《中外船舶科技》(季刊)旨在报道国内外船舶行业各领域的科技研究和应用技术成果,以促进船舶行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推动中国船舶行业的发展。本刊面向国内船舶行业、航运业、大专院校和研究所的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广大师生,稿件形式包括综述、研究论文、技术与方法推广应用、经验与交流、行业动态和产品信息等,竭诚欢迎相关人士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4.
正《中外船舶科技》(季刊)旨在报道国内外船舶行业各领域的科技研究和应用技术成果,以促进船舶行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推动中国船舶行业的发展。本刊面向国内船舶行业、航运业、大专院校和研究所的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广大师生,稿件形式包括综述、研究论文、技术与方法推广应用、经验与交流、行业动态和产品信息等,竭诚欢迎广大相关人士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5.
正《中外船舶科技》旨在报道国内外船舶行业各领域的科技研究和应用技术成果,以促进船舶行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推动船舶行业的发展。《中外船舶科技》面向国内船舶行业、航运业、大专院校和研究所的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广大师生,稿件形式包括综述、研究论文、技术与方法推广应用、经验与交流、行业动态和产品信息等,竭诚欢迎相关人士踊跃投稿。1投稿约定1.1来稿应具有创新性或实用性,并具有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及可读性。  相似文献   

16.
船舶检验行业是对水上安全源头管理影响较大、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特殊行业.船舶检验工作在推动我国水运经济不断发展和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能否把好水上交通安全第一关--船舶检验关,不仅取决于船舶检验规范的科学性和检验监管机制是否健全,而且取决于验船人员的素质,取决于验船人员是否具备资质.  相似文献   

17.
正《中外船舶科技》旨在报道国内外船舶行业各领域的科技研究和应用技术成果,以促进船舶行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推动船舶行业的发展。《中外船舶科技》面向国内船舶行业、航运业、大专院校和研究所的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广大师生,稿件形式包括综述、研究论文、技术与方法推广应用、经验与交流、行业动态和产品信息等,竭诚欢迎相关人士踊跃投稿。1投稿约定1.1来稿应具有创新性或实用性,并具有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及可读性。  相似文献   

18.
《江苏船舶》2021,(1):28-28
1月22日上午,由盐城市工信局主持的“盐城市船舶修造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评审会在盐城召开。由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和江苏科技大学组织课题组编制的这个发展规划是我省地级市第一个针对本地区船舶修造行业编制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作为造船大省具有一定的引领性。规划对盐城市区域内船舶修造行业“十四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对船舶修造行业如何适应盐城市的“十四五”总体发展进行了布局,特别对辖区内中小船厂如何适应盐城作为航运大市、渔业大市和造船大市的经济地位及行业定位进行了谋划。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船舶技术法规在推进造船业和航运业健康有序发展中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交通运输部出台《船舶技术法规体系框架(2020)》(以下简称《体系框架》),对构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船舶技术法规体系,促进我国水上运输及相关行业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部海事局党组成员唐金龙对《船舶技术法规体系框架(2020)》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0.
稿约     
本刊旨在报道国内外船舶行业各领域的科技研究成果和应用技术成果,以促进船舶行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研究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从而推动中国船舶行业的发展。本刊面向国内船舶行业、航运业、大专院校和研究所的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广大师生,稿件形式包括综述、研究论文、技术与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