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战略计划工作组(SPWG)第8次会议于2006年5月2~4日在韩国釜山召开。会议由SPWG主席、挪威海道测量局局长F.Klepsvik先生主持,来自16个IHO成员国和国际海道测量局(IHB)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海事局和香港海事处组团出席会议,中国海事局副局长郑和平任代表  相似文献   

2.
水深表面产品规范是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基于通用海道数据模型S-100建立的关于水深表面数据产品的规范。文章研究了IHO S-102《水深表面产品规范》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维护和编码,探讨了产品生产流程和未来应用。  相似文献   

3.
国际海道测量组织第4次特别大会于6月2-4日在IHO总部摩纳哥召开。来自53个IHO成员国、9个非成员国、15个国际组织的280余人出席了大会,其中正式代表近250人,其余为观察员。  相似文献   

4.
从今年开始,世界航测界将迎来一个新的节日——“世界海道测量日”。伴随着现代航运业的迅猛发展,精确的海道测量技术对于保障航行安全,促进航运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国具有悠久的海道测量史。六百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在七下西洋中绘制的20幅《郑和航海图》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航海图集,也是当时全球海道测量的巅峰之作。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弘扬郑和精神,建设航海和海洋强国,是时代赋予海道测量的历史责任。2005年11月29日,在国际海道测量组织(The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简称IHO)的积极推动下,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相似文献   

5.
<正>出版物是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和国际航标协会(IALA)的重要工作成果,凝聚了各国专家的智慧,在行业科普、公众宣传、标准统一、业务发展、能力建设、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随着航海保障科技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演变,科技创新、用户习惯、信息沟通模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IHO、IALA在出版物方面的工作也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6.
曹永新 《中国船检》2023,(10):92-94
<正>IHO(国际航道组织)为电子海图制定了IHO S-57标准,S-57为数字化海道测量数据的传输标准,该标准描述了用于各国航道部门之间的数字化海道测量数据的交换以及向航海人员、电子海图的生产商发布这类数据的标准。S-57标准规定了ENC的数据内容、数据格式等细节问题,从而保证了ENC在ECDIS系统中能够正确读取和转换。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国际内河电子航道图协调组(IEHG)所倡导的电子海图(ENC)、内河电子航道图(IENC)有效地促进船舶航行的安全,国际海事组织(IMO)也认同电子海图取代纸质海图。东亚9国海道测量机构网站于2016年2月8日启用,预计今后10年间,基于ENC和IENC的电子海图导航将会与纸质海图导航共存,并终将取代后者。美国、欧盟采用政府机构测绘制作并免费供公众下载的策略,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方便船用终端制造商  相似文献   

8.
正航海图书产品是船舶进行航线设计和安全航行的重要基础资料,是航运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体现了海事测绘工作最终的服务保障功能。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约)第V章第2条:"航海专用图书,或支持这种图或书的经特殊编辑的数据库,由政府主管当局,经授权的海道测量官方机构(IHO)或其他相关的政府机构正式颁布,用于满足航海要求"。中国海事局作为中国政府官方海道测量机构,按  相似文献   

9.
正3月20日至24日,第18届亚太地区海事局长会议在马来西亚兰卡威召开,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等20个国家/地区海事机构局长及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及国际航标协会(IALA)等观察员共计6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按照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安排,中国代表团由来自部海事局、上海海事局、福建海事局的4名专家组成,福建海事局局长徐增福担任团长。  相似文献   

10.
王志云 《航海》2015,(2):51-54
IHO国际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S-57)自颁布以来,极大地推动了电子海图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S-57的局限性愈来愈明显,为此,IHO建立了通用海洋测绘数据模型(S100),并开发了基于S100的电子海图产品规范(S101)。本文主要对基于S101与S57的电子海图产品做个简要的比较,为大家了解电子海图产品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航海技术》2012,(6):64
电子海图和信息系统(ECDIS系统)设备制造厂商将发布最新版本的软件,以帮助船舶接收相关设备的信息和理清原有系统中的一些异常。这些信息将公布在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官方网站上,并将允许航行中的船舶在必要情况下链接并下载最新版本的操作软件。这是2012年9月11日召开的IMO秘书处会议就解决相关问题提出的原则性意见。ECDIS系统制造商还  相似文献   

12.
数字海图信息的采集与格式标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海图信息的准确性和信息格式的标准化是成为ECDIS应用的重要方面,也是国际海道测量组织间交换数字海图信息的关键性因素。此文根据IHO S-57标准和Shapefile格式,论述数字海图信息采集、空间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数学模型和规则。  相似文献   

13.
《世界海运》2017,(1):22-24
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与航运经济效益,IMO提出e-航海战略。随着S-57数据标准的局限性不断显现,IMO采纳新的国际海道测量数据模型S-100作为e-航海数据标准。剖析e-航海概念,分析e-航海总体技术构架和IHO S-100数据标准,通过对比S-57数据标准的局限性和IHO数据标准S-100,进一步阐明e-航海数据标准S-100的作用及应用,对我国开启e-航海新型数据标准时代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8月29日,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我国正式批准加入《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批准书递交国际劳工局登记之日起一年后,将对我国正式生效。《公约》详细规定了海员的最低从业要求、就业条件、船上生活设施标准和职业健康安全保障等内容,明确了海员的权利和成员国的义务。《公约》在第94届国际劳工大会上获高票通过,其目的是实现海员体面地工作和生活,被称为海上劳动  相似文献   

15.
张向辉 《中国船检》2012,(11):I0014-I0014
据悉.近期.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ECDIS)在显示海图信息时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基于此.IMO告知ECDIS制造商应及时发布所操作的设备软件的最新版本信息。异常情况的鉴定工作由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负责,因此,IHO呼吁ECDIS的用户应随时发送相关异常现象的报告.  相似文献   

16.
关于S-5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57作为IHO数字化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旨在规范各国海道测量部门用于传输的数字海道数据.从模型、数据结构、S-57文件(应用简档)、技术特点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阐述了S-57的精髓,为电子海图的生成、传输、交换以及ECDIS的应用提供标准化规范.  相似文献   

17.
熊娥  邬金 《航海》2021,(2):39-42
IMO将IHOS-100标准作为其在SOLAS公约范围内创建数据获取框架和提供e-航海服务的基础标准。IHO认为"S-100的成果实施对于IHO的未来成果是至关重要的"。"使IHO S-100框架成为现实"是实现数字海道测量信息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通用海事数据结构、e-航海实施计划、海事服务,乃至ECDIS S-模式的必然要求。尽管S-100已历经10年4次大版本更新,S-100工作组仍在不断修订完善S-100通用海道测量数据模型,本文研究了S-1004.0.0版生效以来的修订研讨热点,从S-100技术就绪水平、互操作性和基于S-100的产品规范合规级别等三方面解析了S-100关键修订内容及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12月30日,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具有深远海测量功能的大型测量船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工建造。这将是我国首艘具备深远海能力的专业海道测量船,测量能力达世界领先水平。该船建成后将主要用于我国管辖海域特别是深远海海域的海道测量、全球海上应急搜救与测量行动、国家重大海上维权行动、区域和国际联合海洋测绘交流等,成为我国实施海道测量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又一利器。  相似文献   

19.
刘奡  宁宇 《中国海事》2020,(1):F0003-F0003
2019年12月30日,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具有深远海测量功能的大型测量船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工建造。这将是我国首艘具备深远海能力的专业海道测量船,测量能力达世界领先水平。该船建成后将主要用于我国管辖海域特别是深远海海域的海道测量、全球海上应急搜救与测量行动、国家重大海上维权行动、区域和国际联合海洋测绘交流等,成为我国实施海道测量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又一利器。  相似文献   

20.
赵春城 《中国水运》2007,7(3):45-47
结合我国海道测量的具体工程,按照国际海道特等测量精度标准(S-44)要求对工程的前期准备,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进行施工,最后对该工程引用特等测量的精度标准进行了分析,为以后工作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