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宣武门地铁车站群洞施工技术及沉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地铁四号线宣武门车站的施工,介绍了PBA洞桩法施工的关键技术,对浅埋暗挖群洞施工引起的沉降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控制地表沉降的有效方法,为类似施工工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地铁10号线亮马桥车站东南风道为施工背景,详细介绍在浅埋暗挖施工中,利用PBA工法、CRD法、台阶法等施工方法中支撑体系转换施工技术,顺利完成城市中大断面暗挖隧道施工,并在二衬结构施工时,利用逆作法施工结构支撑体系;保证了东南风道安全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3.
雷公山隧道进口有98M属于特浅埋段,最大埋深比开挖直径还小,施工单位对其中45M采用新奥法暗挖,取得成功,本文着重介绍暗挖段的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4.
盖挖逆作法作为地铁暗挖结构的主要施工工法之一,具有施工适应性强、环境影响小、支撑体系刚度大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北京地铁16号线达官营站是与既有7号线达官营站的换乘车站,其盖挖逆作法换乘厅基坑局部开挖深度达到35 m,具有开挖深度大、穿越地质条件复杂、邻近敏感建筑物等特点。结合工程施工案例,对围护结构、HPE法插入钢管柱、钢管柱与梁板节点连接,结构特殊部位施工等方面内容进行介绍,形成了一套盖挖逆作法深基坑施工技术,以期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探讨北京地铁苏州站车站暗挖逆筑法,双层双拱结构断面采用PBA法,单层双拱结构断面采用中洞法的施工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断面双层双跨平顶直墙暗挖地铁风道施工时具有开挖跨度相对较大、临时支护体系繁多、二次结构受力转换复杂的特点,针对某地铁车站风道双层段的工程实践,分析大断面平顶直墙结构施工时的关键技术环节,如中洞法开挖、受力转换、分块模筑等.结果表明,关键工序合理,切实可行,施工过程中通过受力转换确保了原初期支护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施工过程中严格监测控制,使风道二次衬砌质量得到保证,加快了衬砌施工进度,对整个风道工期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浅埋暗挖地铁区间隧道“PBA”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北京地铁10号线苏黄区间隧道大跨段施工为例,对“PBA”法施工的原理、技术工艺和操作要点进行介绍,同时,也对利用“PBA”法施工时的人员、机具合理配置、如何保证地下管线和周边环境安全,以及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益进行详尽论述。通过实例说明“PBA”施工技术对于地质条件差、跨度大、地面沉降要求严格的浅埋暗挖地下工程施工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铁苏州街站车站暗挖施工技术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探讨北京地铁苏州站车站暗挖逆筑法,双层双拱结构断面采用PBA法,单层双拱结构断面采用中洞法的施工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金宝  刘芳 《中国铁路》2012,(9):66-69
结合北京地铁5号线天坛东门站和沈阳地铁2号线崇山路站的施工及设计情况,对暗挖车站的风道转入车站正洞施工采用的CRD工法和PBA工法+洞桩(柱)法技术进行分析。阐述天坛东门站平行车站方向施作加强环框和垂直车站方向施作加强钢筋混凝土环梁措施,以及采用洞桩法+PBA工法的崇山路站主体施工工序。通过分析得出PBA工法施工可减小因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量的叠加,形成由侧壁支撑结构和拱部初期支护组成的整体支护体系,以保证开挖主体结构时的安全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市轨道交通3#线东二环南路站,长204.8 m,两柱三跨地下三层结构,下穿双层交叉城市快速路,为浅埋地铁车站,车站主体穿越粉细砂层,采用暗挖施工。通过对浅埋大跨粉细砂层地铁车站暗挖施工研究,针对车站工况,在传统的浅埋暗挖施工的基础上结合盖挖法,通过导洞、扣拱及桩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发挥盖挖与分步暗挖各自优势,创新采用双层导洞组合洞桩法半逆作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了浅埋大跨车站穿越粉细砂层施工难题,保障了既有快速路正常运营,实现了车站开挖安全施工,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建的沈阳地铁十号线塔湾街站—淮河街站区间折返线暗挖段与单线盾构区间净距仅5.45 m,暗挖大断面结构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二者为小净距隧道。为研究小净距隧道施工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针对先开挖折返线暗挖段与先施工单线盾构区间两种工况,选取了一典型断面作为计算模型,运用FLAC2D数值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两种施工顺序下结构受力、管线及盾构管片位移变化。结果表明,先行开挖暗挖段再施工单线盾构区间可最大限度减少二者之间的不利影响,保证地铁区间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2.
复杂条件下超大跨地铁车站施工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目的:研究复杂条件下超大跨浅埋暗挖地铁车站施工时,不同施工工序下开挖引起的地层扰动对地表沉降及拱顶下沉的影响规律。研究方法:以某超大跨浅埋暗挖地铁车站作为工程背景,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作为开发平台,以浅埋暗挖隧道开挖支护理论为基础,采用平面应变模式,对双层两柱暗挖结构的三跨连拱隧道开挖支护全过程进行非线性仿真研究。研究结果:仿真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基本吻合,可以指导该类型隧道施工的地层沉降仿真研究、施工作业及信息化施工。研究结论:地表沉降影响范围约3倍洞径,最大沉降量为20.75 mm,拱顶最大下沉量为29.93 mm;超大跨隧道分部开挖“群洞效应”明显,在“上软下硬”围岩地层中,地层变形控制的关键工序是上部软岩断面的开挖支护,下部断面要减少爆破振动对地层变形的影响;大跨隧道开挖支护中,不同分部开挖引起的沉降量及沉降槽宽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拱盖法的超大断面暗挖隧道洞内逆作工法是借鉴"明挖逆作"的施工理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或其他分部开挖工法完成隧道拱部开挖与二衬拱盖施工,在拱盖形成后,隧道中下部断面通过永临结合的支锚体系和合理的施工组织,通过开挖支护与衬砌结构的逆作法施工减小工程风险,降低施工难度;在隧道中下部断面施工阶段,沿隧道纵向、横向、竖向进行三维空间施工组织,为隧道施工提供了充足的施工作业空间.目前,该工法已成功应用于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民安大道站主体隧道工程建设.通过工程实践证明,该工法在降低工程风险、减小施工难度的同时,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工程投资、节约工期.  相似文献   

14.
沈阳地铁青年大街站位于十一纬路、大西路与青年大街交叉路口,为1、2号线换乘车站,平面上呈"十"字形架构,1号线车站在下,为双层岛式车站,2号线车站在上,为双层侧式车站。站体主要穿越中粗砂、砾砂层,地层渗透系数达100 m/d,车站采用全暗挖法(PBA工法和CRD工法)施工。介绍该站施工技术,为类似城市地铁工程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地铁10号线劲松站为例介绍采用洞桩法开挖地铁车站的顶纵梁施工技术。顶纵梁是PBA工法施工浅埋暗挖地铁车站的关键结构,它与主体围护桩顶冠梁共同支撑车站上部结构,并将荷载传递给主体围护桩及钢管柱。顶纵梁施工中做好模板支架设计、防水层施作、施工缝处理、预埋件安装、混凝土灌注以及填充注浆每道工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拱北隧道暗挖段开挖断面约337m2,在管幕-冻结复合帷幕作为超前支护下,进行多台阶分部开挖。原设计采用5台阶15部开挖工法,结合科研成果和现场可操作性,通过方案比选,对暗挖方案进行了优化,推荐采用5台阶14部竖撑方案,并采用台阶法进行开挖。本文利用数值分析软件对五台阶15分区方案,五台阶14分区斜撑方案,五台阶14部竖撑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各工况下隧道结构受力规律及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三种开挖方案均能满足结构安全要求,但五台阶14分区斜撑和竖撑方案更有利于机械化开挖施工;2)斜撑方案相对竖撑方案受力较大,且拼装难度大,精度要求高,施工安全性低;3)采用台阶法相对于侧壁导坑法,边脚部的初期支护变形更小,有利于冻土与管幕的协同变形,提高复合帷幕的封水安全。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地铁2号线和8号线前门站换乘厅工程为背景,对换乘厅施工采用明挖顺作法及暗挖PBA法进行技术、经济、安全、工期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综合对比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将换乘厅施工方法由明挖顺作法改为暗挖PBA法。施工方法优化后大幅节约了工期。  相似文献   

18.
CRD工法是浅埋暗挖隧道的常用施工方法,但存在施工工序复杂,隔墙拆除困难,进度慢等问题。为改进CRD工法存在的不足,以杭州紫之隧道浅埋暗挖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等手段,对CRD工法的开挖工序、临时支护结构型式、开挖步距以及临时支护拆除方式等关键技术进行优化研究,探索出一套完整的优化工法体系,并结合现场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工法提高了初期支护闭合成环速度,保证了整体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合理转化,有效地控制了拱顶及地表沉降的发展,同时,下台阶作业空间增大,提高了开挖及出渣效率,平均进度提高到原工法的1.45倍。  相似文献   

19.
深埋引水隧洞突泥突水洞段注浆固结圈与初期支护结构作为协同承载结构,其荷载分担与变形控制对结构和施工安全有重要作用。为研究深埋引水隧洞突涌洞段围岩与支护体系稳定性,以滇中引水狮子山隧洞为工程依托,通过现场对围岩-支护监控量测与第二层型钢拱架受力监测,结合施工工况动态分析围岩-支护体系受力与变形,研究总结突涌段施工变形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结论:(1)深埋隧洞突涌洞段拱顶累计沉降17.4 mm,达预留值的17%左右;拱肩、拱腰累计收敛106.6 mm、98.1 mm,达预留值100%左右。(2)突涌洞段理论预测极限位移150 mm;现场监测评价设定阈值uo=100 mm,当达到2/3时,应采取加强措施。(3)最佳开挖方法为微台阶法。各级台阶长度控制在3 m左右,按“快挖、快支、快封闭”原则组织施工。(4)超前预支护管棚结构起到提高固结体刚度作用,较固结体提高约13倍。(5)双层支护结构强度、刚度增加,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施工安全性也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既有建筑下方修建浅埋暗挖岩石车站的工程难度极大,如何保证上部既有建筑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以及新建工程的安全是设计、施工的难点。以重庆北站(南广场)为例,提出在既有建筑下方修建浅埋暗挖岩石车站的若干关键技术,并通过数值模拟、现场监测进行验证,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对大跨度、扁平的单层暗挖车站,在浅埋岩层中近距离下穿建筑物时采用中洞法是合理可行的,通过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能避免上部基础产生冲切破坏,有效保护建筑物,中洞结构施工是变形控制的关键工序;对浅埋岩层中的多层多跨地下结构,提出拱柱法的施工方法,解决传统PBA (框—梁—拱)工法应用于岩层时存在的开挖工序多、施工效率低等问题,能有效控制地层及上部建筑变形,其中地下一层结构施工是变形控制的关键工序。该方法对强风化及更好岩层中变形控制严格的地下车站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