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商合杭、京九客运专线引入阜阳铁路枢纽的方案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阜阳铁路枢纽处于规划建设的商合杭客运专线和京九客运专线的汇合处,两条客运专线在枢纽内的引入方式直接影响着枢纽内的工程改造和运营效益,同时也决定着客运专线本身线路条件的优劣和运营质量的高低。本着"提升客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对枢纽既有铁路布局及规划客运专线线路的研究,结合枢纽内近远期车流特点,对商合杭及京九两条客运专线线路在枢纽的引入进行了分析论述,研究了商合杭、京九客运专线引入阜阳站和新设客运专线站两套系列方案。并从城市规划配合、既有设施利用、车站及线路技术条件、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综合比选,提出客运专线引入枢纽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石武客运专线邯郸站站位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武客运专线沿线经济发达、城镇密布,在该地区进行铁路选线设计,应综合考虑客运专线的技术标准、工程投资、城市发展规划以及线路引入对城市交通布局影响等因素,从工程合理、促进城市发展布局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深入研究了石武客运专线邯郸站站位方案,重点对石武客运专线引入既有邯郸站和新建邯郸站的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合理的线路引入方案,即新建邯郸东站方案。  相似文献   

3.
于晖 《铁道建设》2002,(2):27-28
无缝线路是快速铁路和高速铁路轨道结构发展方向,秦沈客运专线轨道工程是我国首次一次建成跨区间无缝线路,本文主要介绍无缝线路设计理论及秦沈客运专线跨区间线路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4.
西安至宝鸡铁路客运专线是陇海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修建对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快速、安全、舒适、便捷是旅客运输的需求,铁路客运专线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速度目标值的选择是满足旅客快捷需求的基本要素。结合西安至宝鸡铁路客运专线勘察设计工程实践,从通道客流特点入手,以时间目标值选择为基础,分线下工程和线上工程两个方面,从不同速度目标值方案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影响工程投资的主要因素和工程投资经济性、不同速度目标值方案的运营效果和适应性,以及沿线居民对高速铁路经济承受能力及对社会经济影响和路网作用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选择合理的速度目标值方案。同时,也可对新建铁路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论证与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内容及方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京沈客运专线引入阜新地区线路方案与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阜新市地处辽宁省西北部,是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和煤炭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目前已被列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本文从城市规划、既有路网布局、阜新站位的选择等方面研究京沈客运专线引入阜新地区的方案,以及线路设计标准分析。研究结论:(1)客运专线引入地区的线路方案符合城市规划布局,充分考虑当地经济水平,合理兼顾拆迁与线路走向的关系;(2)线路方案应尽量短直,避开了不良地质区,提高工程建设及运营的安全可靠度;(3)线路技术标准的选择应结合车站运营工况、根据v-s曲线合理确定,充分体现工程设计的技术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
宝兰客运专线马鞍梁隧道Ⅵ级围岩地段处于富水的松散地层中,下穿浅埋沟谷,工程力学条件差、施工风险大,隧道设计方案的选择不仅对工程施工安全、进度和投资影响较大,甚至会对工程的运营安全带来影响。通过工程实例研究客运专线隧道Ⅵ级围岩地段主要工程特点,提出Ⅵ级围岩隧道设计的合理方案。通过工程类比法及数值分析确定结构支护参数,采用全包防水理念,并辅以井点降水及注浆加固等措施改善地层,保障了Ⅵ级围岩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方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7.
客运专线线路走向多目标决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对客运专线线路走向决策的特点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优选系统的建立,开展了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运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采用数据仓库技术提出了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优选系统中数据管理方法,并构造了相应的数据仓库结构以及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优选系统功能结构,实现了客运专线线路基本走向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运用开发的"客运专线线路方案优选系统",实现计算机辅助进行成都至重庆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经反复筛选确定了成都至重庆客运专线线路走向的五个非劣方案,建立决策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计算和分析,确定了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的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8.
新建铁路秦沈客运专线是我国第一条铁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采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由于无缝线路消灭了大量钢轨接头,因而具有行车平稳轨道维修费用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成为目前高速铁路线路建设的主要方法。随着客运专线建设高潮的来临,无缝线路成为了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9.
客运专线联络线引入中间站时,不同的车站布置形式对线路与车站将产生不同的影响,甚至影响客运专线干线的能力。对淮北客车联络线引入萧县北站平面布置图型进行研究,提出线路别方案和方向别方案。根据枢纽客运量及列车开行方案,淮北客车联络线引入萧县北站后萧县北站的平面布置图型设计了线路别引入分场布置方案和方向别引入合场布置供比选。通过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从预留工程影响、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工程投资三个方面分析,淮北客车联络线引入萧县北站推荐采用方向别引入合场布置方案中的停站方案。  相似文献   

10.
艰险山区客运专线最大坡度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旭 《中国铁路》2012,(3):36-40
结合西安—成都客运专线特殊的地形条件和我国现有CRH系列动车组的基本特性,从适应地形、工程设置、技术经济、施工安全、运输安全、运输能力等方面系统研究论述最大坡度技术方案,使艰险山区客运专线最大坡度选择更具合理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对客运专线最大坡度方案比选和综合分析,提出西安—成都客运专线推荐采用25‰坡度越岭,在线路走向、线路标准、越岭隧道、桥隧总长、高桥大跨等方面技术合理、经济可行,秦岭长大下坡地段限速运行,最高运行速度300 km/h,并进一步补充完善客运专线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京津既有线现状的分析,以减少施工对既有线的干扰、降低工程投资为原则,结合京津四线铁路的运输组织和使用方式,研究京津增建第Ⅳ线方案,并进行方案的比选,提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12.
线路设计坡度的选择是铁路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设计采用的坡度大小对线路的走向、长度、工程投资、运营费用、牵引质量及输送能力都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大坡度运用情况的分析,探讨该线大坡度运用的工程绩效与通行能力,肯定了大坡度在武广铁路客运专线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秦岭地区生态环境现状、敏感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结合该区域既有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经验总结及铁路客运专线特点,确定了西成客运专线秦岭山地环保选线的基本思路及原则。对西成客专西安北至汉中段不同通道方案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涝峪经佛坪(AK)方案避开了秦岭山区集中连片的保护区域,引线及越岭隧道工程涉及的生态敏感区少且线路短顺,对秦岭生态环境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确定客运专线最大坡度必须要考虑的电动车组的牵引性能、最大坡度方案的工程投资以及列车运营费用等重要因素的分析与研讨,对郑西客运专线最大坡度进行了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渝西北地区长寿、垫江、梁平铁路沿线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较好,修建这条铁路可强化该地区交通体系。在铁路选线过程中,以沿线的经济、自然条件和工程特征为基点,结合现场调查,对线路走向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沿线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对线路方案布局影响较小。线路的设计坡度以适应沿线地形、地貌条件,与邻线坡度衔接等因素综合比选确定。根据线路所处地理位置决定在南、北两端分别接轨于渝怀铁路和达万铁路,并对接轨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了一条既能与沿线城镇基础设施和建设规划有机协调配合,带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发展,同时又能较好地适应铁路运输要求的线路短、工程小、投资省的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16.
毛斌 《中国铁路》2000,(1):26-29
介绍了内江-昆明铁路线路走向、修建意义、工程概况和地形地质特点,重点从限制坡度的选择、越岭选线方案的确定、工程弃碴的处理、科技攻关以及贯彻铁道部“快速高效”的改革思路几方面介绍内昆铁路的工程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甬台温铁路建设前期工作中,设计者结合工程情况并听取了台州市及其所辖的各区、市政府意见,围绕台州站位的选择,考虑有利于铁路充分吸引客流和地方经济发展、线路尽可能顺直等多种因素,对台州地区线、站位方案进行了多方案的比选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武广客运专线韶关至花都段设计,介绍了线路纵坡方案选择、通过工程量与工程费用的研究比较,选择了大坡度方案,并在施工中实施顺利,为今后高速铁路线路纵断面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讨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客运专线选线及平、纵断面设计意见。 研究方法:结合郑西客运专线渑池至灵宝段湿陷性黄土分布及施工图设计开展研究。 研究结果:线路应尽量走在黄土塬、宽谷阶地、平缓斜坡以及比较稳定的沟谷地带,尽量绕避陷穴与冲沟发育的沟边和斜坡地带;线路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区时,应尽量选择湿陷性轻微、等级低、地表排水条件较好的地区通过;线路跨越黄土深沟时,应结合地形、压低设计高度;选线时应对路基与桥梁、路基与隧道方案进行综合比选。 研究结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区线路应尽量避免以路堤通过;涵洞集中地段应尽量考虑以桥梁通过;应尽量避免长路堑工程;隧道进出口及公路下穿应尽量避免设凹形坡。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改建铁路金华至温州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限制坡度的选择,通过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安全及施工风险、与路网相邻线路限坡适应性、线路平纵断面条件、工程投资、与城市规划地适应性等方面对6‰、9‰两个坡度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推荐采用6‰限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