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用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用载体-陶瓷载体和金属载体材料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它们的特性和使用性能上的优劣,针对金属载体材料提出了研究开发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路面中使用光催化材料可以降解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雾封层和含砂雾封层为该材料经济有效的载体,但降解材料与载体之间相容性差导致的离析问题制约了该技术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基于自主研发的氮掺杂二氧化钛基降解材料,研制了具有聚丙烯酰胺链接枝的纤维素高分子聚合物稳定剂,并提出了稳定性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检测结果表明:稳定剂可显著提高降解材料与载体之间的相容性和稳定性,在2%掺量和180 h存储时间下,稳定系数不大于5.5%,满足了工程应用的要求,与此同时,降解效果明显改善,其中尾气中NOx,HC和CO的降解率分别提升了20%、11%和7%以上。  相似文献   

3.
四川中自尾气净化有限公司创建于2005年。由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四川中自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是一家专业从事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虽然在行业中是一名新秀,但是经过短短2年多的发展,公司已颇具规模,在行业中的知名度与日俱增。如今,已拥有从事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耐高温高比表面材料和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研发的一流专业科研队伍,自主创新能力很强,其自主研发的机动车欧Ⅲ高性能尾气净化催化剂和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绿色奥运”项目、四川省重大产业化项目和四川省节能减排示范推广项目。该项目成果通过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四川省科技厅联合组织的鉴定,产品性能国内领先,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降噪角度论述了关于蜂窝陶瓷载体净化器的设计原则及试验目的,提出了用净化装置替代普通消声器的构想,即选择合理的设计参数,使尾气净化装置城满足净化时对废气空速和起燃温度要求的前提下,具有消声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本试验和用净化器,当蜂窝载体被装置于第二腔、块数为4-12时,实际消声量频率特性曲线完全覆盖必需消声量频率特性曲线,消声效果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汽车尾气所带来的危害,提升空气质量,研制了一种尾气降解纳米复合涂层材料,通过气体反应室内的尾气降解试验分析了该材料对汽车尾气的降解效果,提出采用累计降解百分率、最大降解反应时间、平均降解速率3项指标评价光催化降解尾气效率的方法,并以此确定了光催化材料的最佳掺量.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涂层材料能高效催化降解汽车尾气中的NOx、HC等有害气体,其最大降解百分率可分别达到94%和12%,但该涂层材料对CO、CO2降解效果不明显;综合降解效能和经济成本等多方面因素,涂层材料中光催化剂纳米二氧化铈和二氧化钛的推荐掺量分别为10%和5%.  相似文献   

6.
汽车排气系统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青 《世界汽车》1997,(11):8-11
由于汽车尾气净化及汽车轻量化降低油耗的社会要求日益高涨,不锈碳汽车中的使用近十年间增加了4倍,起处是是铁铬钛不锈钢为主,而后各种高性能不锈钢开始使用。本文研究了气缸盖密封垫,排气岐管,前置管,软管,催化剂金属载体及消声器所组成的排气系统所用材料。  相似文献   

7.
满足欧Ⅲ排放标准的摩托车尾气催化剂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备满足欧Ⅲ排放标准的摩托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制备需求的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和耐高温高比表面材料,在此基础上制备出密耦催化剂和三效催化剂。催化性能测定表明,密耦催化剂具有优异的低温活性和抗高温老化性能,三效催化剂具有优异的三效性能和抗高温老化性能,能满足欧Ⅲ排放标准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娱乐空间的设计特点入手,对于实现设计思想的重要载体——材料的应用进行研究,辨证地分析了空间设计与材料的有机联系,对于如何更好的在设计中使用材料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摩擦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摩擦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车辆和动力机械的速度,负荷以及安全性。文章概述了摩擦材料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国内外摩擦材料的研究现状,指出无石棉摩擦材料是摩擦材料的发展方向,并简述了目前几种无石棉摩擦材料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超常温下沥青材料的动力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超常温下沥青材料的常见流变模式及动力粘度测试原理,然后通过对沥青材料进行同轴旋转剪切流变实验,测试了沥青材料的动力粘度,建立了沥青材料在超常温下的流变模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