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传统的坑槽修补法存在冷接缝、接缝处新旧料粘结薄弱、新料难压实、空隙率偏大易渗水等缺点导致寿命短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微波加热的沥青路面永久性坑槽修补法。采用微波加热源,新旧料温度一致,壁面为自然面,接缝可有一定倾角,粘结良好,力学计算表明可改善坑槽的拉剪应力,实现了结构永久性;采用易密实沥青混合料为修补材料,材料参数均匀、无突变,实现了材料永久性;关键施工工艺采用热沥青为粘结料、采用压缝带增强接缝粘结力及防水性能,形成了立体防水体系,实现了防水永久性。结构、材料、防水三大永久性相辅相成,基于微波加热的整套坑槽修补工艺从理论上和实体工程验证上均表明是永久性的坑槽修补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传统坑槽修补过程对旧路面沥青混合料的废弃问题,对坑槽修补技术进行了分类,介绍了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施工关键技术。实践证明,基于微波加热的坑槽热再生修补技术,克服了传统修补法普遍存在冷接缝、接缝处新旧料粘结薄弱的缺陷,旧料再生利用率高,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满足规范要求,具有施工速度快,可快速开放交通,使用寿面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快速有效修补沥青路面坑槽,采用工程实践与效益分析的方法,在归纳与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微波加热快速再生修补沥青路面坑槽施工新技术,并介绍了该技术的特点及工艺原理、施工流程与质量控制等。该技术较传统的坑槽修补方法,微波加热修补法包含热开挖、热再生和热修补3项核心工艺,可改善修补后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具有开挖速度快和修补质量高等技术优势,并通过旧料回收利用产生资源节约和环保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采用微波加热修补路面缺陷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加热均匀、加热深度大等特点,并且通过计算发现微波加热修补坑槽的成本要低于其他修补方式。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对沥青路面坑槽破损形式及成因的研究,将坑槽分成表面层产生坑槽、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槽、底面层和基层间产生坑槽以及刚性组合式路面上产生坑槽四种,并对目前的坑槽修补技术进行了全面介绍和分析,包括挖补法、填料法、喷补法、热再生法四种修补技术。最后对坑槽修补时的步骤及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以胶粘剂为结合料的大空隙排水性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用冷拌混合料,并对其进行了配合比设计,通过路用性能试验以评价其作为排水路面坑槽修补材料的适用性和耐久性。依据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结果,以连通空隙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确定了冷拌混合料的最佳矿粉用量。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冷拌混合料满足水稳定性能、高温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和排水性路面渗水要求,可用作排水性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7.
朱林  刘衍峰 《上海公路》2022,(3):7-11+162
为研究高韧冷拌树脂混凝土在钢桥面坑槽修补中的应用情况,现构造了一种快固型高韧冷拌树脂混凝土钢桥面坑槽修补铺装结构,并依托九江二桥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养护施工,开展了对高韧冷拌树脂胶结料与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施工工艺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韧冷拌树脂混凝土与热拌环氧沥青混凝土性能基本一致,路用性能相当;高韧冷拌树脂胶结料的黏结强度和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均较优,且高韧冷拌树脂混凝土修补坑槽所需的固化时间较短,可显著降低对交通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冷凿热补法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坑槽修补方法之一。在实际修补坑槽施工中,施工工艺存在多样性、随意性,难以保证坑槽的修补质量。通过调研,对传统的坑槽修补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通过工程实际应用验证,可供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9.
红外线加热技术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红外线就地加热技术在养护工作中的应用,其不仅解决了沥青路面出现的裂纹、裂缝、坑槽的修补问题,而且还提高了沥青路面的养护质量.  相似文献   

10.
樊孟孟  陈团结  曹海波 《公路》2023,(2):260-264
利用自主研发的微波敏感型乳化沥青LDNK-26与石料拌和,并采用微波照射辅助加热,制备出一种用于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的微波敏感型冷拌热补混合料。首先通过乳化沥青与石料拌和的方式观察确定出混合料水的最佳掺加量。然后采用修正马歇尔试验方法检测确定出最佳水泥掺加量、微波作用时间和击实处置方式。最后对该混合料的在不同温度环境养生的强度形成情况进行考察,同时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也进行了检测评价。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微波敏感型冷拌热补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以一种改性树脂作为结合料的冷拌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其在路面坑槽修补中的应用;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了混合料最佳结合料用量;通过不同养生环境下的混合料抗压试验,研究了这种冷拌混合料的强度形成规律;高温车辙试验结果证明此种混合料高温抗变形性能优异;低温弯曲试验证明混合料具有较好的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试验证明了混合料抗水损性能满足规范要求;通过路面修补施工应用,验证了这种冷拌混合料施工简单方便,修补后的路面路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冷补沥青混合料是一种高科技道路修补材料,适用于在广泛天气和环境下补修各种不同类型的道路面层。冷补料在公路沥青路面坑槽修补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实际,通过试验数据阐述冷补沥青混合料修补沥青路面坑槽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冬季低温环境沥青路面坑槽难以修补的问题,对冷补沥青混合料进行研究。对强度构成及形成机理、基质沥青、稀释剂、冷补剂、抗剥落剂、集料等组成材料进行试验,采用LB-13矿料级配类型和纸迹法确定的最佳冷补沥青用量进行路用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冷补剂对冷补沥青混合料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冷补剂用量越大,混合料强度越高,而且随着有机溶剂的不断挥发,混合料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沥青道面坑槽修补后耐久性差及界面、角隅处很快出现二次破坏等问题,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沥青道面坑槽修补三维有限元模型确定最不利荷位;然后从修补深度、水平荷载系数及轴载等角度对修补后的沥青道面坑槽界面处的正应力及剪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坑槽角隅处为最不利荷位;修补深度越小,坑槽板块越容易发生挤压破坏;随着水平载荷的增加,界面处合成剪应力急剧增加,尤其是在紧急制动时,其合成剪应力将增加1.2倍以上;轴载大小与界面应力呈线性相关,轮压每增加0.1MPa,界面压应力增大14.3%,合成剪应力增大20.2%。  相似文献   

15.
张贺亮 《中外公路》2021,41(5):296-302
为克服普通乳化型冷补沥青混合料修补坑槽存在的黏结性差、初始强度低和强度成型慢的问题,提高沥青路面坑槽修补质量,该文采用水性环氧树脂对乳化型冷补料进行改性的技术.首先分析水性环氧乳化型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其次通过经验公式、改进马歇尔试验法、析漏试验及飞散损失试验确定乳化型冷补料的油石比,最后研究了水性环氧树脂类型、掺量对乳化型冷补料路用性能及黏结性能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①乳化型冷补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为4.65%;②水性环氧树脂对乳化型冷补料的强度、高温性能、水稳性能及界面黏结性能具有明显提升作用,而对低温抗裂性能改善不足,综合考虑性能改善及成本分析,确定BH-653水性环氧树脂掺量为9%、EP-50水性环氧树脂掺量为6%.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坑槽修补前后补缝界面应力集中程度,给沥青路面修补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补块与旧路面材料模量比、补缝界面接触摩擦系数和修补尺寸对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分析了在各因素影响下其值沿圆弧界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修补料与旧路面材料的协同工作性和界面摩擦接触系数的影响,补缝界面上应力集中现象无法避免。在赤道区,柔性修补下的切向应力集中系数较大;在极区,刚性修补下法向应力集中系数较大;界面摩擦系数越大,各应力集中系数降低越明显;当坑槽修补尺寸较小时,应力集中系数基本稳定在3.0左右;而当修补尺寸较大时,其值受径宽比r/b和偏心率e/b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首次提出了松铺系数控制法和修补料用量控制法,以准确控制沥青路面进行坑槽修补时的投料量,使修补坑槽的密实度和平整度能同时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升沥青路面坑槽修补质量,针对坑槽病害形成的原因,对比常规坑槽修补工艺的优势,以最常用的冷切热补施工工艺为研究对象,从施工人员、养护机械、养护材料、施工工法、作业环境等方面分析影响坑槽修补质量的因素,总结出控制并提高坑槽修补质量的方法,并推荐适用的养护施工关键机械,指出未来公路养护施工机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冷补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全天候坑槽修补材料,具有修补及时,施工速度快的优点。研究确定了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油石比和冷补液配方。确定了冷补料的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开发了高性能冷补料并应用于北京市城市干线道路坑槽修补,工后观测表明效果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沥青路面出现的坑槽、破损等病害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沥青冷补料是一种全天候坑槽修补材料,能快速对这类病害进行修补。研究开发了一种高性能单组份反应型树脂预聚体沥青冷补液,通过试验优选了反应型树脂预聚体及其掺量和稀释剂种类,并通过旋转粘度试验考察了沥青冷补液储存稳定性。将本研究开发的冷补液与集料拌和制备冷补料与市售的3种冷补料对比,本冷补料能够更快的形成较高的强度,缩短养护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