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轨喷油器在车喷油量控制自学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精确控制喷油器老化后的在车喷油量,分析了共轨喷油器老化试验前后的小油量喷射特性,提出了小油量自学习修正的方法。当发动机处于倒拖工况时,在不同的轨压下,通过主动小脉宽喷射测得特定缸角加速度与其他几缸角加速度平均值的比值,研究得到发动机小油量燃烧后角加速度变化规律,并据此设计喷油量控制自学习算法。实车试验与台架试验表明,在无需增加额外传感器的情况下,小油量自学习修正算法能精确控制老化喷油器的小油量,明显改善老化喷油器小油量喷射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满足发动机在全寿命期间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
根据共轨喷油器的驱动要求,设计了基于智能电磁阀驱动芯片MC33816的智能电控共轨喷油器驱动单元,开发了相应的软件控制策略。该单元包括DC-DC升压模块、高低边驱动模块和电流波形反馈控制模块,实现了PeakHold驱动方式。试验表明,该智能驱动电路性能优异、响应迅速、运行可靠,达到了精确控制喷油量和喷油定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电磁喷油器动态过程分析及控制律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电磁喷油器动态过程,讨论了为获得较精确的喷油量控制在动态过程各个阶段应用电磁线圈施加的控制电压之规律。  相似文献   

4.
王志华 《时代汽车》2020,(1):103-104
直喷汽油机高压喷油器,由于喷射压力高,雾化效果好,燃烧充分,有利于降低油耗。本文探讨了高压喷油器主要结构及其设计对喷射特性的影响。研究了喷油器动、静态流量特性,同时还分析了喷射特性曲线线性范围;采用非固定衔铁的针阀结构,避免针阀反弹,电子控制单元ECU更加精确地控制发动机所需喷油量,并对阶梯喷孔特殊结构对防积碳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喷油起始点合适和喷油量精确,共轨喷油系统使用了带液压伺服系统和电磁阀的喷油器(图34)。喷油过程开始时,以较高的吸动电流控制电磁阀迅速打开。当针阀达到其最大升程使喷油器全开时,控制电流立即降低到较小的保持电流。喷油量由开启时间和共轨压力决定。当控制电流终止时。电磁阀即关闭,喷油过程也就结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的喷油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厚鸿 《客车技术与研究》1996,18(3):151-156,184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对混合气成分的精确控制以及提高发动机热效率、改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有直接关系。本语文不构成喷油器喷出油量的诸多因素,如基本喷油量的计算及各种补充增量的影响,特别对过渡过程喷油量的控制方法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2.压电喷油器 这种压电控制的喷油器(图10、图11)能够实现非常迅速而精确的喷油量控制和计量,而且重复性相当好。同时,这种喷油器的开启速度要比其他系统快许多倍,因而允许预喷射和主喷射之间的时间间隔很短,而且可以自由选择,使柴油机能获得相当柔和的燃烧过程。降低燃烧噪声。  相似文献   

8.
高压共轨喷油器喷油量均匀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高压共轨系统的喷油要求,进行了电控喷油器喷油量均匀性分析和试验。着重讨论了影响喷油器喷油量均匀性的关键因素,分析了喷孔加工精度、驱动电路、共轨压力等对喷油量均匀性的影响,进行了用不同的脉宽增量修正喷油量试验,修正后喷油量均匀性能达到3 %~5 %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喷油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精密偶件结构参数的变化引起喷油量及泄油量发生变化的问题,以博世CRIN2/3喷油器为研究对象,基于喷油器精密偶件磨损对喷油及泄漏影响的理论分析,利用AMESim软件构建喷油器仿真模型。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以柱塞偶件间隙、针阀偶件间隙、针阀升程为试验因子,以喷油量与泄油量为试验指标,建立了各试验因子与试验指标间的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因子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规律。采用多目标优化法得出如下结论:当柱塞偶件间隙范围为3.00~3.07μm,针阀偶件间隙范围为1.50~1.77μm,针阀升程范围为0.32~0.38 mm时,能够实现在喷油量变化率满足国标的要求下,泄漏量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10.
限流阀是高压共轨系统在喷油器卡滞或管路泄漏故障时的压力保护器件,在喷油量或泄漏速度较大时能切断燃油流动.针对限流阀与喷油器进行了匹配计算,通过对物理模型与计算过程的简化处理,导出了限流阀阀芯位移与运动周期计算式,并通过试验测试验证了计算式具有足够的精度.给出了限流阀工作时阀芯3种关闭情况的设计判断依据,绘制了与喷油器特性的匹配图.在应用此结果时,依据喷油器油量与持续期的测试数据,可对限流阀结构参数与喷油器的匹配进行精确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喷油器的喷油时刻和喷油量由ECU控制。喷油器由喷油嘴(喷油器头部)、电磁阀和液压继动伺服系统组成。BOSCH喷油器的结构如图9所示。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电控喷油器参数对高压共轨系统循环喷油量波动的影响,利用AMESim仿真平台建立了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数值仿真模型,并通过在高压共轨系统试验台上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接着在此基础上对循环喷油量波动进行分析,揭示了喷油器参数对循环喷油量波动的影响规律。最后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到了喷油器参数变化引起的循环喷油量波动百分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衔铁残余气隙、电磁阀预紧力、出油孔直径、进油孔直径、针阀预紧力和针阀升程是影响高压共轨系统循环喷油量的主要电控喷油器参数,在不同的轨压和喷油脉宽下,这些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循环喷油量波动百分比分别为5.0%~16.8%、7.8%~26.2%、14.1%~22.9%、17.0%~23.3%、7.5%~33.2%和0~21.8%。  相似文献   

13.
电喷发动机是利用燃油供给系统所提供的相对稳定的油压,由ECU根据发动机各传感器送来的信号进行处理计算,向喷油器电磁线圈发出最佳通电信号(喷油持续时间),从而精确地控制喷油量,因此燃油供给系统所提供能满足发动机各种工况需要的燃油油压的高低及喷油器工作状况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工作性能,而发动机在  相似文献   

14.
驱动参数对GDI压电喷油器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泵试验台上采用不同驱动方式对汽油机缸内直喷(GDI)压电喷油器的流量特性和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测量了喷油器的喷油量、针阀开启时间等参数随驱动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采用单峰值和恒定电流驱动方式,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大,喷油量近似呈线性增加,当电压大于155 V时,喷油量保持不变;采用多峰值电流驱动,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大,喷油量不断增大.采用恒定电流和多峰值电流驱动时,驱动电流对喷油量的变化影响不大.相同电流时,多峰值电流驱动的喷油量小于恒定电流驱动的喷油量.压电喷油器的响应时间随着驱动电压、驱动电流和电流变化率的增加逐渐减少,并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针对喷油器在使用过程中因结构参数变化导致喷油一致性发生变化的问题,以CRIN系列喷油器为研究对象,基于喷油器液力及机械运动过程分析,得出喷油器易损结构,运用AMESim软件构建喷油器仿真模型。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以针阀偶件间隙、柱塞偶件间隙、针阀升程、衔铁升程为试验因子,将喷油量变化率及响应时间变化率作为影响喷油一致性的试验指标,建立各试验因子与试验指标间的回归模型,分析各试验因子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规律。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得出:当柱塞偶件间隙为4.38μm、针阀偶件间隙为2.66μm、衔铁升程为0.05 mm、针阀升程为0.34 mm时,喷油量变化率、响应时间变化率分别为1.70%和2.27%,达到最佳喷油一致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值计算得出:当柱塞偶件间隙为3.05~5.93μm、针阀偶件间隙为1.50~3.95μm、衔铁升程为0.045~0.053 mm、针阀升程为0.33~0.38 mm时,喷油量变化率、响应时间变化率都能够满足国家标准及工程对喷油一致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提高共轨喷油器工作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电磁阀式共轨喷油器工作特点,研究了提高大流量电磁阀式共轨喷油器工作效率的技术途径。以喷孔前的压力为实际喷油压力,其与供油压力的比为共轨喷油器的有效喷油压力效率;以喷油量与喷油量和总回油量之和的比为共轨喷油器的有效喷油量效率。结果表明:喷油器有效喷油压力效率与有效喷油量效率相互影响;采用异型结构喷油嘴偶件可以有效提高喷油器工作效率;喷油器与燃油轨间高压管路长度、喷油嘴偶件及其他结构参数进行综合匹配,能够进一步提高喷油器工作效率。综合匹配的计算结果表明,在160 M Pa 标定压力下,最大有效喷油压力效率达到108.3%,有效喷油量效率达到96.8%。  相似文献   

17.
高压共轨系统循环喷油量波动交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控喷油器参数变化影响高压共轨系统循环喷油量稳定性,从而影响柴油机工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本文中基于键合图理论建立了共轨管-高压油管-电控喷油器数值模型,与试验测量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利用试验设计方法制定了试验研究方案,得到了循环喷油量波动响应面模型,并证明了该模型能准确预测循环喷油量波动。基于响应面方法分析了参数间交互作用对循环喷油量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进油节流孔直径与喷孔直径、进油节流孔直径与针阀升程、喷孔直径与控制阀复位弹簧预紧力、喷孔直径与针阀升程、控制阀复位弹簧预紧力与针阀升程间交互作用对系统循环喷油量波动有显著影响,为高压共轨系统数值建模和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共轨系统自1996年首次推出以来,柴油机性能已得到了显著提升。多年来,共轨技术持续发展,降低了发动机燃油消耗和排放,提高了驾驶性能。然而,为满足世界范围内持续严格的排放限值并提供性能更加优越的柴油车,还需进一步提升燃烧精确控制技术。通过精确控制喷油量并提高喷油压力,共轨喷油器可显著提升燃烧性能。此外,还需要更接近矩形的喷油规律、更短间隔期内稳定多次喷射的能力及喷雾形状控制来优化燃油混合。另外,在优化喷射和燃烧时,还需考虑世界范围内燃油品质的不同。分别阐述了两种能够实现以上目标的创新喷油器技术,第一种是第四代压电喷油器(G4P)及具有特殊孔状(可控散射喷雾(CDS))的新型喷孔设计,有助于提高燃烧性能。其优势是降低热损失,提高燃烧效率。第二种是通过闭环控制提高喷油量的精确性,实现稳定性燃烧。主要实现途径是基于内置在喷油器中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实际的喷油速率和燃油特性。上述两个技术是提高发动机性能和针对世界范围内所用燃油品质的多样性以改善燃烧稳定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ZEXEL(杰克赛尔)柴油发动机电控单元可根据加速踏板位置、发动机转速、冷却液温度、燃油温度等信号对喷油器的喷油提前角和齿条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较精确地控制喷油正时和喷油量,使柴油发动机排放达到欧Ⅱ标准。该款发动机是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过渡产品,被广泛应用于ISUZU  相似文献   

20.
电控汽油机喷油脉宽与燃油消耗质量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目前电喷汽油机油耗测量带来的新问题,根据喷油器喷油量控制原理,研究利用测量喷油脉宽来测量燃油消耗质量的方法;开发了喷油器喷油脉宽测量仪,通过试验分析了发动机在不同负荷、不同转速时喷油脉宽与燃油消耗质量之间的关系,为随车油耗快速检测设备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