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挺 《公路与汽运》2009,(4):106-109
通过沥青混合料的MTS中点小梁疲劳弯曲试验获得了疲劳寿命方程,分析了裂缝长度与N/Nf的相关关系;结合实际道路情况确定出沥青路面标准轴载作用下的疲劳寿命,并对疲劳破坏进行了定量的预测;针对疲劳破坏对沥青路面性能的影响规律,对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裂缝长度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最佳时机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沥青混合料内部细观损伤对宏观性能的影响,基于DIC方法与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对不同粗集料接触状态的混合料细观损伤尺度效应进行研究。首先以颗粒堆积理论与粒子干涉理论为基础,提出可表征细观主骨架结构状态的颗粒接触主力链配位参数(npfc)计算方法。采用SAC设计方法,通过控制关键筛孔2.36~4.75 mm的分计筛余质量百分比,设计4组可反映不同粒径尺寸集料组合形式的SAC16级配(B60S00~B60S15),计算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对应的npfc。其次,结合DIC方法与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分析疲劳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小梁试件水平应变场演化特征,并提出混合料疲劳损伤因子定量分析方法。最后对不同粗集料接触参数的沥青混合料的细观损伤演化特征、疲劳损伤因子DFD及表征宏观抗疲劳性能的Km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疲劳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4种不同npfc混合料的水平应变量逐渐增大,各DFD也均显著增加;随着npfc的增大,DFD明显减小,当npfc=7.73~9.55时,DFD较小,混合料的疲劳细观尺度损伤叠加效应较小;同时,随着npfc增加,Km呈先增大后略微减小的趋势;当npfc=7.73~9.55时,对应的宏观抗疲劳性能较好;因此,选取合理的npfc可优化沥青混合料内部主骨架细观结构状态,减少细观尺度损伤叠加效应影响,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宏观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凝土材料细观损伤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炳  李芬  熊文林 《公路》2006,(10):152-154
在对沥青路面芯样进行轴向压缩疲劳试验时,结合CT扫描技术拍摄了不同疲劳阶段下沥青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图像,利用CT图像计算分析试件疲劳损伤演化过程,提出相应的损伤变量并获得材料的损伤演化方程。在有限的试验研究基础上,运用该方法研究不同级配条件下的沥青混凝土的损伤演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是温度与荷载作用时间的函数,沥青路面疲劳损伤不仅与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有关,而且需要考虑温度因素的影响。文中采用沥青结构层温度场预估模型和疲劳寿命预测方程,结合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和Miner疲劳损伤累积定律,预估并分析行车荷载与温度综合作用下沥青路面的疲劳损伤,进而对不同的行车荷载与温度组合作用下沥青路面疲劳损伤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温度对沥青结构层的疲劳损伤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减小,沥青结构层的疲劳损伤增加;行车荷载与温度综合作用下沥青路面疲劳损伤比仅考虑行车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疲劳损伤增加30%~40%;考虑温度作用时,重载车辆对沥青路面疲劳损伤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在对沥青路面心样进行轴向压缩疲劳试验时,结合CT扫描技术拍摄了不同疲劳阶段下沥青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图像,利用细观力学及断裂力学方法建立了一细观模型,运用有限元程序对试件的宏观裂纹形成这一复杂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模拟材料的损伤演化过程,在有限的实验研究基础上,运用细观力学方法数值模拟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是可行的,以弥补试验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我国沥青混凝土道路养护中的路面开裂问题,为沥青路面建设与预防性养护提供数据支持,为区域养护政策与标准制定提供理论支撑,特针对当下公路沥青路面和城市道路沥青路面中普遍存在的开裂病害进行了自愈合性能影响因子研究。为了更好地模拟道路开裂和研究自愈合性能影响因素,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着手,基于四点小梁弯曲疲劳试验,通过N_(fNM)方法中的评价方法,选取疲劳恢复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方法对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沥青用量、沥青种类及级配等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选用灰关联分析研究各因子显著影响水平。结果表明:首先,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能力与其空隙率成反比关系,随空隙率的增大,其疲劳寿命恢复率减小;其次,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能力与沥青用量成正比关系,随沥青用量的增大,其疲劳寿命恢复率增大;再者,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能力要比普通沥青混合料更好,且随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标号的增大而增大;最后,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其疲劳恢复率也是不一样的,随着最大公称粒径的增大,其疲劳寿命恢复率减小。同时,灰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沥青种类对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能力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次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沥青含量对其自愈合能力的影响较显著,而级配类型对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能力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针对沥青砼在长期使用后出现的高温车辙、疲劳开裂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微表处混合料预防性养护及修补技术,并对其配合比进行了设计,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微表处混合料相比,高弹微表处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抗变形能力、低温抗开裂性能,在常规沥青路面、桥面铺装养护及其他特殊路面、钢桥面铺装领域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规范沥青路面轴载换算是基于疲劳损伤等效建立的,采用的是线性疲劳损伤理论,这种换算方法无法考虑既有损伤对后续加载过程的影响,低估了荷载的作用,造成换算的不科学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论文通过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建立了沥青混合料的非线性疲劳损伤演化方程,据此,建立了基于非线性损伤理论的沥青路面轴载换算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力学分析法的沥青路面疲劳开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疲劳开裂是沥青路面常见和主要的病害形式,预测其发展是进行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前提.文中通过采用断裂力学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疲劳破坏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结合试验数据,提出了半刚性沥青路面疲劳开裂的预测方法和方程.  相似文献   

10.
预防性养护是保持沥青路面高质量使用的超前养护概念,本文通过对传统预防性养护特点和适用性进行分析,结合半刚性沥青路面病害特征,分别从养护理念、目标、思路和方法层面对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策略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当前基于路表功能性恢复的预防性养护策略,不适用于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而基于路面整体结构长期性能保持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策略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沥青路面结构实际处于拉压应力作用下的疲劳损伤特性,针对沥青混合料AC-13开展了连续式交变正弦波形加载的小梁拉压疲劳试验。依据损伤力学基本理论,采用唯象学方法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的拉压疲劳损伤特性。介绍了拉压疲劳试验方法及影响因素,根据疲劳试验结果得到了拉压疲劳方程;基于弹性模量定义的损伤变量,建立了拉压疲劳损伤模型,拟合疲劳试验结果确定了损伤参数,获得了考虑应力水平的拉压疲劳损伤演化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疲劳损伤参数α、β随应力水平增大而增大,且近似呈线性关系;拉压疲劳损伤演化大致呈3阶段变化规律,即损伤萌生、损伤稳定增长和损伤失稳破坏阶段;应力水平越大的损伤演化曲线越靠下,随寿命比变化疲劳损伤演化速度越缓和。  相似文献   

12.
以沥青混合料为建筑材料的沥青路面是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主要铺面形式,裂缝是造成沥青路面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沥青混合料的开裂机理有助于优化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提高其抗裂性能。数值模拟是研究沥青混合料断裂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的多相性和细观结构的不均匀性,沥青混合料的断裂模式非常复杂。尽管目前断裂力学理论和数值模拟手段取得了很大进步,沥青混合料的断裂模拟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总结了基于经典断裂力学理论的有限元方法、内聚力模型的有限元方法、细观结构模型的有限元方法和细观结构模型的离散元方法在沥青混合料断裂模拟中的应用和取得的成果。在分析各种数值模拟方法优劣的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在有限元方面,建议进一步研究基于沥青混合料三维细观结构的有限元方法,重点解决三维细观结构构建、计算收敛性和单元畸变问题。在离散元方面,建议进一步研究基于沥青混合料三维细观结构的离散元方法,重点解决计算效率和细观断裂本构模型问题。  相似文献   

13.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路况标准的选取、实施时机决策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两大核心内容,是预防性养护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通过调研国内外有关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路况标准的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四川省普通公路养护特点,通过对四川省内典型路段历年来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检测数据分析,提出了一种实用、可靠的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路况标准与实施时机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4.
排水沥青路面以良好的排水,降噪和抗滑等性能而备受青睐,然而排水沥青路面大空隙的特点导致其空隙容易堵塞,为了保持排水沥青路面良好的使用性能,因而要对排水沥青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文中介绍了排水沥青路面在预防性养护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预防性养护时机选择的重要性,总结了国内外大部分所采用的预防性养护技术,最后以沿海高速公路排水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工程为实例,探讨了排水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19,(11)
为精准预测沥青路面的疲劳使用寿命,基于累积疲劳损伤理论,提出路面结构内水、温度以及轴载分布耦合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通过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确定路面结构下面层沥青混合料在冻融和未冻融两种条件下应变疲劳方程。依托十堰—天水高速试验段,计算设计年限内9种不同温度和10种不同轴载(共计90种)条件下设计轴载的作用次数,同时结合路面结构层底拉应变计算程序进行计算,进而得到更加精确的拉应变。基于疲劳累积损伤理论,计算沥青路面经过冻融和未冻融条件下的疲劳累积损伤,进而得到沥青路面在无水和有水影响下的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十天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受水影响和不受水影响下疲劳寿命分别为8.56年和12.12年,相较于设计寿命分别降低了19.2%和42.9%,为沥青路面在结构设计中考虑水、温度以及车辆荷载影响因素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沥青路面状况评价,提出了预防性养护标准,确定了预防性养护对策的选择方法与流程,研究了沥青路面预养护措施实施的最佳时机和最恰当预防性养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结合浙江省湖州市湖盐线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程,研究了纤维碎石封层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提出了改性沥青、石料和纤维的技术要求,探讨了纤维封层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预防性养护最佳时机、预防性养护方案的选择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重要内容.对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衰减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其最佳预防性养护时机范围,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气候条件和交通量状况及各项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适用性,提出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选择指南,对江苏省沥青...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沥青混合料疲劳耐久性设计参数的不确定性与不科学性问题,从疲劳试验方法及疲劳性能表征模型两方面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表征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其未来发展方向。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主要通过室内外不同疲劳试验进行研究,不同试验方法所用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尺寸、形状,试件内部所处应力状态及试验条件皆各不相同,而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由沥青结合料与不同粒径矿料通过搅拌和碾压而成的多相、多组分、多尺度黏弹性混合料,其力学响应具有显著的时间、温度与应力状态相关性,不同试验方法所对应的加载速度、试验温度及应力状态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故其试验结果呈现出显著的不确定性,其疲劳性能表征模型参数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此外,常用的室内材料疲劳试验方法大多为一维或二维应力状态下的疲劳试验,这与沥青路面结构实际服役过程中所处的三维应力状态不符;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表征方程大多来源于一维应力状态下的疲劳试验结果,因此,用简单应力状态下的材料疲劳试验方法与性能表征模型难以客观表征三维应力状态下沥青路面结构的疲劳抗力,从而导致沥青路面疲劳耐久性设计存在较大的偏差。建议开发与沥青路面服役状态一致的三维应力状态下的疲劳试验方法,并建立三维应力状态下疲劳表征模型,以消除不同试验方法及试验条件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表征的影响,提高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表征的有效性与完备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进行了分析,并基于传统MINE疲劳损伤累积模型在多级等幅荷载沥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损伤预测的弊端,结合非线性损伤模式提出了新型的沥青混合料疲劳预测模型。通过研究表明:多级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耗散能、混合料的劲度模量及滞后角参数均表现出非线性变化趋势;由高应变水平向低应变水平转变时,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越易恢复;当多级荷载应变水平采用高—低,或由低—高—低的加载方式时,能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降低损伤进程。同时,根据多级荷载下沥青混合料的损伤变化呈一种非线性关系,建立的损伤累积模型能满足对沥青路面的疲劳损伤预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