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小平  徐涛 《公路》2012,(6):291-293
在煤系地层隧道施工开挖中,受废弃采煤巷道的影响,隧道初期支护大范围地开裂并产生坍塌,且严重影响隧道贯通.通过地质勘探、数值模拟分析以及综合各方面因素,探明坍塌原因为隧道处存在采空区以及采煤扰动异常带,在地下水作用下引起突发性塌方.经研究提出快喷混凝土、勤排水、强支护的快速处治方案,并顺利完成隧道贯通.该方案为以后类似工程的处理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隧道衬砌掉块事故现场的检测及对原设计施工资料的调查,深入分析隧道衬砌坍塌体具体特征和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设计坍塌体的快速处治技术方案,及时有效地进行病害处治,对于类似隧道工程的病害快速检测处治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溶洞是公路隧道典型不良地质情况之一。以大董岭隧道施工中所遇大型溶洞处理方案的比选,介绍在该类溶洞处理过程中的一些方法,供类似隧道溶洞处理参考。  相似文献   

4.
某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出现大型溶洞,且溶洞与地下暗河相通,经比选确定采用架桥的方式跨越溶洞,桥梁上部隧道采用明洞离壁式衬砌结构。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对衬砌厚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采用Midas数值计算软件对处治方案进行计算,由计算得出桥桩、桥墩位移及应力均满足要求,验证了处治效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托雁门关铁路隧道开挖项目为背景,北同蒲取直线雁门关隧道施工中穿越19条断层破碎带,断层带裂隙水发育,易发生突泥、突水事故,给隧道安全施工和洞室稳定性控制带来极大困难。隧道实际施工过程中多次处理断层破碎带突泥,尤其是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突泥处理后,通过现场工程实践、不断摸索及总结,形成了大断面隧道断层破碎带突泥处理的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对类似工程有着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广(南)砚(山)高速公路小那丫隧道,地处云南省砚山县境内,工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坍塌事故,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进展.文章在研究隧道工程地质、水文、设计、施工等基础上分析了其坍塌变形原因.并利用双层钢拱架加固初期支护、小拱部开挖支护、大管棚预支护等施工技术顺利通过了坍塌体.成功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隧道坍塌处冶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断面隧道穿越接触带段施工过程中多发围岩失稳与支护开裂、大变形现象。以兰海高速马林隧道工程穿越不整合接触带段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隧道跨度和隧道与接触带竖向距离变化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隧道跨度增大,隧道围岩塑性区与接触带塑性区越易发生联通,支护结构安全性会突然降低;接触带影响段可根据隧道稳定性变化程度划分为次要影响段和主要影响段,主要影响段的隧道设计、施工方案应开展专项研究工作。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某公路隧道病害段设计资料、变更资料及病害检测结果,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介绍了病害治理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钢管桩加固+拆换仰拱的综合处治方案,可为类似病害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降低隧道煤层的瓦斯含量,消除隧道揭煤施工的突出危险,以兰海国家高速公路重庆至遵义段某公路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超前钻探的方法准确探测煤层的赋存情况与隧道揭煤掌子面前方的局部地质构造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钻孔的有效抽放半径与瓦斯抽放控制范围,并对局部构造煤层抽放钻孔进行加密布置; 最后采用顶板穿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技术进行瓦斯抽放,并对抽放效果和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隧道瓦斯抽放效果良好,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玉楚高速齐云特大断面隧道左幅K32+126~K32+210段软弱的灰色、深灰色钙质板岩大变形处治为背景,采用现场测量隧道拱顶下沉和围岩与初期支护间压力的方法,对特大断面隧道软弱的灰色、深灰色钙质板岩大变形处治技术进行探讨。结合国内外先进施工理念和施工经验,通过在已发生大变形段的初期支护外侧增设间距60 cm的I18工字钢,在左右侧拱腰部位各打设3根6 m长的?42 mm×4 mm的注浆小导管,挂设间距15 cm×15 cm的双层?8 mm钢筋网片,喷25 cm厚的C25混凝土进行封闭的护拱,阻止了初期支护大变形的发展;将未施工段初期支护参数中工字钢由I22b调整为I25a工字钢,开挖采用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适合软弱的灰色、深灰色钙质板岩隧道围岩的施工。换拱时对换拱部位打设?42 mm×4 mm小导管并注浆加固,小导管单根长4.5 m,按0.5 m×0.5 m间距梅花形布置,与原有径向锚杆错孔布置,注浆压力应控制在2~3 MPa,将原设计初期支护参数中的工字钢由I22b调整为I25a,钢支撑间的连接由?20 mm钢筋变成I16工字钢,工字钢环向间距100 cm,交错布置并形成"八"字形,喷射混凝土厚度由29 cm调整为31 cm,将二次衬砌支护参数中的环向主筋由直径25 mm调整为28 mm,防水混凝土由C30调整为C35,每次拆换一榀钢支撑,隧道换拱设计和施工方法适合已经产生大变形的软弱灰色、深灰色钙质板岩隧道围岩换拱。齐云隧道成功解决了特大断面隧道软弱的灰色、深灰色钙质板岩大变形的处治,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徐强 《路基工程》2010,(4):247-249
通过对穿越F2断层的馒头山隧道施工实践,归纳、分析了穿越断层破碎带时借助地质超前预报手段,根据围岩情况适时调整施工方案和多种支护技术的综合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对同类工程施工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山岭隧道穿越大型溶洞综合处治技术进行有限元模拟,通过施工阶段模拟、以及建成后,落石冲击荷载的静力模拟,得出了山岭隧道穿越大型溶洞综合处治技术的相关结论。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进口段隧道拱顶沉降最大值为39. 4mm,地表沉降最大值为13. 4mm,隧道在进口段刚开挖时应加强支护及监控量测。沿隧道开挖方向承台发生不均匀沉降,前方承台沉降最大值为1. 3mm,而后方的承台大部分向上隆起,隆起最大值为0. 62mm,工后可能导致桥板发生左低右高的倾斜。通过明洞护拱的影响的数值模拟可以得知,冲击荷载由600kN/m~2增加到2400kN/m~2过程中产生的竖向拉应力可能已经造成了护拱的破坏。根据冲击压力计算公式,增加缓冲回填土计算厚度,有利于增加结构的安全性。通过有限元模拟所得规律,对处治措施的机理可以做进一步了解,对处治措施的改进可以提供相应的帮助。对施工安全有着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矿产资源的开采,使得地面下留下了许多不规则的采空区,上覆的岩层冒落塌陷,自下而上形成冒落带、裂隙带和整体移动带,并引起地表变形,给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小煤窑采空区,对隧道工程危害极大,易造成支护结构变形、开裂、沉降甚至发生坍方,个别隧道运营期间仍在整治。目前采空区隧道的设计理论尚不完善,实际设计、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措施基本以工程类比及施工实践为主,采空区是公路隧道穿越煤系地层典型的地质灾害情况之一。本文对公路隧道穿越煤系地层相关地质灾害的处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塌方是较为常见的事故之一。依托某隧道工程,通过对其塌方情况的调查和塌方原因的分析,采取了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研究制定合理的处治方案,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塌方预防措施。该塌方的处理经验可为类似隧道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吴静  吴立  左清军 《公路工程》2015,(2):48-50,63
某大断面隧道从地铁下方穿过,且地表为城市一级主干道,隧道的开挖会对地铁衬砌及地表道路产生影响,隧道与地铁之间的净距控制非常关键。分别探讨了在不同净距下隧道开挖之后地铁衬砌位移及地表沉降位移,并参考一定的标准,并得出隧道与地铁之间最小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隧道工程中,经常会遇到断层破碎带,这对隧道开挖支护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施工中往往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对此,文章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基于其破碎带断裂构造,对其中的开挖支护技术展开针对性分析,充分考虑到了所在区域的地貌等多方面因素,从而得出一些可行的技术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不良地层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刚 《隧道建设》2001,21(2):7-10
介绍了洋碰隧道在穿越浅埋、富水、软弱围岩段所采用的施工及配套技术。主要包括:长管棚施工技术、中隔墙交叉施工法(CRD工法)、施工监测等。  相似文献   

18.
公路大断面风积沙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内蒙古境内公路大断面风积沙经棚隧道的施工,改进并完善了超前大管棚和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探讨了侧壁导坑法开挖法质隧道的可行性,同时总结出一整套经济,合理,安全的沙质隧道的施工方法,这对我国以后在地质施工,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或对隧道坍方段的处理方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隧道修建技术的快速发展,仰拱液压栈桥等新工装、新工艺的出现,传统的隧道分部开挖方法已越来越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另外,近几年许多学者研究的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技术,并未充分考虑仰拱曲率对装砟机械的影响,在实际施工中易造成装砟机械操作困难和功效降低。基于此,本文结合新建怀化至邵阳至衡阳铁路黄岩隧道,对隧道全断面施工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了大断面隧道包括仰拱全断面开挖施工技术的一些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广东省潮州至惠州高速公路莲花山1号特长隧道施工实例,分析该隧道穿越F13区域断层破碎带时发生掉块涌水、初支开裂后的施工处治技术及相关的防护措施。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关键断面的监控数据在短期内趋于稳定收敛,表明结合超前地质预报,综合采用双液浆加固掌子面、钻孔排水泄压、自进式锚杆超前支护、钢拱架作为二衬永久衬砌骨架等加固措施能迅速良好地控制险情,保证初期支护结构稳定,保障后续掘进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可为同类型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